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马克思的视野中,人的解放必然要经历政治解放、社会解放和人类解放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政治解放固然具有历史进步性,但它还只是资产阶级的解放,因此,政治解放必然要被人类解放所超越,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社会解放是实现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过渡阶段,它通过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奠定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青年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国家观进行批判之后,又联系德国的社会现实进一步论述了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关系,深刻批判了政治解放的局限性,肯定人类解放是人的彻底解放.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不仅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人类的历史使命,而且对无产阶级革命前景进行了诗意般的预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肯定了以法国大革命为典范的政治解放的世界历史意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带来了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与宗教、资本与劳动等的一系列分离,带来了政治自由与民主的胜利,以及实践中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然而,法国大革命、政治解放并没有消灭宗教,也没有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与人权,更没有真正实现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7,(3):80-88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国家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主张过中央集权制度,但这种中央集权只能是清除了官僚制度、消灭了绝对权力、建立在充分民主基础上的中央集权,它的历史使命是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舞台。从根本上说,地方自治才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强有力杠杆。国家权力的制度安排,需要实行必要的权力分工。国家权力分工所依据的原则,并非神圣不可侵犯。是否分权、如何分权,取决于社会性质与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青年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国家观进行批判之后,又联系德国的社会现实进一步论述了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关系,深刻批判了政治解放的局限性,肯定人类解放是人的彻底解放.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不仅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人类的历史使命,而且对无产阶级革命前景进行了诗意般的预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阐明,巴黎公社是实现社会解放和劳动解放的政治形式。巴黎工人坚持革命的领导权,打碎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建立了民主政府。巴黎公社的特点是:保障人民的知情权、监督权等,加强对权力的约束;消除国家的寄生性,建立“廉价政府”,实现社会自治;废除资产者对生产资料的垄断,建立“个人所有制”,实现劳动和劳动成果所有权的统一。马克思预示的人类全面解放的前景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我国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大力发展协商民主;政府向社会放权、放利,推进社会民主;根据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改革分配体制,缩小贫富差别。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立足于“人类解放”的高度分析了政治解放的限度,并以“市民社会自身的矛盾”、“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思想揭示了现代政治的本质及其矛盾性和抽象化、形式化特征.马克思的现代政治批判理论澄清了政治解放的前提,划定了与近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各种空想社会主义者之间的界限,进而瓦解了实质自由与形式自由的抽象对立关系,而法国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雷蒙·阿隆曲解了马克思的实质自由观.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打碎国家机器"原理的通常解释是错误的.这一原理的原意是:无产阶级政权应当取消国家机器,不要国家机器;"打碎国家机器"的主要精神是实行民主;"打碎国家机器"实行民主的目的是实现工人阶级经济解放和社会解放,防止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批判性继承了启蒙思想的人类解放主题,确立了以人民幸福和现实自由为内容的社会价值目标。马克思通过对现实历史的分析,重新审视了启蒙思想所倡导的自由价值观和国家理性,揭示了启蒙价值观的阶级特性及其历史局限性。马克思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逻辑中,阐释了由政治解放到社会解放的历史进程,为基于唯物史观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从"市民社会"这一"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人手,剖析了西方现代性进程,认为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是现代性确立的重要标志,市民社会又是承载现代商品经济和大工业生产的实践领地;由于市民社会内蕴着深刻的矛盾,因而必须超越"市民社会"走向人类社会,即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按照马克思的基本立场,中国目前的社会建设首先要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其次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培育公民社会;最后要促进社会与国家的良性互动,克服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