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明清帝国的建立和地域版图的重新划定,明清的地域文化往往被重塑成一定的原型模式,晋商与徽商就是在此时兴起的两大比较活跃的商帮势力.二者都受到各自日益朗化的地域文化原型白虎和玄武形象的影响,从而形成一股强劲的商业伦理,成为促进两地商帮兴起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胡欣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8-21
明清时期,河南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并且地处中原,人口密集,是个巨大的商品市场。开封更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着各地商人来此经商,其中不乏徽商。他们在经营方式上有坐贾也有行商,主要经营盐业、棉布和典当业。微商对促进开封商品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具有儒者气质的徽商与书画艺术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开始研究翰墨、收藏书画、刊刻书画等方面。徽商之所以热衷书画艺术,其原因主要有徽州的文化氛围、徽商“贾而好儒”的文化品格、明清时期愈演愈烈的收藏风尚及其徽商雄厚的财力支持。反过来,书画艺术也对徽商产生了深远影响:书画艺术促进了徽商的文化修养;徽商以书画为媒介,便于其在经商中左右逢源,从中获利;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一批珍贵的书画作品;为书画家艺术创作制造了良好的条件。徽商与书画艺术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5.
徽商与明清时期的社会公益事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清时期异军突起的徽商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后,积极支持和捐助社会公益事业和灾荒救济等社会慈善事业.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徽商乐善好施的良好美德,而且为徽商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获利的空间,形成了徽商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江南成为全国商品粮需求最大的地区,执商界牛耳的徽商在利润的刺激下,积极从事粮食的转运、销售活动,成为江南粮食市场的主力军,徽商的经营活动,满足了人民对粮食的需要,稳定了江南的粮价,促进了江南粮食市场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具有儒者气质的徽商与书画艺术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染指翰墨、收藏书画、刊刻书画等方面.徼商之所以热衷书画艺术,其原因主要有微州的文化氛围和徼商贾而好儒的文化品格、明清时期愈演愈烈的收藏风尚以及徽商雄厚的财力支持.反过来,书画艺术也对徽商产生了深远影响:书画艺术促进了徽商的文化修养;徽商以书画为媒介,便于其在经商中左右逢源,从中获利;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一批珍贵的书画作品;为书画家艺术创作营造了良好的条件.从中可以看出徼商与书画艺术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大量占有原始材料的基础上,对言传身教这一基本教育方式方法在明清徽商家庭内的运用进行全面考察.明清时期的徽商家庭在采用耳提面命和尺牍传教两种方式对子弟进行“言教”的同时,又极其注重“正身率下”,注意言教和身教有机结合,律己和教子良性互动,既突出言传的艺术性,又讲究身教的规范性,是善于教子的古代商人群体. 相似文献
9.
明清徽州家谱编修与徽商在近6个世纪的时间里相互影响。徽州家谱通过编修活动宣扬了良贾何负闳儒的理念,为徽商的经商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家谱的编修使徽商名垂后代成为可能,从而演化成为一种内在追求。家谱的修撰还为徽商子弟参加科举考试提供了重要的凭证,使他们能够通过商籍顺利入仕。在家谱成为徽商发展不可或缺因素的同时,徽商也为家谱的编修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明清徽州家谱编纂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徽商作为明清时期最著名的商帮之一,其市场伦理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学术界对当时的商业活动的了解,而且对现实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明清徽商的市场伦理以徽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为视角一文主要通过对徽商结交官府、向政府申诉、子弟入仕的三种维权方式的阐述,对这些维权活动进行分析,讨论其是否有利于市场的健康、稳定、是否有利于徽商在市场上的长远发展。维权方式是维权意识的一种体现,而维权意识则是现代市场伦理的规范之一。 相似文献
11.
晋商是明清之际的大商帮,受制于历史条件,却呈现出不同的特质,主要体现在经商区域、所经销的商品种类、从业者的身份等方面。以上概念得以明确,对认识晋商的发展历程具有常识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山西商帮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商人集团,其经营的商品以盐、茶规模最大,两者均为官府严格控制的专卖商品,均能获得垄断利润,因而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盐商与茶商在兴起的时代背景、经营活动的地域范围、衰落的原因等方面又有明显的相异处。本文就山西盐商和茶商之间的异同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徽商从业人员的组合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商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同族或同乡。这些从业人员或为伙计 ,或为雇工 ,或为学徒。他们的身份地位、职责和待遇虽然各不相同 ,但都有可能在自己的位置上求得发展的机会。这对徽州商帮的巩固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徽人中虽有驱奴经商的现象 ,但并不十分普遍。入清以后 ,徽州的主仆名份制度日渐松动 ,役使奴仆经商的做法已难于维持 相似文献
14.
“抑商”思想一直是封建社会的主流经济思想,它指的并不是抑制商业,而是抑制商人,尤其是抑制中小商人。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对于明清时期蔚然成风的官僚经商现象,就会以为是对“抑商”传统的偏离。作者在探讨“抑商”思想本质的基础上,解释明清官僚经商与各种各样抑商措施并存并不是矛盾的,相反倒是一种统一。同时,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继续推行和发展,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至于社会形态的更替无疑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 相似文献
15.
16.
明清时期江南与全国其他区域的经济交流是非常密切的 ,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就全国范围的经济发展而言 ,无论是闽粤地区丝棉纺织业、果木、烟草等经济作物种植业的发展和出口贸易的崛起 ,还是两湖等地最大商品粮基地的形成 ,江西过境贸易的繁荣 ,以及华北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东北地区的开发等等 ,无不与江南经济密切相关。江南在同各区域的经济交流中 ,互相开拓市场 ,共同促进了各地的商品经济活跃 ,体现了江南区域市场与全国市场密切的互动关系及江南经济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清江南社会基层组织系统大致包括官方基层组织、民间基层组织,以及官民共建的基层组织等三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之下又各有不同的具体组织,其功能前后变化,互动互补,共同构成基层社会的管理、控制网络。在这个基层管理网络的变化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形势的变化是推动基层组织变化的根本动力,而士绅阶层的积极活动则有力地促成了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8.
明清江南研究的期待与检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大的学术变革,多半是由“大问题”引出“大思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明清江南研究“中兴”发展到今天,年年丰收之余,总感到缺少了天老地荒、披荆斩棘的刺激。当“反欧洲中心主义”破坏了原有的思考逻辑起点之后,钱穆当年说的民族发展“生力”与“病因”就成为了求解明清江南发展与不发展的重大疑难。我们或许需要暂时把许多诱人却消化不良的西方社会科学概念搁置一旁,不计较研究的结果,更看重研究的过程,让真切的实证求是取代名不符实的宏论。例如,明清江南“城市化”概念以及所谓比率的计算,因为勉强附和“现代化理论”,反而有整容与变性之嫌,妨害我们直面当时历史的真实。通贯地考察古代与近代江南变迁的有机联系,发掘与充分运用同一空间、变迁连续的江南近代史料,以作为对勘辨析的重要参证,可能更有利于突破旧思路,增强历史复杂性的认识,并修正原有的判断。总之,以关怀中国发展为指归,明清江南研究上下联动、“通古今之变”,理应成为未来方法论变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