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元协同治理是生态环境治理发展演变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社会资本与生态环境多元协同治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性,是实现生态环境多元协同治理的重要资源。但是,传统社会资本逐渐流失与现代社会资本尚未建立双重约束重叠交织的复杂局面,对我国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构成了现实制约。必须通过培育塑造公民生态公共精神、重建多元主体间的相互信任、完善协同治理法律政策体系和加速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等措施,大力培育社会资本,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多元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2.
3.
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由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的基本特征是主体多元,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发力,形成治理合力。目前,中国社会治理的力量主要来自九个方面:政府、社区组织、基金会、社会组织、社团、宗教组织、企业、媒体和个人。  相似文献   

4.
风险社会是现代性批判的产物,是理解后工业社会的重要角度。人生风险是风险社会中人们生存境遇的真实表达,是可能发生的种种危险的总称。人生风险内涵的理解为探讨人生风险治理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个人、民间社会、政府国家三大层面的分析构成人生风险的复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究其根源,这些问题与社会价值观混乱及人们的文化认同迷失等文化原因紧密相关。然而有关社会治理及其创新的讨论却常常忽视文化。实际上,文化是每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的秩序和延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因此,加强和改善社会治理,不能忽视文化,尤其是多元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论跨域治理多元主体间伙伴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问题日渐增多,错综复杂的跨域公共问题大量出现。面对大量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社会公共事务,仅仅依靠地方政府这个治理主体难以解决,需要运用跨域治理理论,多元主体之间构建伙伴关系,共同进行有效的治理。本文以湖北省梁子湖水污染防治为例,阐明为了有效应对跨域公共问题,需要跨域治理多元主体之间构建伙伴关系,并提出了建立伙伴关系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村庄"多元"治理模式是与"一元"治理模式相对立的一种模式,是以"多元化"治理权力为基础,以"多元化"治理主体为核心,以"多元化"治理资源为桥梁,以"多元化"治理手段为途径的一种村庄治理模式.要建立理想的村庄"多元"治理模式.就必须根除实践中存在的立法、行政和经济文化三大障碍.同时还要着力构建"多元"治理权力和治理手段的合法性机制和协调机制;构建"多元"治理主体和治理资源的培育机制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治理经历了由政府单元主体治理到政府、市场二元主体治理的变迁。市场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公民社会与治理理论为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兰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为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不同于传统的国家管理,国家治理理念主张国家建构与社会发展的统一与融合,力图在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社会发展共担共享的过程中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切实提升。从理论范式上来说,国家治理模式转型体现了公共行政从功能主义、解释主义向建构主义转变的系统过程。建构主义主张在自我治理、参与民主、公共协商、多元协同等方面有更多的建树,在国家治理的社会建构过程中,既要通过国家治理价值、结构以及程序的整体推进而寻求国家治理能力的切实提升,又要超越社会建构本身在制度规范供给与克服市场失灵上的不足,而发挥国家在宏观引导、顶层设计、制度供给以及政策规范等方面的必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已经进入风险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危险相比,现代风险呈现出不可感知性、不确定性与整体性等特征.在传统风险向现代化风险转变的过程中,必须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和治理体系,向多元治理的方向转变.刑法在多元治理中也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刑事立法可以积极介入到风险预防中,但要注重与其他部门法的协调;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社会生活和社会福利制度最重要的社会单元。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家庭的结构功能与地位角色发生重大结构转变,传统的家庭问题演变为当前的问题家庭。笔者参考发达国家家庭福利制度模式,首次提出中国特色家庭福利政策框架,指明家庭福利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原则和制度化途径,提出家庭福利体系建设战略构想与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谈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建设这一基本问题,那么我们该在什么意义上使用社会建设这个概念,从和谐社会的角度说,它包含两种类型,三个层次建设的内容。我们认为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此外面对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3.
借鉴儒家和谐思想,可以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重要思想资源。构建和谐校园应该继承儒家的忧患意识和人本意识,需要运用“和而不同”的辩证思维以及“执两用中”的实现路径,需要融合天人、义利、理欲三方面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利益格局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人们利益关注的重心也从精神利益向物质利益转移,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发生了从"价值认同"向"利益认同"的转变。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决不是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能整合不同利益冲突并把冲突控制在有序范围内的社会。一切社会冲突的根源,归根到底都与利益有关。能否发挥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具体来说,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价值导向的同时开展主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对话,在沟通中实现对多样利益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建设与和谐人格建设具有同质性。和谐人格的发展、生长和转变的逻辑起点从和谐社会建设开始,需要确立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规则、确立和谐社会的社会建设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学习机制和创造和谐社会建设尊重人的价值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基本机制、约束因素及其对策(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公平和价值认同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机制。历史、国际经验、理论史和人类近二百年的历史发展表明,社会差距和社会不平等在加剧,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在任何条件下,包括市场经济条件下,都不会存在绝对公平和公正,不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和不恰当的市场运作将加剧社会不公平和社会不公正。政府公共服务是自工业革命,特别是19世纪以来人类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公平和不公正而采取的积极措施,社会广泛参与公共服务使政府公共服务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到目前为止,完善市场体制,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和推动公众最大限度参与社会事务是人类应对不平等加剧的最佳选择之一。规范市场,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鼓励全社会参与,是消除社会不平等差距的基本手段,任何单一的行动都不足以应对人类所面对的严峻挑战,也都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已经成了影响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解决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公平问题,特别是分配领域的公平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需要。最近,收入分配问题再一次不可避免地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从理论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有助于构建公平的社会生活环境,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无疑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关键词,报告还特别强调“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意即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这是因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加完善,不断加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更加繁荣,不断巩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不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能促进各种体制和机制更加完善,不断健全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能促进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和谐,不断改善构建和谐社会的心态基础。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有一个稳定平衡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与重要内容。我国在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和暴露出诸多深层次生态问题与矛盾。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的生态矛盾,城市化迅速扩张导致的严峻环境问题,公众环保意识差形成的生态漠视,都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转变思维模式,树立生态价值观念;发展循环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的生态化;完善制度支撑,构建生态文明和谐机制。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都具有理想和现实两个层面。在现实中,两者都具有相对性。即使是相对的,社会公正与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社会公正问题的挑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揭示了社会公正的现实道路,不断发展是在构建过程中解决公正问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