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近年来,女性在商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中国,女性企业家人数达2900万以上,占中国企业家总数的20%以上。  相似文献   

2.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的著名小说家,他的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时代特征,被誉为"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张爱玲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20世纪40年代震撼中国文坛。这两位不同性别、不同国度和不同年代的伟大作家,在自己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都不同于传统的、理想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在世俗浮华生活下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后二十年,我国女性学学科建设走过了艰难起步与不断发展的时期。进入21世纪,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女性学理论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就女性学理论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女性在商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中国,女性企业家人数达2900万以上,占中国企业家总数的20%以上。 2011年世界银行公布的一份报告称,到2025年,六个主要的快速增长经济体——巴西、中国、印度、印尼、韩国和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将占据全球总增长的一半以上,商业女性将有机会在已建立的经济体系中超越她们的同辈。  相似文献   

5.
好莱坞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商品在全世界影响巨大,是人们接受异国形象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好莱坞塑造的华人女性形象,己经成为中国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好莱坞电影所塑造的中国女性角色从妓女、农妇到都市女郎、职业女性形象等。好莱坞电影中塑造的中国女性形象正在一步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57岁的吴晓灵,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目前中国金融领域最有影响的女性。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她参与了中国大多数金融改革。《华尔街日报》将其列为"将在未来全球商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商界女性"。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从不自觉到自觉,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跋涉。从陈衡哲、冰心、庐隐、丁玲,到萧红、张爱玲、梅娘,再到张洁、张抗抗、铁凝以及陈染、林白等等,其间有数以百计的女作家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她们的创作始终在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上呈现着多元的形态,使中国女性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表现出完整的学术姿态。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多元形态,是人类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所凝聚的文学规律,具有一种包容精神。“女性主义”不能涵盖、也不能代表中国女性文学的主体精神,它只是女性文学的一翼。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时候的来临,整个世界的阅读实践正急剧地从平面书刊转向数字媒介。在组成中国人口近20%(2.6亿)的新兴电子阅读群体中,男性为21.4%,女性为16.3%,女性与男性占据着较为接近的比例。女性网民的增加和对电子阅读的偏好,说明中国女性地位的改善——她们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上网所需的社会经济资源,如电脑、网络、闲暇。  相似文献   

9.
中国女兵诞生之初,不是职业的概念,也不是被人强迫的应征,它是受封建制度压迫的女性觉醒的产物。女性要做自己的主人,她们要聚集力量,她们要动员更多姐妹起来推翻那个黑暗的、将女性压在最底层的社会。她们组成了一支独特的方队,20世纪用惊异的目光看着她们。  相似文献   

10.
上古时代女性择偶标准完全体现出以女性自我为中心的理念,母权制解体到新中国诞生,除王公贵族以外的普通女性,基本没有择偶自由权,新中国成立后,女性择偶具有了自主性;新中国成立初期,女性理想的择偶标准是干部、专业复员军人、大学生、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等。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政治条件、家庭背景、社会地位是女性择偶时比较注重的因素;20世纪80年代,女性更注重男性的学历、身高、和对方的感情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后,女性择偶标准重年龄,重健康,轻身高;重事业,轻学历,轻职业;重人品,重修养;重脾气,重经济条件,轻家庭背景;重爱情,轻婚史。女性择偶标准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文化差异、文化程度经历、家庭整体教养方式的影响。当前女性择偶标准的倾向实惠化、条件化、自由化、性爱化。未来10年女性择偶标准指向多元性、综合性、可变性、对象性、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作为一名文化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清新明快,人物刻画逼真精细,尤其擅长对女孩的描写,细致入微,在西方文学史中占有特殊地位。而在中国文学史中,《红楼梦》是描写女性形象较多的作品之一,其形象各具特色。本文就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娃娃屋》中女孩形象与中国古典名家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作了对比,阐明了女人笔下的自己与男人笔下的女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女作家们借着妇女解放运动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她们塑造了多维的父亲形象,并与男作家们一起书写对封建父权制度的反抗。通过对“五四”女作家笔下父亲形象的分析,可以深刻地透视出那个新旧交替时代的女性的特殊遭遇和心路历程,同时也能清晰地鉴照出“五四”女性作家们思想上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3.
王振杰 《职业时空》2008,4(8):164-164
“女性学”作为一门学科源于西方,形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基于社会改革开放和女性发展的需要,得以迅速发展。在短短的20年中,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女性学”学科建设从无到有,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构成以及组织机构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女性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目前在我国教学机构和学术领域尚属初创阶段,至今未能进入学术殿堂的主流,特别是在课程体系、教育内容等方面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如何加强“女性学”课程建设,推动“女性学”学科发展,为社会培养和输送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复合型女性人才,不仅成为女子院校日趋紧迫而又不可推卸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职业》2008,(10):59-59
2008年9月21日~22日,以“卓越女性的个人成长、魅力修炼与家庭和谐”为主题的第五届学习型中国女性成功论坛在北京国家行政学院胜利闭幕。全国妇联副主席洪天慧、全国妇联宣传部部长王卫国、中国妇女报社社长黄理彪、新浪女性主编杨芳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包括敬一丹、张晓梅、卢勤、马妮、李小琳、赵建华等在内的20多名优秀企业家、女性学者、培训名师出席本届论坛并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15.
《公关世界》2016,(20):62-64
日前,有国外机构公布前20位女性艺术家的拍卖数据引发关注。都说女性能顶半边天,可这在艺术领域也行得通吗?女艺术家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其作品的价值真如行情所表现的那样远不如男性吗?为何中国出不了世界顶尖的女艺术家呢?  相似文献   

16.
方宏 《当代老年》2007,(1):30-31
2006年10月13日凌晨,中国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在京病逝,享年85岁。王光美是20世纪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她为人厚道,大度而无私。这则故事,可以折射出她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上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发生率达到15%-20%,其中妇女儿童贫血率高达20%以上,贫血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人体是“血肉之躯”。只有血足,才显得皮肤红润,面有光泽。对于女性来说,追求面容艳丽,身材健美,应重在养血。  相似文献   

18.
耿明志 《现代妇女》2005,(10):13-15
今年初春,在北京召开的“2004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颁奖大会上,贾亚芳这位把凉皮生意做成全国连锁企业的下岗女工,格外引人注目。她是和海口市副市长袁秀梅、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山西省朔州市市长张建欣、《中国美容时尚报》社长兼总编张晓梅等知名女性一起到北京登台领奖的。此次入围的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中,大多来自沿海地区和东部地区,只有她来自中国西部的陕西省,只有她曾是下岗女工。44岁的贾亚芳,1998年下岗后,靠500元起家卖凉皮,现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200多家“捷尔泰凉皮连锁店”,并拥有1000亩辣…  相似文献   

19.
刘丹 《现代妇女》2010,(9):67-73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一直在解放、挣扎和追寻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无论是“个性解放”还是“一个人的战争”,都使女性文学创作产生了“全知叙述”的无力感。本文欲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她们在文本创作中出现的对于男性在现实社会中生活困境的描写,挖掘出女性作家在作品中寄托的“男性关怀”及其深刻原因,以期推动女性写作中两性描写的内涵由“对立”达到“和谐”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王娟 《现代交际》2015,(2):61+6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一种文学现象。朱虹1981年在《美国女作家作品选?序》中向中国读者介绍了女性主义之后,我国女性作家的文本开始发生变化,女性意识在文本中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女性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女性写作"的出现也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些"女性写作"的作家,最引人注目的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王安忆。她创作了很多作品,如雯雯系列,还有"三恋"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充分展示了作家的女性意识,然而作家并不承认自己是女性作家代表中的一员。文章试从"三恋"对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