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人疤     
有一年,我在西藏结识了西藏马术队的马术教练白玛·多尔吉.  相似文献   

2.
那一年的中秋节,在昆明工作的妻子和读书的女儿,早早打电话告诉我,她们决定来西藏和我一起过节.那时中国民航刚刚开通了云南昆明至西藏拉萨的空中航班. 电话那头的妻子再三询问我,既然要来西藏过节,需要她带些什么云南好吃的东西过来.电话这头的我告诉她,西藏,特别是拉萨现在可是商业繁荣,哈东西都有,你哈也不要带了,要带,也最多带上几盒新鲜的云腿月饼来就行.  相似文献   

3.
现在,每年去西藏采风的人很多,其中不乏专程、多次进藏采访拍摄的摄影者。我虽年近花甲,从事了40余年的摄影采访,2002年秋随上海科技代表团的西藏之行,却是我第一次到达西藏。我这年岁,当然要珍惜这一次。我想抓住这难得机遇,多拍难得的照片,向更多的人介绍那里的人、景、情。  相似文献   

4.
我已去过西藏四次了。朋友问我:“去西藏有高原反应,去一次可以了,怎么老是要去啊?”我只好笑笑,淡淡地说:“没去过,不知道;去过后,总会想着那个神奇的地方。”说起来要感谢上海的援藏干部。从1995年起,每年对口支援日喀则地区的建设,三年一期,每期50名同志。上海科技界派一名干部去日喀则科委工作。就这样,万里之遥的西藏,就一下子贴近了。我有机会为三位援藏科技干部出谋划策。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许多东西,促进自己思考、读书、请教……因为西藏行,使自己的眼界开阔了。西藏情结牢牢地系在心中。  相似文献   

5.
光阴似箭,霎时间走过四十多年。 退休后,我闲时翻看自己在西藏所拍的老照片, 照片虽已泛黄变旧,但图像依然鲜活,定格在西藏上个世纪 五六十年代社会制度发生巨变的那一个个瞬间, 它们似乎在叙述着一桩桩往事。 这些往事勾起了我的思绪, 那魂牵梦萦的西藏又出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6.
2009年,从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毕业后,王东海带着梦想与激情来到了西藏,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日喀则仁布县帕当乡切村党支部副书记。提起为啥来西藏,王东海说:“大学期间,我就对西藏的自然风情、民俗宗教很着迷。一来到这儿,我便陶醉在高原美景之中,更是被这里淳朴的民风感动。”  相似文献   

7.
孙盛起 《女性大世界》2006,(10):130-131
我酷爱摄影和旅游,在公司和老板闹翻辞职后,我就怀揣积蓄开始在全国漫游,不到一年,我就游历了大半个中国。那次我本打算直奔西藏,结果脚步却不得不在兰州停下来,因为我已囊中差涩,怕自己有去无回。而之所以落脚兰州,是因为我的堂哥天晨在那里。我想让他帮我找一份工作,等手头积攒下一点儿钱来再完成我的西藏之行。  相似文献   

8.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风景秀美,民风淳朴。但它属于典型的高山气候,空气稀薄,条件十分艰苦。在部队服役时,我曾参加过西藏平叛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在那里留下了一段珍贵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旅途愉快     
上个月,朋友远行西藏,说是那里有他的梦想,许多困惑他的事物能找到答案。我调侃他许巍听多了。他不以为然,"痛斥"我越发丧失梦想家气质。我说,气质是扯淡的,但我一直是个梦想家,一直梦想有个家,不用四处租房。几天后,我短信过去问他,感觉如何?他:爽!我:西藏那么灵气的地方,说话一点诗意都没。他:诗意自在心中。我关了手机,抽烟,片刻满屋烟雾弥漫,开窗透气,不想月光袭来,浑身凉透。高中时候,几个好友闲暇时四处游玩,海阔天空,恰同学少年嘛。那个朋友喜欢诗,  相似文献   

10.
接受加拿大国际开发总署的派遣,为了援助西藏基本生活改善项目,我以卫生专家的身份回到了久别的中国.在北京稍事休息,2004年5月19日清晨在北京首都机场登机,又经成都换飞机,于下午3点20分到达了西藏贡嘎机场.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儿子很幸福,他就像当初的我一样,被我的母亲用心疼爱和保护。所以,我们家最值得歌颂和尊敬的人,不是我这个所谓的明星,而是养育了我们两代人的我的母亲!——陈坤新书《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相似文献   

12.
汉族妇产医生张军在西藏工作20年了,她的足迹遍布那曲、山南等偏远艰苦的地方,她为那里的妇女和医院提供生育方面的技术支援和指导。她不断被派往北京、上海等城市进修,将先进的医学技术、项目带回西藏。为此,她一走就是几个月甚至—年,长期过着与丈夫孩子两地分居的生活。对此,她却淡定地说:“在西藏,像我这样的人太多了。”  相似文献   

13.
<正>今天是2015年8月20日,是旧历的七夕节,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也是我来西藏的第103天。在这103天里,我去过位于拉萨市西北的红山上的布达拉宫,那座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修建的有999间殿堂的宫殿;我去过每年都有来自印度、尼泊尔等各国的信徒朝佛转山的冈仁波立,在那四季都被冰雪覆盖的山顶挂上印满藏文的经幡;我还去看过被誉为"天湖"的纳木错湖、被称为"地球伤痕"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宋楠木,我几乎走遍了西藏所有神圣而美好的地  相似文献   

14.
圆西藏梦,一直是我心中最大的期待。今年8月,为去西藏已慢跑两年的我,在网上查了些资料,准备了一些进藏必需品,便准备择日出发了。由于爱人工作忙,无暇照顾孩子,每次出去,孩子都只能让父亲带着。母亲去世后,父亲一直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至今已8年。其间,许多人劝他再找个老伴。只是,每当看到我和妹妹一脸不快的样子,这件事他就再没提起。我和爱人曾多次让他搬来同住,他说已习惯了老房子里的一切,不搬了。母亲在我怀孕3个月时因  相似文献   

15.
南雪 《现代交际》2008,(3):58-59
第一颗樱桃:单恋17岁,我上高中,喜欢上了一个男生。我没有告诉他。后来,高考,那个男生落榜了,卖掉了高中三年的参考书,远走西藏。那天,我到学校拿录取通知书,在校门口见他守在大堆的书前,身边一个穿蓝  相似文献   

16.
李荣欣 《老年人》2007,(4):25-25
1974年春,我在西藏拉萨当兵时,被军区政治部派往千里之外的吉隆沟驻点,负责那里的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自行车爱好者。以前我上班骑车,买菜骑车,甚至连回400公里外的广东老家探亲也是骑车。骑车不仅增强了我的体魄,锻炼了我的意志,还让我整天精神焕发,充满着对生活的热情。年轻时我有一个愿望,就是骑车到西藏,欣赏沿途美好的自然风光,也想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可由于种种原因,这  相似文献   

18.
第一个抱过我的人父母从部队转业回北京的时候,我才跟他们一起离开了西藏,离开了日喀则,离开了阿妈拉,央吉卓玛。那一年,我十四岁。其实在此之前很长时间,我从来没有管央吉叫过阿妈,更没有叫过她阿妈拉。虽然我五岁的时候,央吉就告诉我,藏语里,称呼别人时,在称呼后面加上拉  相似文献   

19.
清心 《老人世界》2008,(4):26-27
去年8月,为去西藏已慢跑了两年的我,在网上查了些资料,准备了一些进藏必需品,便准备择日出发了。  相似文献   

20.
西藏和平解放后,湖南一批又一批干部先后奔赴雪域高原,支援西藏的建设事业。那么,最早到西藏担任领导工作的湖南人是谁呢?他就是1951年奉命步行进藏的原西藏军区政委谭冠三将军。我曾在西藏边防部队工作11年,听到过老将军许多传奇的故事。这里记叙的只是其中的一些片断。  谭冠三,湖南耒阳人,1901年生,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参加湘南暴动、井冈山斗争及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部痛击日寇,在一次战斗中一举歼敌3000多人,声震华北。1949年,谭冠三调任18军政委。  1950年,18军奉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