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榛,字茂秦,著有《四溟集》二十四卷,末四卷为《诗家直说》,即《四溟诗话》。这部诗话,集中地体现了谢榛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正> 李庆立、孙慎之二同志的《诗家直说笺注》,新近已由齐鲁书社出版。《诗家直说》,又名《四溟诗话》,是明代嘉靖、隆庆年间著名诗人、诗论家谢榛的诗歌理论著作。谢榛作为明代“后七子”的早期领袖,比其他六子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率先提出了一套诗歌理论。他的诗歌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诗家直说》中。此书虽于严羽等人的学说有所承袭,比如标举“以盛唐为法”等等,但重要的是渗透着谢榛自己的创作体验和“妙悟”,有着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美学意义。该书问世以来,毁誉不一,甚至非多是少。近年来  相似文献   

3.
<正> 明代“后七子”初期的执牛耳人物谢榛(字茂秦),不仅是当时“河南北皆称谢先生”的著名诗人,而且在诗歌理论和批评方面,也卓有建树。特别是他的《诗家直说》(又名《四溟诗话》)关于“情”和“景”的论述,融进了自己的创作体会”,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是历来论者多所引用、首肯的。但是,对其诗歌批评论,却一直存在着一种否多是少的倾向。这就不切合实际,因而也不够公允了。  相似文献   

4.
《谢榛研究》评介焕棠李庆立同志继《诗家宜说笺注》、《谢榛诗集校注》两书问世之后,前不久又有《谢榛研究》一书面世(齐鲁书社1993年6月出版),这样,庆立同志在谢榛研究上已出版了三部书,标志着他的研究步步深入。庆立同志之所以在谢榛研究上情有独钟,锲而不...  相似文献   

5.
<正> 明朝嘉靖隆庆年间蜚声诗坛的著名诗人谢榛(今山东省临清市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对诗歌理论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他的诗歌创作。其《诗家直说》,虽不象他自己宣称的那样:“犹如孙武子作《兵法》,虽不自用神奇,以平列国,能使习之者戡乱策勋,不无补于世也。”(《四溟山人全集》卷24,以下引文,书名从略)但对后世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关于其“以盛唐为法”(卷21)的主张及诗歌批评论等,笔者已有专文论述。此处,仅从两个方面,探讨一下他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诗不厌改     
明代文学家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讲:“诗不厌改,贵乎精也。”这个见解很精辟。他不仅强调诗写出后要反复修改,而且用一“精”字指明了修改的最后境界和最高标准。 “精”字的含义实在丰富。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上,从诗歌对客观事物和主观感情的反映上理解,“精”就是“精当”、“精确”。据传,郑板桥的老师见到一个年轻妇女失足落水,见景赋诗:“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郑板  相似文献   

7.
清代格调派诗人沈德潜有《戏为绝句》诗追怀明代诗人谢榛云 :“眇目山人足性灵 ,诗盟寒后苦飘零。后来谁吊荒坟者 ,只有吴江计改亭。”言下之意 ,于谢榛生前身后之遭际颇多感慨。诗末句所谓“吴江计改亭” ,即明末清初的诗人计东(16 2 4— 16 75 ) ,字甫草 ,号改亭。其《改亭诗集》卷五有《邺城吊谢茂秦山人》七律一首云 :“邺中怀古正秋风 ,辞赋深惭谢氏工。生欲移家辞白雪 ,殁随疑冢对清枫。诸王礼数何尝绝 ,七子交期竟不终。自是贵游多薄幸 ,布衣未必叹飘蓬。”诗颔联暗示了谢榛与李攀龙所谓绝交一事 ,并认为谢榛生前受到明代藩王的诸多…  相似文献   

8.
<正> 《千家诗》中有一首被认为是杜牧所写的《清明》诗,一千多年来为人所传诵。然而在艺术上它有什么优美的地方,至今不但还没有人加以全面地析释,相反的,明朝的谢榛(《四溟诗话》卷一第15页)及今日的学者黄永武教授(《中国诗学设计篇》第15页)却觉得它有不妥之处。因此本人愿将管见提出讨论。在讨论之前先将全诗抄录于后:  相似文献   

9.
明代诗人谢榛所著《四溟诗话》集中探讨了诗歌创作的深层规律,首先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将"情景论"提到了诗歌本体的位置,提出"诗乃模写情景之具"的观点,规定了诗歌的本体构成。其次揭示诗歌真妙与自然的审美特性,把"真"纳入审美建构之中,表现人的真性情是谢榛诗歌艺术追求的终极目标。最后全面总结诗歌的艺术方法,一是学古之法,以"点化法"概之。二是广集众长,自成一家之法。三是构思的方法,专讲别开生面,独创新诗。谢榛论诗涉及诗歌理论的许多重要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宦辙经年到,邮签万里修。地当中国尽,官改土司流。这是赵翼在乾隆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1767——1770)出守广西镇安府(府治天保,即今德保县)时所写《镇安土风诗》的开头几句。诗中洋溢着他对“乾隆盛世”时期国家空前统一的自豪感和自己要“勉修循吏绩,抚字辑遐○”的积极进取精神。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人,是清代中叶的诗人兼史学家。他在诗坛上与袁枚、蒋士铨齐名,被合称为“乾隆三大家”,有《瓯北诗集》和《瓯北诗话》行世。他论诗特别强调诗歌的发展、进化的观点,反对“荣古虐今”的社会偏见。他又擅长历史考证之学,所著《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和《皇朝武功纪盛》等,均为时人所推崇。赵翼不仅有诗、史之才,还有  相似文献   

11.
审美意象是中国诗学的核心范畴,它强调在心灵的生命体验中,熔铸成心与物、情与景妙合无垠的诗歌境界.谢榛作为明代杰出的诗歌美学家,在<四溟诗话>中阐述了诗歌审美意象的生成、审美意象的结构、审美意象的特性等,为中国古典诗歌审美意象论作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
陈诚边塞诗论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诚(1365—1458年),字子鲁,号竹山,江西吉水人.永乐年间,他曾四次奉使西域,足迹远至中亚的撒马尔罕和阿富汗的西北部一带.塞外风光激发了陈诚的创作灵感,他以诗记下了沿途的见闻,汇成《西域往回纪行诗》一书,共92首.这个数量不仅在明代,就是在历代西域诗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他继承了比兴传统,用独特的眼光观察奇异的梦境般的边塞风物,自成境界,为唐、元之后边塞诗中的稀世佳作.只是由于这些诗篇现存刊本绝少.极难觅得,致使其诗篇长期不为学界所知,一般的诗集上未见收录,中国诗歌史上更没有他的一席之地.直到近几年来,随着陈诚诗集的发现,陈诚的诗作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今即以笔者在甘肃省图书馆找到的陈诚诗集为依据,对陈诚边塞诗略作述论,以引起文史工作者的注意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九《蓝涧集》提要如下:  明蓝智撰。其字诸书皆作明之,而《永乐大典》独题性之。当时去明初未远,必有所据,疑作明之者误也……笔者以现存文献为据,对蓝智之字进行考证。首先以《蓝涧诗集》(明嘉靖间刻本)的序言为据。《蓝涧诗集》原刊本是其友人上清道人程芳远所编定的。从其诗《赠程芳远入山》(诗集卷一)、《同程芳远游东林寺》(诗集卷三)以及其兄蓝仁《蓝山诗集》(明嘉靖间刻本)中的《题程芳远游方卷》、《石村卜居候程芳远》(均见诗集卷四)等诗可知程芳远与蓝仁、蓝智两兄弟均有交往。该诗集原序中提到蓝智的字…  相似文献   

14.
山丁不只是小说家,而且也是一位诗人。他的诗作散见于当时东北各地的报刊,现在我们很难搜集全。不过,从他的诗集《季季草》(1941年诗季社出版,收入诗作二十八首)中,可以窥见到他诗歌创作之一斑。  相似文献   

15.
叶梦得诗学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苏州吴县(今苏州市)人。宋哲宗绍圣四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龙图阁直学士。南渡后,任江东安抚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等职。他能诗善文,尤工于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评论诗话家时说,他“实为南北宋之间巨臂、  相似文献   

16.
南宋人张戒的《岁寒堂诗话》,清代人有很高的评价。潘德舆把它与严羽的《沧浪诗话》、姜夔的《白石诗说》并列,誉之力宋代诗话的三足(《养一斋诗话》)。张宗泰说它“远出诸家评诗者之上”(《鲁岩所学集·跋〈岁寒堂诗话〉》)。《岁寒堂诗话》自成体系,不仅由于在内容上侧重理论探讨和评议诗人、诗作,突破了“似资闲谈”(《六一诗话》)  相似文献   

17.
岑参诗过去未经很好整理,传世各集本不仅篇目有所不同,且诗中异文亦甚多。异文中大部均可通,少数则确有讹误。《全唐诗》对岑诗作过一些初步校勘,但所据底本中也有不少误字未经细核而加以保留。如《澧头送蒋侯》一诗,“澧”字显为“沣”字之误。也有个别误字不知出处,如《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一诗,各本均作“秋夜”,诗有“秋殿隐深松”句,可知“冬”字显为“秋”字之误。新近出版的陈铁民、侯忠义两同志《岑参集校注》一书,以明正德济南刊本(即四部丛刊七卷本)为底本,可以说是选中了古本中一个较好的本子,并又参照他本纠正了底本中的一些讹误,用力甚勤,多有发现。但在校勘中也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岑诗篇目问题,拟作专文加以论述。现仅就过去校勘中尚存在的问题,从中选择若干例,略述浅见,以就正于各研究者。  相似文献   

18.
论李东阳的《拟古乐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拟古乐府》诗一百首,是明代李东阳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李东阳在该诗集的前面写有一篇《拟古乐府引》,其末尾署的时间是“弘治甲子正月初三”。可见该诗集写于弘治十六年(1503)以前。这一百首诗在艺术形式上是模仿汉魏乐府的。弘治、正德年间,诗坛上出现了拟古的倾向。前七子的首领李梦阳也提倡“古诗必汉魏”“今体必初盛唐”。清初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曾把李梦阳的诗与李东阳的诗加以比较,他认为李梦阳的拟古诗是“模拟剽贼于声、句、字之间,如婴儿之学语”“求其所以为空同(李梦阳号空同)  相似文献   

19.
<正>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他一生出版了十几本诗集。关于他的诗作在我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思想意义、对后世的影响,几十年来已有不少文章和专著论及,但从诗美的角度探讨其美学意义及艺术特征,却不多见,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尝试。郭沫若早期的诗,主要指他二十年代分别出版的《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等诗集,这一时期是他诗歌创作的顶峰  相似文献   

20.
初唐诗杂考(八)杨墨秋《岁在安乐公主满月侍宴》系年《全唐诗》卷九六沈俭期《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一诗,连波、查洪德的《中州名家集·沈栓期诗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认为此诗作于景龙三年除夕。理由是:“武崇训景龙元年七月被杀,安乐公主景龙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