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电影《英雄》的字幕英译为例,拟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译者的主体性。关联理论视翻译为一种涉及人的大脑机制推理的语内或语际间的明示-推理阐释活动,认为译者作为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协调人,要推断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及阅读期待,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成功地完成交际。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跨语际的交际活动。传统的交际观由于自身的局限不能很好地处理翻译过程中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三元关系。而关联翻译理论则把翻译视为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合理地阐释了翻译过程中源语作者的意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译者的翻译策略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示意—推理过程,说话人提供最大关联的信息,听话人则根据语境对信息进行处理,挑选关联性最大的假设,获取最佳关联,准确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使交际获得成功。关联理论也把翻译看作是一种交际行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或行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是沟通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以实现成功交际的桥梁,扮演着双重的角色。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翻译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翻译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提出翻译的本质是个双重的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该交际过程是源语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类交际主体之间的互动,因此翻译的语用观实际上是个动态的三元翻译观。以公示语中的误译为例,从这一个角度验证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在翻译领域里的有效性。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信",而达到译文对原文忠实的手段不必追求千篇一律,它是一种动态的等效,决定翻译手段和策略的最主要参照标准,应当是译者对译文读者的接受环境和目标语语言文化环境的正确评估和认识,对源语和目标语之间差异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连贯与认知关联关系密切。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关联识解原文连贯,构建译文连贯。连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连贯的衔接性强,翻译时可通过语码转换实现,而对于隐性连贯,译者需要付出更多认知推理努力,寻找最佳关联。在重构译文连贯时,译者既要考虑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同时还要兼顾目的语的特点和连贯规范,考虑译文读者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将语用学理论引入翻译这一学科当中,并指出关联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首先介绍了传统意义上的语境观,并从关联理论出发,通过阐述明示推理模式,解释了翻译的本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任务是在交际中谋求原文作者、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从而达到交际成功,完成其翻译任务。并指出关联理论中动态语境观对于翻译在文化差异及历史变化中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它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从本质上讲是语用的、交际的。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译文的效度取决于是否体现了交际者的意图,是否满足了受体的期待。关联理论在双关语的翻译中,在处理语言形式障碍时凸显出强大的解释指导意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把交际效果放在首位,然后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语读者认知环境的估计进行语码的选择来进行双关语的翻译,使译文最大限度趋同于原文以再现原文的幽默风格。  相似文献   

8.
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可以为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语用学分析方法。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寻求关联的跨文化“明示一推理”过程。译者站在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进行跨文化交际。译者在原语认知环境中寻求关联并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做出动态适应。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交际做了新的诠释,合理地解释了跨文化翻译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根据关联理论,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行为,任何话语都是具有关联性的。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理论,关联理论强调了语境效果及推理模式。翻译是一种涉及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认知——推理活动。因此,译者诠释原文的时候必须在分析选择语境翻译的过程中调整翻译策略,寻求原文与译文语篇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0.
科技翻译是明示-推理交际行为,其本质是推理.认知语境影响科技翻译的理解和表达,译者运用关联原则结合源语作者的认知语境仔细推理原文,力求使译文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正确.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科技翻译的逻辑思维链就不会断裂.  相似文献   

11.
功能翻译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极大的实践指导意义。"目的法则"可以使译者摆脱传统"对等"的束缚,积极发挥译者的能动性;"连贯性法则"可以指导译者在充分理解原广告的广告效应的基础上,根据广告译入语读者的审美价值而采取直译、转译、仿译或删减等不同的翻译策略,增加译文广告的表达效果和可读性;而"忠实性法则"则强调不同的翻译策略都是由译文广告目的和译者对原广告的理解决定的,译文必须尽可能达到传达原文广告效应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2.
翻译策略可分为原语中心翻译策略和译语中心翻译策略两种。前者强调原语,后者突出译语。造成翻译策略差异的原因有翻译发起人的翻译指令、原语文本类型、原语译语写作范式一致性等。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翻译发起人翻译指令。翻译发起人是翻译赞助人甚至投资人,了解译文交际环境和用途,向译者发出翻译指令,以满足译文读者期望和社会要求,实现自身利益。翻译策略是构成翻译环境的六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折衷结果。  相似文献   

13.
作者与译者之罗曼史——小议作者与译者关系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翻译研究范式中,译者是作者的奴隶;作者是中心,是权威,对原本有自始至终的发言权,译者的任务是实现对原本的忠实或对等。解构主义颠覆了作者/原本的权威,推动了翻译研究范式的转型,促进作者与译者关系的变化,使译者的身份地位得到认可,译者主体性得到关注。这种变化大大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为翻译学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区分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以及职业翻译培训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的翻译教学应加强语篇层次的翻译教学,让学生懂得翻译是正确理解语篇的整体意义,然后用译入语的恰当的表达形式忠实通顺地传达给读者,培养学生语篇层次上的语际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本类型理论是对传统"等值观"翻译标准的一项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根据该理论,作为应用翻译研究重要内容之一的旅游宣传文本具有特殊性,它集信息性和呼唤性于一体。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适时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尽量在译文中再现源语文本的这种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6.
翻译的直接对象是原文语篇,最终产品是译文语篇,而连贯是语篇的基本特征,所以也可以说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原文语篇连贯的识别和对译文语篇连贯的重构的过程。文章从对原文意义精确的把握,重构忠实而又通顺的译文,和最后从整体上对译文的校对,这翻译的三个基本步骤来阐述译者具备语篇连贯思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翻译思想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的译论可概括为:"忠于"原文、概念"精确"、保持"神韵"、力求"易解",强调译者理解原语的能力、深厚的译入语素养、"历史之见地"。这些翻译原则丰富了中国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介绍主位结构理论及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对英汉主位结构在句法层次和语义层次差异上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如何利用英汉主位结构差异进行篇章翻译,以求达到与原文结构与功能对等的效果,真实再现原文的主旨及交流意图。即从英汉主位结构差异的角度为语篇翻译的结构与功能对等提供独特的视角,使主位结构理论更好地服务于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9.
卞之琳“信、似、译”三原则是对翻译原则中的“信、达、雅”,“形似与神似”,“直译与意译”的传承和超越.卞之琳的“信”继承了严复“信”对原作对译作诚信的要求,但所指范围比后者广,尊重原作的程度比后者高;卞之琳的“似”继承了“形似与神似”对维系译文与原文的适当关联性的强调,但破除了“形似”与“神似”之间的无谓争论,为译者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更好的理论支持,同时对译者创造性的发挥在范围上作了限定;卞之琳的“译”继承了“直译”和“意译”对翻译与创作关系的定位,但破除了“直译”、“意译”理论的二元对立,为译者的实践操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