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华主席亲笔题名的《天安门诗抄》与广大群众见面了。这是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向周总理的英灵献上的一份特殊的祭礼。 “诗抄连日展晴窗,读罢频添泪万行。”这就是我们读完这本《诗抄》后的心情。它为什么有这样强烈的感染力呢?我们想,首先是这些诗的作者说出了全国人民的心里话,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周总理无限敬重和怀念之情。请看这几首诗吧:  相似文献   

2.
丙辰清明的天安门诗歌,是人民心底的花.她顶风冒雪,凌寒怒放,"四人帮"的诬蔑玷污不了她,棍棒打不败她,监狱关不住她.今日春满人间,她更烂熳地开遍了祖国大地.从人民云集于悲风呼啸的天安门广场,含着抑止不住的泪水朗诵这些诗歌,用激动得颤抖的手抄写这些诗歌,到今天党中央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的喜讯传遍四方,华国锋同志亲自为公开出版的《天安门诗抄》题写书名,这其间记录了人民多少痛苦、愤怒、反抗、斗争的艰辛,所映了何等惊心动魄的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伟大历史转折.天安门诗歌,不仅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人民革命的惊雷,也是中国诗歌长河中突起  相似文献   

3.
在揭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深入发展和亿万人民向四个现代化奋勇进军的大好形势下,诞生于“四五”运动的暴风雨之中、广大革命群众传诵已久的《天安门诗抄》,终于公开出版,与全国、全世界人民见面了!  相似文献   

4.
“碑高千丈诗万首,篇篇惊雷云中吼”。《天安门诗抄》(以下简称《诗抄》),生动地再现了“四五”运动的历史场面,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形象地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它象火红的战旗,犀利的匕首,呼啸的枪弹,向“四人帮”猛烈开火,发挥了无穷的力量,使诗歌这种战斗武器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它和伟大的“四五”运动一样,  相似文献   

5.
竹板一打说起来,天安门广场多壮丽,长安大街贯东西,清风徐来吹人爽,东方微微露晨曦。……熟悉曲艺的人可能听过这段快板吧?这是对口快板名段《天安门广场看升旗》。  相似文献   

6.
《天安门诗抄》的出现是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笔者试图从"民间"这一理论视域对此加以考察。本文主要包括如下三大方面:探讨文本的民间立场;着重分析隐藏于文本中的"民间隐形结构",这主要体现在其中的两种民间文学模式;兼论与文本紧密相关的人物即周恩来的民间形象。  相似文献   

7.
李斌  沈鹏 《华人时刊》2010,(5):82-85
2009年10月1日的北京,阳光灿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庄严雄伟。天安门广场上空,60只直径5米的大红灯笼,烘托出热烈、喜庆、祥和的氛围;广场上彩旗招展,8万名青少年手持花束,组成“国庆”二字的巨大图案,使整个广场成了花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相似文献   

8.
“青山处处飘忠魂”(《天安门诗八首》)一句该怎么讲?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过传忠老师这样说:总理的骨灰撒遍祖国大地.这个动词呢(指“飘”字),就是说青山处处飘着总理的骨灰.这个形象很自然地使我们联系到总理,想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总理就是死了,他老人家也要让骨灰撒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滋养中华大地.一想到这,我们每个人都会很激动.(《优秀语文教师上课实录》)过老师准确地把握了诗句的形象,“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刘勰《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9.
知识之窗     
现在到北京的游人,都愿意起个大早,赶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的仪式。去年国庆节这一天黎明时分,仁立在天安门广场和观礼台观看升国旗的群众达26万人。即使在平时,每天清晨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的人也数以千万计。这已成为天安门广场特有的风景。 天安门广场的旗杆高30米。每天升国旗的时间在特设的公告牌上公布,执勤的国旗护卫队员36人和军乐队员60人,在升旗前4分钟列队出场,整个升旗仪式历时2分7秒钟。天安门广场规定每天日出时间升旗,以象征五星红旗与太阳同升。因为每天日出时间有变化,升旗时间也就有变化。  相似文献   

10.
“你住东城东,我住西城西,谈个恋爱找地方,两点一线取中点……咱恋爱的场所就定在了,那个天安门广场呐。”正如歌谣所唱的,当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学校园里就流传起了这么一句话:“谈恋爱就去天安门广场,要分手就去紫竹院公园。”  相似文献   

11.
天安门前的汉白玉石桥为什么叫金水桥呢?据考证,清代即有金水桥之名了,《光绪顺天府志》说:“金水桥,在天安门外。”在《大清会典》中说:“皇城四门,南曰天安,北曰地安,东曰东安,西曰西安,天安门前环御河跨石梁七,即外金水桥。”这里所说的皇城并非今北京城,而是指皇帝宫苑的城(当年其范围比今故宫大得多)。因此看来,金水桥是由于架在金水河上得名的,那“金水河”又是由何而来的呢?《光绪顺天府志》是这样解释的:“金水河者,《元史·河渠志》谓玉泉流至和义门南水门入城故云。”这和义门即今天的西直门。为什么从和义门一带流入北京城的河就…  相似文献   

12.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这是颇为人称道的两句诗,它形容作者创作的艰辛和煞费苦心.但对诗句的作者,有的说是“苦吟”诗人贾岛(如 1997年9月13日《钱江晚报》上《工夫为文》一文,就指明贾岛是诗句的作者),有的说是诗圣杜甫.《佩文韵府》又说是唐代的卢延逊.该书“一’字下有“一个字”条,引《扪虱新话》云:“昔人于小诗皆旬锻月炼,至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者.”《佩文韵府》编者在引文后加按语曰:“此二句唐卢延逊《苦吟》诗.”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六年四月五日。一行最普通的字并肩挺立,襟带千行热泪,目喷万丈怒火,代表了一个永垂青史的光辉日子。百万群众,汇集天安门广场,在国际悲歌中,在诗丛花海里,抒发对周总理最深沉的衰思,展开对“四人帮”最激愤的斗争。丙晨清明,前面。是“五四”的光荣足迹;身后,是神洲大地奔涌的春潮。呵,是天工巧合吗?“五四”、“四五”,都与北  相似文献   

14.
程冠军 《可乐》2010,(3):48-48
毛主席逝世十余天之后,中共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毛主席纪念堂,研制水晶棺永久保存毛主席的遗体。这就是当时著名的国家“一号工程”。  相似文献   

15.
汉代《诗经》研究出现了“志”与“情”并提的局面。“志”字在保留先秦“怀抱”意义的基础上又有引申,有的“志”已与表示情感意义的“情”通用。“情”义变化更大,大多数表示情感意义,而且第一次被汉儒引入说《诗》中,这对《诗经》研究和我国诗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每到天安门广场,我都要去东交民巷,在金融出版社门口的汉白玉台阶上呆上一会儿.这座二层小楼是50年前司法部街唯一留下的建筑.司法部街是天安门广场西边的第一条大街,它安详地躺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的座下,如果司法部街老街坊们打算凭吊故园的话,这里绝对是最理想的通往时光隧道的入口.  相似文献   

17.
“者”是古典文献中出现频率很高,意义也较多的词.“者”到底是属于什么词性呢?语法界人士众说纷纭,我们认为还是作代词来讲为好.查许慎的《说文解字》“白”部,“者,别事词也.”许慎明确地指出这个字的指示分别性质.刘淇在《助字辨略》中引《正字通》云:“凡文有者字,所以分别隔异也.”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认为“者”字是接读代词.  相似文献   

18.
论杨圻的梅村体歌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圻(1875—1945),字云史,号野王,江苏常熟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官邮传部郎中,后出任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辛亥革命后居家十多年,后困于生活,外出当过一段时间幕僚,抗战期间,避居香港,最后客死他乡,著有《江山万里楼诗抄》十四卷。在近代诗坛上,杨圻盛负诗名,康有为以“绝代江山”四字题其诗集扉页,张百熙则以“二十年后江东独步”期之,可谓推崇备至。本文就最能代表杨圻诗歌创作水平的  相似文献   

19.
《于无声处》是一出艺术地再现一九七六年清明节前后,天安门广场革命群众运动的历史壮剧。剧本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真实写出了周总理与广大群众之间血肉相连的深切情感,讴歌了同“四人帮”作英勇斗争的时代英雄,鞭策了出卖灵魂的无耻丑类,把中国各阶级和各种政治力量在这场斗争中的面貌,以及这场斗  相似文献   

20.
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有作“黄沙直上白云间”的.这“远”、“直”二字之差,不仅在音韵方面有低昂之别,似乎“远”比“直”要辽阔悠远些,更重要的是“黄河”“黄沙”的景象之不同.一个是辽阔雄伟,一个是突兀耸立,给人的观感是两样.所以:更大的差异还在于究竟是“黄河远上白云间”呢,还是“黄沙直上白云间”?一个是“黄河”,一个是“黄沙”,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两种景象,因而这诗的景象,由景象产生的美感,便大不相同.刘逸生同志说:“如果是‘黄沙直上白云间’,从意境上比起‘黄河远上白云间’七个字,差得实在太远”“索然寡味”.我看这说法还是正确的.刘逸生同志的感觉,其实也是大多数读者的感觉(《唐诗小札》).但据史铁良同志在玉门关的亲身目验,认为作者身在玉门关,远距黄河千里,哪来的“黄河远上白云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