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刨根问底]夜静更深,北宋京城皇宫里有一座书房还灯光通明——苦读者就是宋太宗赵光义,他是个非常爱学习的人。他当上皇帝后,立志弘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经过七年时间,编成了一部资料丰富多达一千卷的大型工具书《太平御览》。这部书编成后,宋太宗非常喜爱。他规定自己每天必须阅读三卷,一年后全部读完。但是,皇帝的政事实在繁忙,自己留的“作业”常常完不成。他可不得过且过,凡是落下的“作业”,一定是要补读的。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他还在灯下读书。这可急坏了身边的大臣,皇上的“龙体”要是累出毛病来,他们可担待不起。于是,一…  相似文献   

2.
一、黄籍的本义及其演变黄籍一词,最早出现于晋朝。《太平御览》卷六○六引《晋令》:“郡国诸户口,黄籍”。学术界一般认为,黄籍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户籍登记在黄纸上的缘故。我觉得这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孔子读书,韦编三绝,说明上古时期,木牍竹简是最基本的书写材料。《论语·乡党篇》说:孔  相似文献   

3.
在宋太宗时两度入相的李 ,史籍只注重他作为循吏为人厚道的一面却忽视了他在文献整理上的成就。他主编了《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部类书 ,在编纂方法上多所创新 ,为保存中国古典文献贡献巨大。尤其是他开创性地主持编纂野史笔记类书《太平广记》 ,体现了他宽广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4.
一、史前传说与氏族社会在我国的古代文献资料里,记载了许多关于民族由来的传说。什么:人是女娲造的(《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相似文献   

5.
《上山采蘼芜》(以下简称《上》)同《陌上桑》一样,是两汉乐府民歌中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一首烩炙人口的五言叙事诗。它最早见南朝徐陵选编的《玉台新咏》。宋太宗赵炅时,李昉等编纂的《太平御览》引作古乐府。解放后曾被选入传统的中学古典文学教材。“四人帮”大搞民族  相似文献   

6.
<正> 鲁迅《故事新编·奔月》中有个细节:逢蒙“剪径”要射死羿,到了羿的箭已用完时,逢蒙却操着最后的一支箭向羿射来,“正中了他的嘴;一个筋斗,他带箭掉下马去了”。到了逢蒙走近“去看他的死脸”时一……只见羿张开眼,忽然直坐起来。“你真是白来了一百多回。”他吐出箭,笑着说,“难道连我的‘啮镞法’都没有知道么?这怎么行。你闹这些小玩艺儿是不行的,偷去的拳头打不死本人,要自己练练才好。”新版《鲁迅全集》对“啮镞法”注称:“《太平御览》卷三五○引有《列子》的如下记载:‘飞卫学射于甘蝇,诸法并善,唯啮法不教。卫密将  相似文献   

7.
巫咸是一位著名古代人物,却未见有关他的专文,盖因史料阙佚,无从考知其全貌。我这里只据先秦和汉代流传下来的零星资料勾稽他的二三事。《太平御览》七九引《归藏》:“昔黄神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曰:‘果哉而有咎。’”认其为黄帝时人。《太平御览》七三引《世本》宋注:“巫咸尧臣也。以鸿术为帝尧医。”又认其为尧时人。黄帝和尧系传说人物,为黄帝占筮的那个巫咸和为尧医病的那个巫咸自不可确信其必有。《书序》有“伊陟赞(告)于巫咸”,《周书·君奭》曰:商王太戊时“巫咸乂(治)王家”,《史记》的《殷本纪》、《天官书》、《封禅书》  相似文献   

8.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由政府组织缩纂的《太平御览》堪称古代类书的代表,被后人称为“类书之冠”,该书分类合理,结构宏大,引用资料翔实,对后世学者的研究工作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但是,一直以来,学界对于该书使用的多,研究的少,诚为憾事,而能够弥补这一缺憾的当数周生杰博士的《〈太平御览〉研究》(巴蜀书社2008年12月版。以下简称“《研究》”)。  相似文献   

9.
《太平御览》作为我国重要的类书,其中所引“唐书”部分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关于其史源,有人认为是《旧唐书》的某个旧本或某版国史;有人则认为是包含《旧唐书》、国史、实录乃至笔记小说等多种唐代史籍的通称。其实《太平御览》所引书目颇为混乱,常有张冠李戴的情况,所引“唐书”部分多有不合《旧唐书》、国史、实录体例之处,当是出自《通典》《唐会要》等史籍。且有证据表明,即使看似与《旧唐书》相合的条目,通过仔细比勘,也能发现其中文本差异难以用传抄讹误解释,而是另有史源。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太平御览》所引“唐书”视为某一特定书籍,而是多种史籍的通称。  相似文献   

10.
(一) 清代陈梦雷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是现存最大、收罗最广、质量甚高的类书。 在我国历代类书中,唐代的《艺文类聚》、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号称卷帙浩繁,但比起《古今图书集成》来,却相形见绌。论卷数,《古今图书集成》拥有一万卷,是《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的十倍,《艺文类聚》的一百倍;论字数,它达一亿六千万  相似文献   

11.
宋太宗赵匡义一生戎马兵戈,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武皇帝的印象。其实他还是一个雅好诗书,特重文治的帝王,这方面的事一般人就很少注意了。宋太宗很爱读书。他哥哥赵匡胤就是个一生都爱读书的人。宋王朝重文抑武的国策与此不无关系。太宗的父亲领兵打仗之余,很注重儿子读书,“破州县,财物悉不取,第求古书遗帝(匡义),恒饬励之。帝由是工文业,多艺能”,“讲学以求多闻”。太宗晚年自述曰:“朕年长,他无所爱,但喜读书”  相似文献   

12.
东汉初年的思想家兼文学家桓谭的生卒年问题,目前诸家之说颇有不同。新版《辞源》定为前23年生,公元50年卒;新版《辞海》则以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56年。二说不同,但似乎都受了近人刘汝霖《汉晋学术编年》的影响。刘氏根据《太平御览》卷贰佰壹拾伍引《新论》佚文:“余年十七,为奉车郎(中)”一语,又结合严可均《全后汉文》卷壹拾贰引《仙赋序》:“余少时为郎,从孝成帝出祠甘泉河东”云云(按《全后汉文》卷壹拾伍载《北堂书钞》卷壹佰零贰引《新论》佚文作:“余少时为奉车郎,孝成帝出祠甘泉河东”云云,与此略同),认定桓谭出仕之年,即为汉成帝祠甘泉河东之年,亦即绥和二年(前7)。  相似文献   

13.
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晋书》本传说他:“所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又撰《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玄晏春秋》,并重於世”。《隋书·经籍志》除于上列皇甫谧的撰述注明卷数外,又著录了“《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阴阳历术》一卷,皇甫谧撰”,“晋徵士《皇甫谧集》二卷,录一卷”。关于皇甫谧的医学著述,《太平御览》卷七二二引《晋书》曰:“(谧)日后得风痹疾,因而学医,习览经方,手不辍卷,遂尽其妙。”《三国志》卷二十《东平灵王曹徽传》裴注引“(曹)翕撰《解寒食散方》与皇甫谧所撰并行於世。”《隋志三》有“《皇甫士安依诸方撰》一卷”。至于皇甫谧的名著《甲乙经》,《宋史·艺文志》加以著录。  相似文献   

14.
葛洪是晋朝道教的代表人物,又是著名的化学家、医学家,在文化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可是对其生平事迹,详细记述者不多,尤其是对他的生卒年没有记载,甚至对其年岁亦史载非一。《晋书》卷七十二《葛洪传》云:洪在罗浮山卒,“时年八十一”①。《太平寰宇记》卷一六○袁彦伯(《罗浮记》载:葛洪字稚川,句容人。在罗浮山“炼丹积年,忽直岱书云;当远行寻药师,刻期当去,岱疑其异,便狼狈往别,既至而洪已亡,时年六十一。”而《晋书斠注》卷七十二《葛洪传》对其年岁考订云:洪卒,“时年八十一。案。《寰宇记》一百六十,引袁彦伯《罗浮记》作时年六十一,《御览》六百六十四,引《晋中兴书》亦作年八十一,则作六十一者误也。”斠注的作者吴大铿、刘承干取八十一说,认为六十一说为非。也有的人认为六十一说为是,可是对葛洪的生卒年却未进行考究。  相似文献   

15.
晏殊,是北宋初期重要词人。他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去年是他1000年诞辰纪念。他身历真宗、仁宗两朝,当时经过晚唐五代长期的战乱,西北与北方又有西夏与辽时刻觊觎中原,但人民极要休养生息,北宋极要太平发展,晏殊正是处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 他是如何渡过半个世纪的生涯呢?欧阳修《神道碑铭》云:“公世家江西之临川,  相似文献   

16.
公元977年开始,宋太宗召集了一些原前朝各国的文臣儒士,连续编成了几部大书:历代小说类编的《太平广记》,百科性质的类书《太平御览》,文章分类汇编的总集《文苑英华》,接着宋真宗年间又编成一部政事历史的专门类书《册府元龟》。后来统称它们为宋代“四大书”。 这四部大书的前三部均为李昉主持编辑的。李昉(公元925—996年),字明远,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后汉乾祐举进士,为秘书郎。后汉和后周时,李昉曾任翰林学士等职。宋  相似文献   

17.
北宋初年出于稳定士林情绪和继承文化遗产的双重目的,宋太宗赵炅、宋真宗赵恒两代陆续修成“四大奇书”——《太平广记》(以下简称《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堪称文化史上的巨制。参与编修《广记》者,多为入宋的前朝名士,其中南唐的词臣就有五位,即:南唐的翰林学士徐铉,南唐的中书舍人张泊,南唐的内史吴淑,南唐的知左右史事汤悦,南唐的进士吕文仲。而领衔撰集的李昉为后汉、后周的旧臣三入翰林。同修的扈蒙曾任后周的史职。赵邻几“嗜古文献”,曾任后周的秘书郎。这些讲究词章的宿彦,不仅熟悉唐  相似文献   

18.
廪君巴迁徙走向考田敏直接记载廪君巴迁徙走向的古代史料惟“楚子灭巴,巴子五人流入黔中”一条,这一记载首见于唐梁载言所著之《十道志》,因《十道志》一书早佚,此载今只散见于一些史籍所引,主要有二:《太平御览》卷171引之曰:“故老云,楚子灭巴,巴子兄弟五人...  相似文献   

19.
在唐代历史中,北军之重、宦官专权是两大政治问题,学者们多有精辟的论述。但它和唐代马政都有联系,尚无人披露。本文仅就这一点略陈管见,以求教于史学诸贤。 一 要明瞭唐代北军之重,宦官专权与马政间的关系,首先应该研究唐代北军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即其主力是由骑兵部队构成的。 唐前期北军起源于“太原元从禁军”,为左右屯营驻守于玄武门,归左右屯卫所辖。贞观十二年太宗始置左右屯营“飞骑”,以充实加强北军。据《太平御览》卷300引《逸唐书》说,左右屯营飞骑,“拣才力骁健,善骑射者为之”,“乘六闲骏马”。可证是一支骑兵劲旅。  相似文献   

20.
南宋周必大在《文苑英华序》中说:“太宗皇帝,丁时太平,以文化成天下”。这句话足以说明宋太宗统治政策的特点。本来宋太祖也注意到文治,曾设想尽令武臣读书,使之了解“为治之道”。但当时宋朝刚刚建立,统一未完成,集权未巩固,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于夺兵权、触钱谷、收精兵,以巩固统治地位。到太宗时期,夺权收兵已告一段落,朝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