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阎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5):76-78
以电影《英雄》的字幕英译为例,拟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译者的主体性。关联理论视翻译为一种涉及人的大脑机制推理的语内或语际间的明示-推理阐释活动,认为译者作为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协调人,要推断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及阅读期待,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成功地完成交际。 相似文献
2.
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翻译研究长久以来忽视了翻译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译者。最近几年,随着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出现,不少学者对译者主体性问题进行了探讨,但主要是从阐释学的角度研究的,指出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译者对原作的理解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本文试图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认为译者主体性还体现在文本的选择、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的确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王滢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9-71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翻译是一个对源语进行阐释的明示一推理活动,是语言交际的一种方式.在翻译过程中,作为对原文认知的主体、对原文阐释的主体和在源语转换过程中的主体的译者,在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化目的的掌握、翻译策略的选择、原文的理解以及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青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
论述了外宣翻译中译者发挥主体性,以实现目的语读者对原文以及原文作者交际意图的最佳理解的目的;但其主体性的发挥又受到一定的限制.分析了译者主体性的内涵、译者的主体性是如何在翻译材料的选择和翻译过程中得到体现的.译者的主体性既有其独立性又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译者要适度发挥其主体性,避免走向两个极端. 相似文献
5.
常文彩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1,(2):150-151
关联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肯定了译者在翻译中的主观能动性,认为翻译是包括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在内的认知推理活动。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处处以关联性为取向,寻求最佳关联性贯穿于译者理解原文和表达原文的过程。这样的理论要求译者具备与原文的理想读者相近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语境,而且更重要的是,译者要充分了解译语读者,并能采取灵活策略创造与原文语境最大限度接近的译语语境。 相似文献
6.
常文彩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150-151
关联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肯定了译者在翻译中的主观能动性,认为翻译是包括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在内的认知推理活动。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处处以关联性为取向,寻求最佳关联性贯穿于译者理解原文和表达原文的过程。这样的理论要求译者具备与原文的理想读者相近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语境,而且更重要的是,译者要充分了解译语读者,并能采取灵... 相似文献
7.
译者的登场——从中国翻译理论和实践发展看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西方的语言观和传统的翻译理论一直束缚着人们对于译者主体性的探索扣发现.其实,从翻译发展的历程来看,到处可见她的踪影.以道格拉新·鲁宾逊的翻译身体学为理论支持,以中国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例,意在从新认识和发现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侯林平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77-84
关联理论(RT)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并为“翻译的认知取向研究”开辟了道路。RT关照下的译者主体性具有“多元”认知变际和“有限理性”的建构主义本质;译者主体性的“度”是由译者认知成本与语境效果来确定的。基于关联认知范式并且通过分析和借鉴国内外现有译者主体性的认知模式,提出了“双重认知体验-推理交际模式”。此模式具有自主性、交往性、体验性、动态性等特征,这些区别性特征不仅使之有别于其他同类模式,而且使之具备较强的心理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刘婷婷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88-90,94
Sperber和Wilson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语言交际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提出了有影响的关联理论,从而给语用学带来了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简单介绍了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的关联理论,以及E.A.Gutt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从传统翻译理论对译者的认识入手,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人们对于译者的角色和地位的也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关联理论使人们意识到了译者的双重角色和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兵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6):67-69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的翻译观,极力彰显译者的主体性,它强调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从而从理论上提高了译者的地位.在实践中,女性主义译者通过对原作的操纵,从而使译者显形.但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过于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导致了对读者的忽视. 相似文献
11.
翻译的关联主义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202-204
格特将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应用于翻译,认为翻译是语际间阐释性的使用。最佳关联原则是翻译过程中始终遵循的原则。翻译的忠实性受关联的制约并限制在对语境的充分敏感上。要实现翻译目的,译者意图应与读者期待相吻合。关联翻译理论在如何获得更高信度的译本及在翻译过程中认知解释性的研究方面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2.
陈丞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6-90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其框架下的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即涉及原语作者——译者——译语读者的双重交际。因此,翻译也要遵守交际的一般原则即关联原则。翻译的过程实际上是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下,诗歌是可译的。译者作为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交际的桥梁,为了保证交际的成功,必须传递最佳关联性。以《鹿柴》为例,在对原诗理解的基础上,从影响关联性的两个因素方面对其译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玉环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6-68
译者主体性是近年来翻译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译者主体性的客观存在,同时阐述了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必要性、必要条件和限制性因素。通过这些探讨,笔者希望在翻译研究中确立译者的主体性,更好地指导译者的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5.
试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语用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维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2):110-114
文章根据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提出了语用翻译实际上是双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是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三个交际主体的动态的三元翻译,并探讨了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发和指导意义,进而尝试将关联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翻译实践中的文化、语用类问题。 相似文献
16.
葛小颖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63-66,96
本文从林语堂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以及幽默风格这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了译者如何发挥主体性,从而使其汉译英作品在译入语文化土壤中枝繁叶茂,并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影响,为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开启了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17.
伊玲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2):91-94
从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的视角,探讨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心理动机,剖析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生成的理据。通过解读语码转换在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加深教师对课堂语码转换的理解,促使教师在课堂中有效采用语码转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关联理论分析广告受众如何通过广告宣传者所设置的明示刺激来获得最佳关联。结果表明:广告宣传者正是通过明示刺激的设置而达到吸引广告受众的注意力、宣传广告产品、劝说广告受众购买被宣传产品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9.
欧亚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5):103-107
食人主义翻译理论主张通过吞食强势的文化,吸取原作的文化精华,以强化本土文化,改变自身文化身份和边缘文化的地位。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通过文本的选择、翻译标准的制定和翻译策略的选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对原作进行"食人"式的重写和再创作,在翻译过程中发挥协商和斡旋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