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中国自古以来最古老,最传统、最热烈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在这纳福迎祥、万象更新的喜庆日子里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莫过于贴年画了。中国民间年画是适应春节需要而产生的画种。历史渊源可上溯到两千年前的先秦时期,最早是表  相似文献   

2.
王硕  郭劲 《职业》2008,(21)
常弘: "葡萄常"第五代传人,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北京崇文门外花市大街有一条胡同,名叫下唐刀,胡同里住着一家姓常的手工艺人,艺名"葡萄常".  相似文献   

3.
王瀛 《当代老年》2010,(8):26-27
花鸟鱼虫是老北京胡同里的居民最喜欢养的玩意儿,已经成为老北京胡同文化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养鸟更为突出。说起养鸟,家住北京东城区老胡同里67岁的战大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道不尽的乐趣,讲不完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胡同游做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出现在北京众多的胡同里已有多年的历史。所谓胡同游就是通过人力三轮车拉游客逛胡同,体会胡同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胡同游热的盛行,在北京提供胡同游的公司也从几年前的一两家发展到现在的十几家,车夫们也不再只是当年的老北京人而增加了大量  相似文献   

5.
胡同里的四合院是北京特有的民居形式。如果你住惯了高楼大厦,看腻了宽阔街道,那就请到北京的胡同里来看看,来感受一下这儿的“胡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吧。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导刊》2006,(4):48-49
胡同游做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出现在北京众多的胡同里已有多年的历史.所谓胡同游就是通过人力三轮车拉游客逛胡同,体会胡同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胡同游热的盛行,在北京提供胡同游的公司也从几年前的一两家发展到现在的十几家,车夫们也不再只是当年的老北京人而增加了大量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仔.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东四环外高楼林立的建筑群当中有一片历史悠久的胡同。刘雪元的家就住在其中的一条胡同里,是这里为数不多的能称得上“四世同堂”的家庭之一。  相似文献   

8.
北京西城区旧帘子胡同里,住着89岁的银行退休职员单成钧一家。胡 同里的人尊称单成钧为单大爷,也叫他“民间外交家”。因为10年来, 单大爷在他的小四合院里接待了5000多位前来参观北京胡同的外宾。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现代化的城市中心,你还能找到由胡同和四合院组成的低矮的旧城区。对于胡同居民们来说,胡同的意义不仅仅是这些单层建筑群体本身的庄严美感,还在于邻里之间早就建立起来的那种社会关系。从胡同到高楼是一个旨在记录北京正在消失的胡同的项目。这里刊登的图片,是从胡同到高楼项目正在建立的影像档案的一部份,图片都是由胡同里的居民和该项目的支持者拍摄的。  相似文献   

10.
每逢春节,在大门上贴一副寓意吉祥如意的年画,一直是中国自古以来的节日传统。年画,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作为“年画之乡”的天津杨柳青镇,更是以其木版年画的独特魅力,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各方来客。杨柳青木版年画有历史的“活化石”和“民间大百科全书”之称。2006年,杨柳青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1.
“啃老”,已成为北京一个见怪不怪的世相。 某日去市中心的一条胡同办事,见一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在胡同里闲逛。居委会大妈说:“这胡同里没工作‘啃老’的人多着呢!有的毕业后好几年都没找到工作,有的是下岗失业了。”  相似文献   

12.
搬家     
王蒙 《老年人》2014,(9):26-27
正我有许多次搬家的经历。记得幼年时期曾经住在北京后海附近的大翔凤胡同。那是一个两进的院落,我们是租住的。我至今记得夏日去什刹海的搭在水面上的店铺里吃肉末烧饼,喝荷叶粥,傍晚看着店工费劲地点燃煤汽灯的情景。后来家境每况愈下。住不起两进的院落了,搬到北京西四北南魏儿胡同14号去,住里院,外院是另一家。里院有一架藤萝,初夏开起红紫白相间的花朵。花朵很  相似文献   

13.
北京老胡同     
<正>若是有人带你走过京城的小巷,可别以为那几条窄巷子,就是著名的老北京胡同了。其实老北京胡同可不是几条巷子的概念,那可是青灰砖墙铺就的围绕在紫禁城红墙周围的几千条巷子。虽然这些巷子早已不存在了,还能得以证明它曾经存在过的几个城门楼子,依旧孤零零地相互瞩望,而北京胡同以其过往的影子,徘徊在这座古老城市的记忆里不曾褪色。这些胡同可以说是北京人的根,也是任何现代化建筑都无法替代的。如果说还有什么是北京人为之缠绕不去的怀念,那就是北京胡同。北京胡同其实就是民俗文化里的民居。民居在中国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交际》2016,(4):2
<正>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一种民间版画。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方法简便,杨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每年春节年画题材都会更换一次,许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现之后,马上就能够在年画中反映出来,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北京的建设用掉了2000万立方米的水泥。为了准备2008年奥运会,这个城市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本文的法国作者居住在鼓楼 附近的一个胡同社区。文中,她为我们讲述胡同里的特色生活。  相似文献   

16.
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有许多从民间滋生的玩具,陪伴着一茬又一茬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以后无论你到了什么岁数,再看到儿时的玩具,就会有会心的微笑浮现在脸上。  相似文献   

17.
强音 《职业》2012,(10):72-75
清晨的北京胡同里,温和的晨曦将整个小四合院照得亮堂堂。老奶奶拎着饭盒打豆浆;成群结队的小学生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消失在狭长的小胡同里。  相似文献   

18.
沈睿 《中外书摘》2011,(12):73-74
即使是“文化大革命”的时代,卖小鸡的农民也在北京城里的大街小胡同里串游。我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也不知他们怎样躲过重重的反资本主义的关卡审查。一到早春,我们就常常听见胡同里由远及近的吆喝声,“卖小鸡喽,卖小鸡喽-”那个“喽”字好像是歌声一样悠长,余音袅袅,在胡同里荡漾。  相似文献   

19.
年画:消失中的文化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19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年画代表一种对于岁月的温暖回忆。"新桃换旧符"虽说是用于描述贴春联的情景的,但也总与儿时贴年画的记忆紧紧连在一起。一向清苦的乡村生活因为春节的来临而变得热闹起来,色泽鲜艳的年画将原本冷清的屋子装点得喜气洋洋。  相似文献   

20.
胡同,也称“里弄”或“巷”,是指城镇或乡村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巷道。胡同,是老北京的一大特色著名的胡同有东交民巷、什刹海胡同等。一般都认为,胡同的称呼是从蒙语水井一词的发音演变而来的因为从元大都的实际看,胡同与井的关系更密切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