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作者《左翼青年作家创作论稿》中的一章。三十年代以上海为中心形成的左翼青年作家群,是左翼文学运动中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一支文学新军。他们的兴起和发展,与当时政治斗争形势的需要,“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外国进步文学的影响,鲁迅等前辈作家的关怀,以及青年作家们自身的生活积累、艺术索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即从上述诸方面论述了左翼青年作家群崛起的原因,及其对三十年代文坛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了左翼青年作家们的文学创作在题材选择、主题开掘、人物塑造、艺术特征等方面的审美追求、独特贡献及某些局限性 ,进而指出 :左翼青年作家群以其别具一格的文学创作 ,结束了新文学史上“革命文学”的时代 ,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文学时期 ,完成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昭通作家群”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11月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昭通作家群"与"宁夏青年作家群"、"甘肃青年作家群"、"河南青年作家群"一起被写入大会的主题报告。昭通作家群是全国唯一一个被中国作协以市级地名来命名的作家群。一个地方的文学现象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应该说与昭通作家群的创作状态是有着密切关联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麦卡锡主义"肆虐,反共气氛笼罩美国,包括华人左翼青年团体在内的美国进步势力在受到打击和迫害之下逐渐沉寂。60年代,民权运动催生了亚裔美国人运动,新一代的华人左翼青年组织也应运而生,他们虽然有点偏激,但在服务华人下层、反对越南战争、呼吁改善中美关系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冷战期间美国华人左翼群体的变化折射出冷战时期美国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作者“30年代左翼青年作家创作论”系列论文中的一篇(前3篇分别发表于《扬州师院学报》1992年1、3期,1995年1-2期)。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着重论述了左翼青年作家在乡土小说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意蕴与价值取向。认为他们的乡土小说作品力图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写来探讨在时代变化和社会动荡中人民大众历史命运的倾向及人心的变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现实状况,揭示了左翼青年作家们自身对乡土的精神依恋,因而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在现代乡土小说发展的历史轨迹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最充分地显示了左翼文学作为30年代文学主潮的风采  相似文献   

6.
张天翼是三十年代初脱颖而出的左翼青年作家,曾被誉为左翼文坛的“新人”,他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 作为左翼文坛的“新人”,张天翼的出现并受到重视,跟当时整个文坛的现状有密切的关系。正如胡风所说:“我们考察张天翼的作品在当时是怎样地受到了广大的欢迎,不应该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作家群当中,四川作家洋溢着一股炙人的青春气息,具有明显的青年式的文化心态,这最终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艺术思维及文体选择,构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8.
1930年代崛起的东北作家群创作的基本题材和主题都与阶级压迫和民族反抗相关,在不知不觉中靠近左翼文学,只不过在表现民众的反抗精神时,相对疏离了政治性,而接近了原始本能的复仇精神。东北大野的洪荒雄浑、赋予了东北作家群一种宏大的气魄,他们把一种原始复仇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融入到民族解放的事业中去,在无形中产生一种强烈的令人震撼的爆发力。  相似文献   

9.
"东北作家群"是中国左翼文学中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在东北地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多民族文化相互交织的文化景观下,东北广袤的黑土地孕育了特殊的民族心理与深厚的文化积淀,为东北作家群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土壤和浓郁的地域色彩;另一方面,面对"九一八"事变之后家破人亡的惨状,东北作家群体裹挟着家仇国恨的激愤,他们富有情绪化的创作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鲜明的国家意识,稍显稚嫩但却深切而真实,形成一种"国家话语"的另类书写模式。正是这种"另类"模式吹响了国家话语书写的时代号角,不仅对同时期左翼文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自身也蕴含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周文的地缘小说是在鲁迅影响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是通过1933年出现一批左翼青年作家的地缘小说创作显示其独立价值和意义的,反映了新文学向中国社会更广泛区域的延伸,是左翼小说的"独立"发展要求的体现,周文战争小说建立起了对边缘省份底层社会人生形态特有的文学感受和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李颉人、周克芹以及新一代巴蜀青年作家群农村题材小说中巴蜀风情、乡土景貌和民俗特征的精细描绘,展现出巴蜀浓郁的地域文化意义和美学内涵。在巴蜀两代作家的对比中,探索巴蜀地域文化小说的困境与走向。  相似文献   

12.
叶紫,原名余鹤林,是我国三十年代为革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左翼青年作家。1912年叶紫生于湖南省益阳县月塘湖乡,1933年,他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春,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决定以革命文学创作作为“郑重”从事的“事业”。1939年10月5日,这位年仅27岁的青年作家,却不幸被疾病夺去了生命。在短短几年的文学生涯中,叶紫用心血和生命为我们留下了为数不多但弥足珍贵的作品。 叶紫以小说创作为主要成就。他生前出版了两部短篇集《丰收》、《山村一夜》和一部  相似文献   

13.
从左翼与现代主义彼此嵌合的角度入手,梳理海外左翼作家刘大任的创作思想源流及其文学史脉络,思考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海外留学生保钓运动等重大事件对其文学生命的深远影响。刘大任描写1960年代台湾地区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精神境况的长篇小说《浮游群落》蕴含着“另一种《青春之歌》”的成长小说特质,其中对1950—1960年代左翼思想潜流的挖掘具有时代寓言的历史意义。此外,短篇小说《且林市果》与鲁迅《在酒楼上》的对读展露出二者在处理革命记忆问题上的异同,以及刘大任对“鲁迅左翼”传统的承继与开拓。  相似文献   

14.
艾芜是三十年代在“左联”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一位左翼青年作家。从1931年冬在《文学月报》上发表成名作《人生哲学的一课》起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是艾芜的早期创作阶段。这个时期,他写出了以《南行记》为代表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作家以其朴实自然、清新明丽的艺术风格,使自己截然区别于其他左翼作家,从而在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坛独树一帜。可是,对艾芜早期作品在创作方法上的基本倾向,评论界长期以来颇有异议。一种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15.
陈波儿的艺术历程与革命历程紧密相连,与家乡潮安庵埠镇有着密切的革命志缘。陈波儿出生在一个进步开明的大家庭,在她心里种下了革命的种子,她受到父辈进步思想的影响和时代感召,走到革命前沿阵地,成长为革命艺术家,她走上革命道路之后,又带领她的同辈人一起革命,影响和造就了一个三代革命的大家庭。陈波儿革命理想的树立深受潮汕的青年导师许甦魂、彭湃、李春涛等革命领袖的引领,也受到进步青年任泊生、梅公毅等的直接影响。陈波儿的革命道路还受到上海潮汕左翼作家群的影响。粤东地区作为20世纪初期大革命的次中心,哺育了一批韩江左翼文艺青年,他们接续了敢于担当、勇于牺牲的韩江精神,传承了岭南文脉中为民族解放而同声共振、同气相求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6.
张天翼是三十年代初脱颖而出的左翼青年作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曾被誉为左翼文坛的。新人”。以后鲁迅先生又将他归入三十年代。最好的”、“最优秀的左翼作家”之列。毫不夸张,作为闪耀在三十年代文艺天空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张天翼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具有别人无法代替的特殊重要的地位。一作为左翼文坛的“新人”,张天翼的出现并受到重视,跟当时整个文坛的现状有密切的关系。胡风说:“我们考察张天翼的作品在当时是怎样地受到了广大的欢迎,不应该忘记了当时新生的文学要求在创作实践中找不到具体表现的苦闷,更不应该忘记了那要求是在进步的知识人底气氛里经过曲折而产生的”。二十年代末至三十  相似文献   

17.
二十年代末,左翼文学界出现的一批“革命加爱情”模式小说,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于转化为革命无产阶级的艰难程度和过程。这些小说反映左翼时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转型的过程中,以坚定的“阶级性的责任感”与自身内在的种种个人伤感不断地斗争,最终克服“个人主义”和“感伤主义”的小资产阶级根性,走向革命无产阶级道路,从而塑造了从个人主义迈向集体主义的新一代革命无产阶级形象。  相似文献   

18.
在“五四”新文化大背景下 ,白马湖作家群聚集在白马湖畔 ,他们中有很多作家都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 ,但他们没有响亮的口号 ,也没有鲜明的旗帜 ,他们创作的作品冲淡平和 ,有着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白马湖作家群是一个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成就卓著的作家群体。中国现代文学并不缺乏对这些作家的个案研究 ,却忽略了对他们进行群体性的研究。本文从“白马湖作家群”的形成和发展轨迹这一角度 ,对白马湖作家群作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区域文化及由此而形成的区域文学特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山西滞重朴实的人文地理环境,使山西的文学创作代代相承———凸现出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和创作取向。本文就90年代前后崛起的山西青年作家群的创作进行讨论,一方面指出其关注现实的取向,以及现实环境和内在文化精神上的原因;另一方面就其对现实主义传统的弘扬和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作了分析,指出其现实主义创作的新特点。本文认为,山西青年作家群的现实主义乡村小说,是20世纪末期北方内陆乡村现实的逼真写照,在当代文坛具有自身独到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32年7月12日,上海“法租界”监狱里关进了左翼美术家联盟的13位青年艺术家。高墙、铁窗、铿锵的镣铐、失色的太阳掀动了其中两位青年的心潮,他们用拿惯画笔的手写出抒发炼狱心绪的郁烈诗章。不久,人们在报刊上相继读到《大堰河—我的褓姆》、《铁窗里》;《枫》、《我在守望着》。从此画苑里失去了两位青年画家,而诗坛上却升起了两颗新星。一位是当代新诗泰斗艾青,另一位就是著名诗人力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