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交际》2005,(8):11-11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闪婚”?这种新的婚姻形式是否会取代传统婚姻?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传统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需仔细审查.而现在只是两个人之间的结合,婚姻是一种个人行为。“闪婚”,顾名思义就是快结快离,李银河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离婚手续简化,现代社会的离婚只要能达成协议即可.  相似文献   

2.
"事业成功的女性,婚姻都不太幸福。"这似乎一语成谶。作为一个成功的女性,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平衡事业和家庭的关系。下面三位女企业家,却运用她们的智慧将二者协调得如鱼得水。那么,经营企业与经营婚姻有什么相通之处?成功女性的婚姻又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相似文献   

3.
夫妇间没有生理疾病或意外,却长达一个月以上没有默契的性生活,这就是夫妻性生活中的“婚姻疲软”现象。人类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物质生活再富有,如果没有性爱,依然不是一种完美的婚姻。下面便是四位白领“婚姻疲软”症状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4.
1,弄明白上一次婚姻失败在哪里?自己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记住:每一段失败的感情中,我们总有许多需要反思的东西。2: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明白了这两个问题,在寻找下一段情感的时候,你才会更明白自己的方向。3:放下了对前夫的怨恨吗?对上一段感情怨恨对自己无益,对下一段婚姻更无益。4:我是否试图在再婚对象面前扮演孩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成功的婚姻是健康的一半。这句话真是不错.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婚姻和健康方面有什么真正的联系吧?  相似文献   

6.
<正>1,弄明白上一次婚姻失败在哪里?自己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记住:每一段失败的感情中,我们总有许多需要反思的东西。2: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明白了这两个问题,在寻找下一段情感的时候,你才会更明白自己的方向。3:放下了对前夫的怨恨吗?对上一段感情怨恨对自己无益,对下一段婚姻更无益。4:我是否试图在再婚对象面前扮演孩  相似文献   

7.
安子 《女性天地》2005,(1):36-36
刘墉写过一篇文章,说“婚姻是一只空盒子”。仔细一想,这真是再贴切不过了,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男女组合在了一起,要砌好婚姻这座城,就得准备好砖瓦、钢筋水泥,这些零散的东西粘合在一起,才能组成一座坚固的城。粘合剂是什么?是感情、爱心、责任、宽容……那么,你是否把这些东西放进婚姻的盒子里了呢?还是放进了埋怨、猜疑、见异思迁……——编者  相似文献   

8.
妻子无休无止的猜疑,过分的控制,歇斯底里的发作,造成了本来可以避免的离婚结局——这是电视剧《中国式离婚》要告诉观众的现代中国婚姻的一种现象。现在,要和读者讨论一个更微妙的现象——性武器对婚姻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9.
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依恋之情落入朝夕相处的现实枝蔓,当卿卿我我缠绵悱恻的热恋回归平淡生活,当海誓山盟成为按揭买房、孩子入托之类的具体事务,婚前情话多多的恋人,婚后变成了沉默寡言的夫妻,婚前的浪漫似乎早逝,蜜月的温情似乎不再。更有好事者,把这样的现象称为"亚离婚状态"。这是爱情质量过期?还是婚姻之痒作祟?  相似文献   

10.
百合网投放的一则"逼婚"广告遭到公开抵制,在社会上引起了关于"父母逼婚"现象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父母逼婚"现象的产生有文化层面的因素,也有制度层面的因素,是父母对子女婚姻的理想预期与现实中子女婚姻实践存在出入而出现的。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发现,"父母逼婚"现象不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代际之间关于婚姻问题的一种冲突,是一种"中国式的婚姻焦虑"。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速,老人再婚现象日渐增多,但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中,无配偶的达35%,有再婚意愿的达37.6%,但真正再次步入婚姻殿堂的只有6.9%。看来,想要老有所“伴”并非易事,通往红地毯的道路阻力重重。于是“银发同居”现象悄然流行起来。那么这种有别于传统婚姻的搭伴养老方式到底是时髦,还是无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离婚》有这样一个情景:丈夫宋建平因为对婚姻绝望而拒绝与妻子做爱;那厢,妻子林小枫却兴致勃勃地为丈夫炖着壮阳的补药。宋建平的现象表明,补药补不了男性的尊严,补不了爱的渴望,更补不了婚姻的美满和谐。那么这些生理健康的男人们为什么会加入ED的行列?他们的生活密码又是什么呢?我们带着这些疑问,  相似文献   

13.
生命中,有无数不可承受之轻,婚姻也是如此。但如果一纸昔日的情爱记录,也能让婚姻轻易破裂的话.这样的婚姻,在漫漫岁月中还能经得起什么?  相似文献   

14.
从最初的7年,到3年,再到1年,婚姻之痒的周期越来越短。他在你面前晃,你视而不见;稍有小事就能点火,恨不得一拍两散;他背着你睡,你对着天花板睡;偶尔拉过他的手,感觉像左手握右手,再一想,已经一个月没做爱了……你和他的婚姻是否有以上症状?你的婚姻开始痒了吗?当婚姻之痒来临,你是伸手狂挠,还是任它去痒?更好的了解,才能成就更幸福的婚姻。本期,《婚姻与家庭》联手新浪女性频道共同推出小调查:  相似文献   

15.
婚姻常被视为"终身大事",可见其对人一生的重要意义。有研究指出,喜结连理可以让人更幸福、更富有且更健康,真的这么简单吗?在当今社会,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远离婚姻?婚姻对于男人、女人及其子女又有哪些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婚配困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大龄青年婚配困境是农村婚姻变迁中的突出现象。农村婚姻变迁不仅体现在传统通婚圈向婚姻市场的外在转变,婚配方式、婚姻行为乃至婚姻观念都在发生快速而根本的转变。在男女性别比失调这一人口结构背景下,农村婚姻市场通过个体化的婚姻选择、婚姻竞争的物质转化、婚姻达成的家庭支持、婚姻市场结构失衡与社会排斥等运作机制,在结构与行动两方面形塑了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婚配困境。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群体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其婚配困境影响大龄未婚青年本体性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对农民家庭再生产有序进行以及社会稳定都造成不利影响,应当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7.
洁白的婚纱,一生一世的诺言,组合成一场完美的婚札,也是婚姻片头的一场烟花。从此后,柴米油盐酱醋茶,平淡发水的相依为命混淆了对爱情信仰的视听。从什么时候,你开始对身边的他悄悄地厌倦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七年之痒?敌不过鼠标键盘的硬件诱惑? 时下,越来越多的已婚女人进入网络,在虚拟的世界寻找感情的慰藉,越来越多的婚姻造遇网络恋情,人们不仅要问,我们的婚姻怎么了……  相似文献   

18.
择优而嫁这一当代女性婚姻选择现象的产生,具有现实的社会基础,是财富积累和排他性、传统的父母威权与女性自由思想的解放、择偶梯度和失衡的性别比以及当代女性对都市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当代女性择优而嫁的婚姻选择现象也存在着一些隐性的社会风险,长期发展必将导致女性社会地位的"贬值"、具备买卖性质的婚姻更加突出以及传统家庭教养方式的复兴等问题。作为当代中国女性在择优而嫁的同时,也应该树立一种正向的、健康的婚姻价值观,避免对这一现象的错误解读和过度利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理性主义渗透社会各个领域,社会的延续变迁不能离开对婚姻的探讨,当代农村婚姻出现很多新现象,男性婚姻压力增大、远亲婚恋、闪婚闪离等现象,这些都与女性家庭地位有很大关系,同时也离不开人们所依存的现代理性社会,基于女性家庭地位的变迁的视角对现代农村婚姻新现象进行分析,探讨这些现象的原因以及农村婚姻未来发展趋势,并试图给予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有句话说的好,“身高不是距离,年龄不是问题”,本期我们就根据年龄差距将婚姻分为三种,向高级婚姻顾问、中国婚姻危机治理网首席心理顾问张丽学习一下夫妻相处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