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人的居住环境和地理适应特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社会和生物这两条渠道进行的;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要鲜明地区分出社会规律性和生物规律性的表现,有时是困难的。人所创建的人工居住环境,能够消除自然因素直接影响的差异。人的居住环境之特性是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直接地(物理化学条件)和间接地(食物链)影响着的最错综复杂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基于全国40个主要城市的问卷调研数据,采用双层级Logistic模型,从居住环境主观感知的角度解释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差异,重点回答以学历划分的流动人口内部异质性,以及定居意愿如何因城市等级而异。结果显示: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群体的定居意愿与城市等级呈“U”型结构关系,高中学历群体定居意愿表现出一线城市独高的特征;不同学历水平的流动人口在定居决策中最关心的居住环境维度不同,高学历更看重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舒适度,低学历最重视设施便利性;居住环境满意度对定居意愿的影响因城市等级而异,一线城市流动人口在定居决策中看重的居住环境维度最广泛,三四线城市的便利性和人文环境满意度与定居意愿最相关。结论启示:推进中小城市的人口城镇化,需要提升服务设施的门类与服务水平,从而提升整体居住环境品质,引导人口向中小城市流动,实现城镇化均衡化发展;高学历群体定居意愿对城市居住环境品质更加敏感,地方政府应当致力于提升自身居住环境质量,采取更可持续的方式吸引并留住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我国计划生育发展战略的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21世纪是怎样的一个世纪?考虑任何问题 ,都要同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历史的发展有它的惯性 ,也往往有它出其不意的变化。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在继承和创新、和谐和冲突的交替循环的过程中展开的。人类的人口发展也是如此 ,既有内在的因素继续制约着人口的发展 ,也有外部的因素影响着人口的发展。21世纪是人类共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战略要求我们认真对待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要注重区域和区域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合作 ,要重视地球系统整体和部分的有机联系。总之 ,要树立系统…  相似文献   

4.
老有所养,追求高质量的老年生活是人口老龄化诸多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指出家庭养老是我国养老的主要形式之一,探讨了老年人居住环境和家庭养老之间的密切关系。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从老年人居住环境“质”的提高来适应未来家庭养老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人口迅速而大量地增加,一些地区尤其是大城市环境恶化甚至形成公害。人口与环境问题受到了普遍重视,联合国专门成立了人类环境委员会,各国对这个问题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报告和专著。但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我国从建国以来,过份强调了人多的好处,对于人口过多所带来的问题和险危讳莫如深。人与环境问题的探讨就不可能认真地开展起来。现在,这个问题应该提上日程了。  相似文献   

6.
托·赫胥黎曾说过:“那些生存下来的生命类型,总的说来都是最适应于某一时期所存在的环境条件的。”人类是环境的产物,适应性总是有限度的。近代科学和工业发展为人类创造了从来未有过的文明,同时,现代化又急剧地破坏了人们世代居住的环境。在发达的工业区,人类生存环境的大系统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陆地污染、食物污染,都已经大大改变了人类得以自由活动的生活环境。工业排出的有毒废水和市政废水,几乎污染了所有曾给世界带来灿烂文化的江河湖泊,素有‘圣河”之称的恒河,污染的情况极为严重。红海和波斯湾石油的污染特别严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14年"中国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多层线性模型,研究老年人居住方式、社区环境与抑郁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独居老年人抑郁倾向得分最高,其次是夫妇同住的老年人,而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抑郁倾向得分最低,居住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社区环境直接影响所有老年人的心理状况,环境较好的社区老年人的抑郁倾向得分更低。社区环境在老年人居住方式对抑郁倾向的影响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开展丰富文化活动的地区,独居、夫妇同住与跟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抑郁倾向得分差异小;而在文化活动少的地区,几类老年人的抑郁倾向得分差异更大,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抑郁倾向要显著低于独居和夫妇同住老人,独居老年人的状况最差。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减小某些居住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人口过快增长对环境平衡系统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 ,必须仰赖环境系统。人口过快增长 ,就会破坏环境平衡系统。现在愈演愈烈的环境污染 ,警示人类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维护环境平衡关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洞察》周刊报道,由于全球性气温变暖,空气和水源受到污染,森林遭到任意的砍伐和破坏,以及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的各种活动已经开始使得地球上的许多地方不适宜人类再居住了。长期离家远循的所谓“环境难民”已越来越多。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原子幅射把当地的居民赶出了家园,美国纽约州洛维卡  相似文献   

10.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前途,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恰当地处理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即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促进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均衡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人口与环境”关系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甘肃位于我国的中、北部,黄河上游,三大高原的交汇处,地形较为复杂。它的经济文化发展很早,历史上也曾经有很多民族在此活动和居住,是黄河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甘肃始名于元代,古属雍州,秦汉时置郡县,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区域,直到今天。近来,学术界对历史人口的资料越来越重视。本文试就上古甘肃境内人口情况作些粗线条的描述与探讨,给《中国人口丛书》的编写提供一份资料。甘肃境内有人类活动可考的历史是很早的。早在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平凉和庆阳地区就有了人类居住的遗迹,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据现在考古发掘表明,甘肃  相似文献   

12.
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便成为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与环境中的诸要素,如大气、水、土壤和生物之间,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建立了一个多元结构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单元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维持着相对的生态平衡。人类以及一切生物要有一定的数量比例才能维持生态系统中的平衡。如果超过了这个数量,生态平衡必然会遭到破坏,甚至连自己的生存都成了问题。人类要想继续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控制自己的数量。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的人口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问题是制约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当前,西北地区人口增长过快,计划生育水平较低,人口增长惯性大,人口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要加快西北地区的人口发展,必须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树立环境安全观念,加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 ,在人口死亡现象和研究方面有一些新的内容值得注意 :(1 )人口寿命的延长趋势。发达国家的人口寿命增加的幅度虽然很小 ,但还有所增加 ,人口寿命增长是否有极限 ?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寿命一度增加很快 ,但现在已放慢了速度。今后世界人口的寿命将如何变化 ?(2 )从人口死亡到人口健康的研究。随着人的平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 ,不健康的人群绝对数和占全部人口的相对比例也增大。人们对生命质量的关心 ,呼唤着对人口健康研究的重视。 (3 )环境对人口健康 ,人口死亡的影响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由于人们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导致了自然环境的破坏 ,已危及到人类的自身的生存。环境公害 ,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几乎无人能够幸免。 (4 )“安乐死”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 ,自然死亡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结束生命的唯一合理形式。这个理念现在受到了挑战。关于安乐死是否合理牵涉到现存的人性、伦理、道德和法律等诸多方面 ,要判断是非 ,可说是世界上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5.
移民推拉力机制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评述西方人口迁移推拉力机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贫困地区实际,构建了人口压力、人口承载潜力及经济、教育、健康、居住环境等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框架及指标体系,建立了移民外部机制推拉力模型来定量分析移民迁出地与迁入地推拉力机制作用的强度,并论证了形成贫困地区移民个体心理过程及其差异的内在机制、移民政策的催化机制作用、经过内外机制推拉力的转换来度量移民可能发生的程度,以便科学地选择好迁出地和迁入地,避免盲目移民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依岚 《西北人口》2008,29(3):23-26
家乡的推力和流入地的拉力.促成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流动人口在大城市郊区的聚集,引发了居住紧张的问题,并导致了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解决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单纯依靠市场或政府力量规范出租房市场,只会引发“恶性循环”。本文以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为研究对象,发现流动人口在华新镇聚居是当地低端企业的大量就业机会和低生活成本的吸引所致.因此产业结构升级才是根本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 对于人类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在人类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人类与环境已经形成相互依存的统一体,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的改变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的生活或生存。然而,在谈到环境污染对人类影响素质时,人们往往只注意到环境污染使人群引起各种中毒、疾病(如砷、汞的急、慢性中毒、白血病、癌症等)、而往往忽略了环境污染对人造成的遗传损伤和对下一代造成的危害。实质上环境污染对人类素质的潜在危害要比一般想象的严重得很。环境污染对人类遗传的危害主要有两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人口环境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欣 《西北人口》2004,(2):16-18
可待续发展是关系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它涉及许多方面,但人作为社会发展最可宝贵的动力资源,无疑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要素。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等即人口环境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其他要素及整体的实现。结合当前中国人口现状,作者认为,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创建良好的人口环境,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河南省郑州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城中村拆迁改造工程。从2007年5月开始,郑州市二七区的小李庄村、佛岗村、路寨村4973户村民已经顺利搬迁完毕,王胡寨村正在整体拆迁之中。在未来的2—3年内,二七区还要有多个城中村需要进行拆迁改造。改造后,城中村村民的身份将发生置换,其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但是,拆迁改造过渡期的村民居住形式由原来的集中居住变为分散性居住,人户分离现象突出,这给人15计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难管、管不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口与经济技术进步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是人口增长与经济技术发展过程中“重经济效益,轻生态、社会效益”共同作用的结果。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摆正人口发展与经济技术进步在人类发展系统中的地位,确定人口与经济技术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