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都城的商业和经商风气的盛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的统一,社会环境的安定,赵宋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又制订和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社会经济的政策和措施,经过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就使宋代京城商业和经商风气的盛行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唐末,王审知治闽二十八年中,善“选任良吏”,能广揽培育人才,在国家分裂,军阀割据的五代时期,闽地则出现一片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振兴局面. 王审知治闽时,人才济济,贤能辈出。其人才来源有三: 其一,跟随王审知兄弟入闽的。如王审知同乡张睦;天祐中从王审知为都押牙、任建州刺史有能名的孟威;雅有干材的程贇,王审知同乡邹磬、邹勇夫,以及洛阳人王子棱等。其二,经受不了唐末、五代中原政权朱全忠与李茂贞,崔胤等军阀的扰乱。“挈其族”避乱闽中的“衣冠卿士”。清代吴任官说:“昭武(王审知死后第二年尊为昭武王)立国,  相似文献   

3.
王审知治闽时,致力发展海上交通,开辟了“甘棠港”。五代孙光宪记载此事:“尝闻闽王王审知患海畔石碕,为舟楫之梗。一夜梦吴安王(原注:即伍子胥也)许以开导。乃命判官刘山甫,躬往祈祭,三奠才毕,风雷勃兴。山甫凭高观焉,见海中有黄物,可长千百丈,奋跃攻击。凡三日,晴霁,见石港通畅,便于利涉,子时录奏,赐名甘棠港。”甘棠流乃是唐昭宗赐号,它的原名是黄崎港。  相似文献   

4.
福建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虽然起步较慢,但自唐中叶以后,特别是从五代王审知治闽开始,福建的社会经济已经进入较为明显的发展阶段。到了两宋时期,在闽国发展的基础上,福建的政治、经济、文化取得了全面的发展。本文拟对宋代福建商业经济的发展原因,以及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做一些探讨,希望得到史学界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唐末,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了发展海外贸易开辟了甘棠港.据宋欧阳修《新五代史·闽世家》云:"海上黄岐,波涛为阻,一夕风雨雷电震击,开以为港,闽人以审知德政所致,号为甘棠港."说明甘棠港在黄岐.但是,在唐宋时期福州管辖地区内,自古至今,曾号称黄岐的地名很多,如连江有黄岐,福安有黄岐,宁德有黄岐,福鼎也有黄岐:至于甘棠,不但福安有,霞浦也有.所以王审知所开辟的甘棠港在什么地方,就有闽县、福鼎、连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就福建近代经济演变的趋势,来论述近代福建经济落后的原因,资作史鉴,并就正于方家.一海外贸易在福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福建濒临东海,境内多山少田,发展粮食生产受到了地理条件的限制,而辽阔的海洋却为福建展示了无限的发展前景.因此,自古以来,福建经济的发展就和海外贸易息息相关,海外贸易兴盛,福建经济就繁荣,海外贸易衰落,福建  相似文献   

7.
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阻塞 ,手工业的蓬勃发展 ,造船业的迅猛发展 ,指南针的使用和宋王朝对海外贸易的鼓励政策 ,种种良好的社会基础使宋代的海外贸易空前兴盛  相似文献   

8.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边隅,在古代社会里虽交通不发达,经济开发较迟,但社会比较安定,中原地区人口因战乱频繁出现,有的迁到福建,转徙台湾等地居住,具有中原与闽台的血缘关系。本文仅从两汉、孙吴、两晋、南朝、唐、五代时期中原人口迁闽及转徙台湾居住情况作初步探索。一、汉至南朝时期中原人口迁闽春秋时期在福建土地上就有“七闽”之称,“楚熊渠之后叔熊其子孙分为七种,谓之七闽”,七闽地分为福、建、泉三州。秦于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于福建置闽中  相似文献   

9.
论隋唐五代福建的开发及其文化特征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晓望 《东南学术》2003,(5):133-141
隋唐五代是福建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此前的福建人口稀少 ,文化落后 ;而在五代以后的福建 ,则以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闻名于东南。发生转折的重要原因是 :中唐以后 ,在全国逐渐进入战乱时期的背景下 ,福建保持了长期的安定局面 ,北方民众纷纷南迁入闽 ,他们与本地越人后裔融合 ,逐渐形成了福建文化的基本特征———将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融铸为一体 ,并形成自身的区域文化特点。福建区域文化的形成应是在五代的闽国时期  相似文献   

10.
自19世纪以来欧洲主流学术界认为清朝前期海外贸易政策具有闭关性和排外性的观点,一直被我国学术界所接纳和认同。所谓"闭关"的观点,虽然揭示了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的根本属性,但它却是英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强加于清朝的话语霸权;若从英国本身自17至18世纪末曾连续颁布的排他性的《航海条例》等法令看,当时英国指责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虚伪性显而易见。如果对清朝关于本国商民出海贸易与外国商人来华贸易的基本政策、关税征收和具体管理措施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清朝采取的是有利于外国商人却不利于本国商人的海外贸易政策。因此,清朝政策并不具有排外性。从本质上看,清朝在海外贸易方面对本国商人与外国商人采取不同待遇的政策取向,是"重农抑商"和"怀柔远人"两种传统观念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建设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按照卢展工省长提出的“重点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部署,文章研究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新背景下,福建制造业的状态和优势、产业分工和竞争力、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突出了福建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建设的模式和目标、政策和措施的描述和分析,提出了系统化的福建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12.
15世纪末至 1 7世纪中叶 ,随着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中英两国政府都力图把海外贸易纳入国家总体发展的轨道。一般认为 ,这一时期中国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 ,西方包括英国则盛行重商主义 ,但两国海外贸易政策之间的异同及其根源、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这包括海外贸易政策的总体取向、具体进出口商品贸易政策以及国别或地区贸易政策。两国海外贸易政策的变迁不仅影响了海外贸易的兴衰 ,而且进一步影响到两国现代化因素的成长以及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王铁藩同志在《福建论坛》1984年第5期上发表的《唐末开辟的甘棠港址考》(以下简称《港址考》)一文,就唐末福建观察使王审知开凿的甘棠港进行了一系列颇为严密的考证。作者认定,甘棠港作为“商港”,“不论在(海船)停泊安全以及防卫上,都十分适合辟为对外贸易港”;明确指出,甘棠港“在今福安县(下白石),应该说是可以肯定无疑”;并果断地否定“‘甘棠港就是福州港’的时兴说法”。该文对探讨已久的甘棠“港”的性质和港址都做出明了而肯定的结论,这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4.
“入世”后 ,中国农业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贸易自由化政策的影响 ,面对这种影响 ,如何发展农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分析“入世”后国际市场对中国农业的冲击和影响 ,然后提出针对这种影响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世界工厂”进程中的贸易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铁 《理论界》2008,(2):134-135
在战后日本“世界工厂”地位的形成过程中,日本政府在实施贸易立国战略的同时采取了符合经济发展阶段实际、富有灵活性的贸易政策,日本的贸易政策立足于政府的合理干预,把贸易政策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结合起来,通过扶持本国产业、提高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以振兴出口,推动了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对于日本“世界工厂”地位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明清海洋政策对民间海洋事业的阻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代的海洋政策,无论是严禁还是开海,无论是四口通商还是一口通商,指导思想上尽量限制民间航海力量与海外的交往。具体措置是,极力控制民间贸易的规模和实力,对于商民出海不但不予鼓励和扶持,反而采取各种措施予以限制。对于东亚海域的庞大市场,始终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不是广开利源大力发展贸易,而是不计经济税收之得失,寓种种限制于对外商品流通之中。中国民间海外贸易势力始终得不到正常的发展,民间海上力量也就难以与有着国家强大支持的西方殖民航海势力相竞争。  相似文献   

17.
唐末五代以来,广西少战乱,社会较为安定。入宋以后,统治者又废罢苛政,采取积极措施发展生产。农业、手工业、坑冶业、商业都比前代有了较大发展。由于自然环境、世风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农业进步有限,而手工业、商业相对繁荣。这一经济发展特点为广西在宋代展开对外贸易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分析了解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动向的基础上,预测“十二五”期间国家为了加快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将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结合大庆实际,提出大庆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尚胜 《文史哲》2007,24(1):103-112
海外穆斯林商人与明朝前期(1368-1505)的海外交通政策曾相互影响。洪武时期,由于明太祖在海外交通政策上推行勘合制度,曾促使海外穆斯林商人借助官方使节的身份开展对华贸易活动;永乐时期,海外穆斯林商人则把明成祖的“通四夷”政策引向西洋(印度洋)地区,郑和正是凭借了海外穆斯林的商业网络而使下西洋活动获得成功;宣德以后,明朝停止主动派遣使节下西洋,海外华人穆斯林则在中外海上交往活动中扮演了主要角色。通过与海外穆斯林的交往,明朝社会也形成了一个诚信守规、扶贫济苦、清洁卫生的的伊斯兰文明观。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中国加入WTO给东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东盟国家要积极应对 ,采取“扩大对中贸易”、“增加对中国的投资”、“调整对中策略”等一系列经济措施 ,以增加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