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沈壮海,何志强由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书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禅学研究》编辑部、湖北省佛教协会、湖北省哲学史学会、黄梅县人民政府等九单位联合发起的“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  相似文献   

2.
方立天 《学术研究》2004,48(5):72-74
创立中国禅宗的究竟为何人 ,在佛教界和学术界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本文着重通过论述慧能在创立中国禅宗过程中的历史功绩 ,来说明慧能是中国禅宗的创始人。文中还强调中国禅宗的创立是一个历史过程 ,并就中国禅宗创始人的标准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3.
一、两大宗风 中国禅宗从开始创立,到鼎盛,再到当代的复兴,都与河北密切相关,石家庄地区更是核心所在.河北省是中国禅宗的发祥地,中国禅宗的实际创立者六祖慧能便是河北范阳(今涿州)人.唐末五代时期,是中国禅学史上量为辉煌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论禅宗南北之争中神会的作用胡京国1994年初冬,笔者参加了在湖北黄梅县召开的“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会中,禅宗史上南宗北宗之争,再次成为话题。有些学者认为北宗灭亡、南宗兴盛是神会“有意制造”、“故意兴起”造成的。言下之意,是神会挑拨离间...  相似文献   

5.
禅宗对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进入中国之后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产生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禅宗在中国的思想界引发了革命性的变化 ,对于中国知识阶层而言 ,在人生理想、生活情趣的各个角落 ,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因此 ,中国古典美学、文学艺术及哲学 ,都留下了禅宗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学术界兴起了禅宗研究的热潮,短短几年就出版一大批论著.其中,吉林社会科学院李淼编著的《中国禅宗大全》(长春出版社,1991年出版.责任编辑:张樱)尤为引人注目.这是建国后也是海内外第一部大型的禅宗工具书.全书二百万字,共分四辑.第一辑为《中国禅宗名著汇要》,选录自南北朝至清代一千多年间近六十位禅宗大师的有代表性、有广泛影响、具有学术理论价值的名著,上起菩提达摩下迄清雍正帝,禅宗各派大师名著大致选录无余,可谓禅宗思想精华的荟萃.第二辑为《中国禅宗研究论著汇要》,选录国内外最著名的禅宗研究专家如胡适、冯友兰、汤用彤、正果法师、叩顺法师、铃木大拙等的重要论著.这  相似文献   

7.
黄敏 《船山学刊》2008,(4):134-137
冯友兰先生对佛教哲学的研究始终以禅宗发展为核心,他对中国佛学发展三阶段的划分也源于对禅宗的思考,他的佛学研究特点,在于将中国佛学的发展放入中国哲学史发展的背景下考虑。他以禅宗为中国佛学发展的产物.对禅宗的思想渊源、方法及禅宗与宋明新儒家的关系也都有详细分析。所以,要从他对中国哲学发展的大背景思考,从他自身的贞元六书为代表的哲学体系思考,把禅宗放在他的整个中国哲学史写作中来看.才能更准确地评价他在禅宗研究中的贡献及不足。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大乘佛教中,禅宗最具有中国特色,它不像其他中国大乘佛教宗派那样有直接明确崇奉的印度佛教流派或经典,如三论宗对中观派,唯识宗对瑜伽行派,天台宗对《法华经》,华严宗对《华严经》等,而主要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民族的自信自觉为基础。又由于自唐代会昌法难之后,直至明清,中国大江南北的佛教寺院多归属禅门,禅宗在佛教界占据了主要地位,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久、最广,影响最深、最大的宗派,以至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和代表。因此,探讨中国禅宗缘起与嬗变的方式和特点,对于佛教如何中国化以及佛教如何最终成为中…  相似文献   

9.
一在二十世纪的禅宗研究方面,日本学者入矢义高创立了语言学派。他们把禅宗语言当作珍贵的活化石,把汗牛充栋的禅宗典籍视为一座语言宝库。这种禅宗研究的语言学方法在中国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因为禅宗是一种中国化的佛教,禅宗语言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货,所以中国的禅宗学者可谓天生丽质,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本土优势,对禅宗语言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硕果累累,为禅学的兴盛,为东学西渐作出了贡献。禅宗研究的语言学派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因为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法国思想大师萨特指出:“语言不是附加在为他的存在上的现象:它原本就是为他的存在,就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禅宗是中国众多佛教宗派中最中国化的一支,也是最有生命力的一支.禅宗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禅宗的思想则是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禅宗也早已成为世界性的宗教,而二十世纪以来,对于禅宗的研究与探索也己成为东西方学者与思想家们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1.
傅千里 《云梦学刊》2009,30(1):33-37
当代禅宗美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禅宗与诸文艺领域的关系研究,从90年代开始逐步重视了对禅宗美学本身的研究.包括本体论研究和对其历史发展与演变的梳理.90年代末到21世纪之初的近十年主要集中在禅宗美学本体论研究、禅宗美学与其他宗教美学的比较研究、禅宗美学与艺术各领域的关系研究、禅宗美学在中国美学上的独特地位研究以及禅宗美学个案研究包括人物个案和学派个案。其研究方法主要有以潘知常通过海德格尔的生存本体论的观点和方法和张节末以现象学原理研究禅宗美学。近十年来禅宗美学研究是禅宗美学的展开期,是在学者们对中国美学的独特的价值和现代意义探讨的大语境中兴起的.  相似文献   

12.
禅宗伦理是禅宗教义与实践中的道德准则与道德规范。唐宋时期,伴随着禅宗的创立与兴盛,其伦理思想在继承印度佛教伦理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思想,形成了完整、严密的思想体系,其特征体现在兼容性、入世性、内向性与创造性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禅宗公案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案,是禅宗的头山门。入得此门,便有满眼般若风光现前。机锋,又是禅宗公案的众妙之门,是南宗禅的魅力所在,也是公案诠释的枢纽。公案的内部结构有如心理迷宫,充满了灵性的张力。禅宗公案用现代语言诠释时,不仅要穿透古灵机锋,还要摆脱面目骨髓都掩映在光影门中的迷境。要想有个悟入之处,就必须深入了解公案的先天体质结构与后天之存活危机,始能对症下药,得其三昧,而不落两头脱空的窠臼。一、禅宗公案的体质结构中国禅宗以明心见性为宗门法要。慧能门下的青原和南岳两大禅脉,分灯弘传为南禅五家法系,蔚为中国禅宗的主流,以“…  相似文献   

14.
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在哲学上主要不是论证宇宙本体“非有非无”的性空,而是以心性论作为其哲学核心。禅宗的哲学代表了唐代哲学的最高水平,也极大地影响了新儒家心学这一学派,成为其直接的源头活水之一。  相似文献   

15.
禅宗堪称中国化的佛教,它影响中国一千余年。苏轼的词中,禅宗人生如梦的本原论、随缘自适的处世观昭昭在目。禅宗的天命论与天道轮回成就了苏轼物我两忘、寄情山水的美词;佛禅唯心主义的辩证法使得苏词在"劳生一梦"的知解中间常点染出"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明丽色彩。  相似文献   

16.
禅宗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的产生也使中国的宗教发展出现重要分化,即在"教下"之外,另立所谓"教下别传"的"宗门",形成"宗"与"教"的分化.中国禅宗的"宗旨"集中体现为"遗世独立"和"以智启信"两点,其目的在于反对宗教世俗化.禅宗的这一思想在总体上造就了中国宗教的独特精神风貌,对于我们今天加深对宗教的认识仍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佛教28祖菩提达摩遵照其师嘱托,于晚年来中国创立禅宗,首站到广州,建立了传佛心印 的第一道场,在岭南驻留3年,授徒传教;后到北方颠沛流离9年,开宗立说,临寂前预言:“一百七十年 后,佛法当在南方衍盛。”达摩祖师在中国创立了禅宗,起点在南粤,而最终又把禅宗兴盛的希望寄托于 南粤。禅宗五代单传后,达摩初祖的预言实现,曹溪禅崛起,开创了中国禅。广东在禅宗发展史上起到重 要作用,岭南禅文化积淀深厚,国际影响深远,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8.
佛教禅宗最引人注意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语言观--不立文字,以及由这种语言观所带来的超常的语言实践.禅宗语录文本形式多样,具有口语通俗性、句型多样性、文字简练性、象征暗示性和乖谬怪诞性等特点,都是为更好地传播其思想服务的.禅宗的语言观,一方面深刻地揭露了直觉体悟与语言文字之间的矛盾和关联:一方面又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语言的哲学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秦彦士  庾光蓉 《天府新论》1996,(4):69-72,91
杜甫与禅宗秦彦士,瘐光蓉在中国文学史上,文人思想上的儒道互补是一种普遍现象。然而自隋唐以后,由于佛教的兴盛,尤其是禅宗的兴起和广泛传播,儒道互补渐渐流变为儒释互补。王维、白居易等人是这样,就是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杜甫身上,这种现象也表现得非常明显。研...  相似文献   

20.
林有能 《学术研究》2006,(11):96-99
中国禅宗六祖慧能研究成果虽颇丰,然有些问题似多有歧议。本文对六祖慧能的名字、六祖母子“移来南海”、六祖离新州北上黄梅求法时其母是否还在世等问题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