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1990年12月10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92岁高龄的哈默博士病逝于美国洛杉矶寓所。消息传来,中国领导人江泽民、邓小平、杨尚昆、李鹏和李先念向西方石油公司总裁雷·艾拉尼发了唁电,表示深切的哀悼。杨主席和李总理在联名唁电中说:“哈默博士是中国人民尊敬的老朋友。他生前曾多次访华,为推动中美两国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名字将载入中美两国关系的史册。”  相似文献   

2.
这一天,是中日交流史上鲜花竟放的一天。中日青年交流中心是中日两国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文化交流场所,经过3年零8个月的施工,经过8个月的试运营,5月3日,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举行隆重的开业典礼。中日友谊源远流长,即使在十分艰难的时代,人民间的友谊也不曾中断过,自70年代始,中国老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就在以往基础上与日本朝野有识之士逐步开始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并进而建立了友好关系。这种友好关系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有了长足发展,中日两国间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深入,开创了中日关系史上的新阶段。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两国政府同意利用日本政府无偿授助和中国政府拨款,在北京建立中日青年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3.
3月27日晚,陕西省常务副省长赵正永在西安凯悦饭店会见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中国学习之旅代表团一行。赵正永对代表团来陕访问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回顾了2007年赴哈佛大学学习的情况。在介绍陕西省省情时他说.陕西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储量丰富,装备制造等工业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面进步,特别是陕西省高校云集,众多青年学子在中美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本扎把中国当成第二故乡,他爱加蓬也爱中国。在中国,他从懵懂少年成长为武林高手、影视明星、文化交流专家,并且成为小有成就的商人、国际武术联合会官员、加蓬武协主席等多重身份的成功人士。  相似文献   

5.
20年前的李凯文是名噪一时的音乐神童,尚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的他凭着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全额免费录取通知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年少志扬的凯文誓要成为一代音乐大师;20年后的李凯文去年连续三个月获得由美国政府颁发的美中文化使者奖,也是获此荣誉的第一位华人。如今,他的理想是做一个承担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使者,并把中国文化传播给世界。  相似文献   

6.
佛教在中国得以顺利传播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经典。回顾其初传时的环境,有助于我们厘清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并让我们明白文化交流是彼此条件具备、互动的产物。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交流双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己知彼,注意时机和策略才能确保交流的成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提起白求恩医生人人皆知,在加拿大马尼托巴省提起儿科专家余岳兴医生,人们都说他是白求恩式的华裔好大夫,而在加拿大侨界和中国的一些省市,人们则称赞余先生是促进中加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义务巡诊30年除了是加拿大联邦政府卫生福利部北部边远地区儿科顾问外,余岳兴的正式职业是温尼伯市历史悠久的“温尼伯诊所”儿科专家,他同时还是省医学院的儿科学教授。从1968年至今,余医生不避寒暑,志愿前往北部地区送医送药,足迹遍布大大小小的原住民部落。他的感人事迹在北冰洋沿岸及附近岛屿上广为流传,被原住民们亲切地形容为“儿孙遍地,桃…  相似文献   

8.
让·德·米里拜尔国家博士是根据中法文化交流项目派来西安火语学院的法语文教专家。他1976年来华,是西安外院法语专业建立以来的首任官方派遣外籍教师。在前后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他治学严谨,教课认真,教学效果良好。他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晰,逻辑性强c他对学生和蔼可亲,严格要求,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米里拜尔教过的学生,有的已走上领导岗位,工作多年,有的成为大学教师、科技工作者、翻译……但他们每次回到西安,都不会忘记去看望这位尊敬的外国老师。让·米里拜尔从教的最大特点是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9.
如果要我谈艺术,可以毫无顾忌,像谈天一样。然而天是至高无上的,真要谈天或谈艺术,也是无能为力的。这就是邢洁,他是一颗成熟了的谷穗,总是谦逊地低着头,搞了一辈子艺术,画了一辈子画儿,在别人向他请教艺术之道、绘画之法时,他会告诉你:去发现自然。他所说的“天”,其实就是自然厂。邢洁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美学学会技术美学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台湾)荣誉理事,国际文人书画家联谊会(台湾)常务理事。他的作品在美国、菲律宾、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等…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荧屏和舞台上,活跃着一批外国人。他们或是留学生,或是在华工作的外国人,或是外国专家。其中很多人都跟著名相声演员丁广泉学习相声,并且通过学相声、说相声,在中国成了"明星"。在相声界,人人都知道丁广泉爱收洋徒弟,是他为中国的相声舞台培养了一批洋笑星。如今,这些洋笑星已经从中国文化的爱好者变身为传播者。他们在中西方之间搭建起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并使之在时空中不断延伸。  相似文献   

11.
8月初秋北京,暑热末消。14日,小提琴家胡坤匆匆从欧洲飞到北京。旅居海外多年,重又踏上故乡国土,胡坤的心中不免一阵阵激动。这种激动之情与二十几年前来北京时已经完全不同。这次,他是应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在北京举办“九四旅居海外华人音乐家北京音乐会”。8月19日,北京保利国际剧院。胡坤小提琴的琴弦上流出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美妙的旋律。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是这位德国作曲家的杰出之作,其演奏难度,亦非文字所能形容。但胡坤凭其巧妙的握弓,近乎完美的技巧,把30分钟的演奏一气呵成。行家评道:胡坤的演出…  相似文献   

12.
引进外国的戏剧无疑是一种文化交流,如果这种文化交流完全是拿来主义的话,就没有生命力。西洋歌剧必须打上本民族的烙印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十八世纪末叶日本的永安时期,中日文化交流十分密切,日本人十分喜欢学习中国的吟诗对句。当时,日本有个“混沌诗社”,其盟主叫片山北海。有一天他到门人家里参加诗会,看到客厅中的花盆里种着神马草,不禁诗兴大发,随口念出:“新见神马草”,可默念良久,对句却说不出来。这时坐在座隅的一个年轻人,忽然站起来说道:“未识佛牛花”。人们不胜惊异,不由对这位年轻人大加赞赏。可是静下来一想:“佛牛花”是一种什么花呀?大家只好转过来向那位青年请教,年轻人缓缓地回答说:“我实在不知道有没有这种“佛牛花”,不过既然要与“神马…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中国发展的新形势,一方面,我们要弄清什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就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而言,文化交流是提升其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同时文化交流也需要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有益的支撑,从而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今年46岁的小柳秀明是日本环境厅的一位公务员,从事了20多年的环境管理工作,是一位资深的环保专家。1997年,他被日本政府派到中国,在中日友好环保中心工作。去年10月,因他在中国环保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荣获了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外表文静柔弱的小柳197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环境工程系。1997年6月,他怀着对中日环保合作的满腔热情来到了中国。日方原来决定他在中国工作的期限是一年,但小柳秀明在华工作期间对中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与中日友好环保中心的中国同行们也建立了非常融洽的合作关系,他竟然有…  相似文献   

16.
隆冬腊月,春节将至,湖北省歌舞团一行25人应美国 CBM 公司邀请,于1991年2月12日赴北美访问演出,先后到了美国、加拿大的17个州(省)、近30个大、中、小城市,历时78天,演出46场,观众约6万人次,于4月30日顺利回国。在美、加期间,艺术家们的良好作风和精湛表演、闪烁着中国古代文明光彩的编钟和其它民族乐器赢得了北美人民和海外华人的交口赞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次出访,不但是一次很有影响的对外文化交流,也是一次很有成效的民间外交活动,得到了我国驻美国、加拿大各使领馆的赞扬。  相似文献   

17.
本期刊载留日博士高克访问记,是为了广为介绍海外求学有成的中华优秀儿女。高克现年40岁,获得法学博士后,在日本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精神,又开展中日友好;从事学术研究,又开拓中日经济合作、开办企业。他的成就和贡献,值得效法。故刊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自费赴日留学,童新政冲破父母都是抗日英雄的压力,踏上日本国土奋斗18年;他徒步走遍日本47个都、道、府、县进行考察,历尽艰辛采访31位日本国会议员,出版了《日本高层看中国》对话实录;他在日本创办的三实世纪有限公司,促进了中日间各界人士友好往来和文化、商品交流,享有“中日民间大使”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1月22日是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遇刺50周年纪念日。你可能不知道,他曾给管理领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1962年10月18日深夜,美国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挤到了他汽车的前座上,和他一起的还有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一名司机。其他6名高层官员则挤在车子后座上。这部拥挤的车子秘密地从美国国务院加速驶入白宫,此时,肯尼迪总统正在等待他们的到来。对于肯尼迪总统来说,这是其生命中最重要的决策计划的  相似文献   

20.
候选理由:——1971年在中美关系尚未解冻时期,杨振宁冒着风险回国访问,在他的带动下,一批美籍华人学者纷纷回国探访,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许多美国人开始对中国持友好态度,并愿意同中国亲近,为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