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故事化是当下众多电视节目争相采用的一种方式。在创造了高收视率的同时,过度的故事化也让许多电视节目进入“泛故事化”甚至“泛娱乐化”的误区。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走近科学》可视为电视节目故事化的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文本。通过梳理《走近科学》节目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电视节目故事化的优势和弊端。而收视率在推动电视节目“泛故事化”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收视率毕竟不等于收视质量,无法反映观众的满意度。因此,提倡绿色收视率评价体系,强调收视率与满意度的协调发展,才能净化收视环境,维护电视生态,确保故事类电视节目的品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2.
张蕊 《理论界》2012,(6):162-163
电视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知识、分析案件前后的法律意义,为电视观众提供法律服务为宗旨的社教类节目。2000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收听收看中心统计,45个全国卫星频道中,已开办了法制专栏的有33个台,不少电视媒体因法制节目办得有声有色而名声大振,法制节目也与时俱进,逐渐成为各电视媒体的强档或金牌节目。虽然我国的电视法制节目在不断成熟和完善,但是目前众多电视法制节目的"故事化"也出现了不少通病,如电视法制节目在选题上的错位,报道方式的偏颇,报道意义上的失衡,已经成为限制电视法制节目发展的主要障碍。电视法制节目要想真正担负起普法和释法的社会责任,就必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分析我国法制节目现在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特点与"故事说法"的关系,并试图从中找到适合中国电视法制节目"故事化"发展的道路,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电视法制节目"故事化"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消费主义时代,电视媒介已成为诱导人们消费的主要媒体,而知识类的电视节目则成为当前引人关注的节目形态.电视利用其媒介权力,将这类节目变成个人体验性的传播,通过电视对现实重新定义后的符号化过程,加上题材的选择和传播者的明星化,使得知识类的电视节目呈现出知识扁平化、零碎化的特点.传播者和受众在电视虚拟的传播空间中,通过各自的想象建立起彼此的联系并相互认同,从而产生出某种知识幻象.  相似文献   

4.
“谈话类”电视节目,是90年代才出现于中国电视荧屏上的一个全新的节目形式,它通过各种手段在现场传播多重信息,扩大传播领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然而,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这类节目还必须在“新闻的真实性”、“节目的事件性和故事性”、“故事的人文性”等方面下功夫,彰显自身的魅力,使之成为中国电视节目的主体样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故事性表达成为当前电视节目存在的常态。探其原因,首先是观众借助故事更方便获取和传播信息,还有基于好奇心、优越感之上的兴趣和心理期待;其次是节目生产者熟识故事模式,坚信光明的市场前景,对利润回报信心十足;再次是电视管理者借助故事建构意识形态,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需要;最后是电视媒介传播的偏向性。但当故事与电视的结合难以同时满足或协调四者的要求时,故事的真实性就容易与观众的期待或感知产生错位与冲突,违背叙事契约,有意或无意混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影响电视文化的健康发展,危害电视文化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电视讲坛节目近年来已成为相关学界和业界讨论的热点。一方面,是各省、市电视台,甚至是县级电视台,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讲坛节目,一时间各地文化名人、名师、名嘴粉墨登场,走进电视开坛讲学成了当前文化传播的时尚选择和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对电视讲坛节目的研究和争论也是此伏彼起,有学者认为电视讲坛节目是“学术通俗化、趣味化,讲述故事化,主持人明星化”的结果,是高端学术的位移,是一种深层次的娱乐;  相似文献   

7.
民生类电视节目经过10年时间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电视传播层面的第三次革命。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了同质化严重、新闻琐碎化、流于三俗、泛娱乐化等倾向和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困境。冲出困境之路,在于强化同域性特征、打造金牌主持人,在于坚持接近性、深挖独家新闻,在于走市场化规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电视以其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成为主流媒体中最为重要的法治宣传阵地之一,并形成了法治类的专业电视节目。通过各种形式的电视法治节目,不仅能够宏观再现法治建设的进程,还能够通过鲜活的“故事”使之与具体生活相勾连。文章从规则体系、生活方式、文化传承等传播诉求入手,考察电视传媒如何成为法律运作于当下社会生活和通达普通受众的重要渠道,以说明其在法治环境下的功能与责任。  相似文献   

9.
电视与知识分子联姻已成为当前电视节目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并在学界引起争论。电视与知识分子优势互补、各取所需:电视向知识分子借脑,可以增强电视节目深度,并将精英文化引入电视,提高电视文化品位;知识分子向电视借势,电视成为知识分子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0.
电视与知识分子联姻已成为当前电视节目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并在学界引起争论.电视与知识分子优势互补、各取所需电视向知识分子借脑,可以增强电视节目深度,并将精英文化引入电视,提高电视文化品位;知识分子向电视借势,电视成为知识分子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1.
当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各地婚恋交友节目再度掀起热潮,形成新一轮蔚为壮观的电视交友收视奇观之时,它引起的震撼已经远远超出电视领域,向文化、社会、心理等领域扩展。这场奇观不仅昭示了婚恋交友节目的转型,更彰显着整个电视文化的后现代转向。本文以婚恋交友奇观为研究对象,透过它的发展态势,探析电视文化的后现代本质。  相似文献   

12.
柳溪  刘琛 《云梦学刊》2010,31(6):154-156
多元传播是湖南卫视新闻栏目《播报多看点》在消费社会新传媒环境下的一种积极尝试,虽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对丰富新闻节目的内涵和传播效果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在激烈的新闻栏目竞争中不失为一条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3.
美国电视剧生产巨额利润存在的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的电视产业中,辛迪加的作法非常普遍。电视节目辛迪加是一个节目分销系统,辛迪加节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电视剧。很多电视剧都要播到四季以上,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分析美剧辛迪加现象,探讨媒体产业的经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电视媒体话语机制的构建——以凤凰卫视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凤凰由华语传媒走向世界的成功之道,为我们构建电视媒体的话语机制提供了诸多启示.信息时代电视媒体的话语机制构建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及时性、多元性、多样性、差异性、活力性、创新性是电视话语构建的基本元素.电视媒体话语权的构建确切讲要把制作和营销内容话题作为生产的最终目的,把原创节目及其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作为核心竞争力.通过信息报道的及时性、信源出处的多元性、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内容资源的差异性"形成媒体话语的权威性和独特性,通过汲取网络等新媒体的活力不断改造电视媒体话语惰性.  相似文献   

15.
关于“泛动画”及其产业意义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动漫早就具备假定性、娱乐性、技术性、教育性、商业性和多样性.它在新世纪呈现出如下特点:利用数码技术营造奇观,设计可交互的大千世界,借助新媒体而广泛流传,应用遍及各个专业领域,通过服务实现双赢增值,在建构与解构中求发展.这些特点在影视动画、游戏动画、网络及手机动画、演示动画、广告及影视包装动画、实验动画等方面获得了相对鲜明的表现.因为动画的用途变得日益广泛的缘故,我们需要新范畴在分类学的意义上描述它所出现的变化,"泛动画"就是这样一个范畴.我们试图在举办厦门国际动漫节的过程中贯彻"泛动画"的理念,使动漫业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内容提要在电视传媒产业化进程中,出于电视节目事关意识形态和国家文化安全,政府有必要对电视节目内容进行规制。电视产品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引致的市场失灵是政府对电视产品内容实行规制的动因。国内外电视产品内容规制的实践证明,从内容质量和限制境外电视节目播出方面进行规制对保护电视传媒业是完全有必要的。对电视节目的内容规制,我国现实且明智的政策只能是在开放中实施保护,在保护中实施开放。  相似文献   

17.
彭建新 《云梦学刊》2012,33(3):152-154
中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已经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内容与形式的变化都展现了诸多美学因素与特征,正是这些随着电视新闻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发展凸显的美学特性。使得电视新闻节目的水平有了高低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18.
徐振祥 《云梦学刊》2014,(3):144-148
价值同轴对称原理是基于文化价值哲学思考的一个概念.电视娱乐节目的异化是当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价值困惑的一个具体体现.在当前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发展中,价值同轴对称原理在客观发挥着作用.价值同轴对称原理下我国当代电视娱乐节目的异化表象包括电视娱乐节目在价值选择上的同质发展倾向,电视娱乐节目文化价值选择偏差引发的低俗化问题以及电视娱乐节目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中的低俗化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以电视娱乐节目的历时性发展为个案,分析说明国家、市场、社会等力量在电视娱乐节目的各发展阶段中是如何先后入场,这些力量又是如何演变和相互抗衡,并不断推进电视娱乐节目中的低俗现象发展,形成当今低俗化这一社会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手机电视:新收视时代媒介格局的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手机电视以其便携性、移动性和互动性的特点,改变了传统电视的家庭收视方式,宣告了一个“新收视时代”的到来。作为一个通信行业和广电行业融合的市场,手机电视良好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大量资本的介入。手机电视开拓了一个新的注意力资源,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尽管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手机电视的产业化趋势仍将加速。手机电视时代的到来,将对大众传媒现存格局造成极大的冲击,改变电视的传统运营模式,影响大众传播的内容,也改变大众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