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隆务镇回族文化变迁的人类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类学的视野对青藏高原一个叫隆务镇回族群体的生计方式进行了粗线条的梳理,并以田野切入,从人类学层面思考和关注这个群体的生存发展及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2.
文化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生态人类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简要地探讨了文化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生态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虽然它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思想家的环境决定论 ,但是作为一门学科 ,其产生和发展则与美国文化人类学息息相关。生态人类学从环境决定论到侧重文化的民族生态学的转变 ,实质是一部活生生的美国人类学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出现高价聘礼现象,西海固回族社会亦是存在着高价聘礼现象,理解西海固回族高价聘礼现象需将其放置于乡土中国的特定语境,既要看到聘礼本身为一种带有博弈性质的财产转移,同时乡土社会中的面子观和婚姻市场中稀缺资源的竞争,导致了西海固回族高价聘礼的出现.高人情伴随高价聘礼出现,客观上起到了困境中经济互惠互助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从越南民族起源传说、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生产生活以及语言现象等方面解读越南水文化的特点,研究越南人的文化特色和思维方式,认为越南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水文化特色的国家,水与越南人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地理位置、生活环境、劳动条件、思维方式都影响到越南人对水的理解、感知方式和深厚情感.  相似文献   

5.
黔东南州侗族地区独特的环境与侗族民众生态伦理观相伴而生、相伴而存,在这种合力下产生出侗族地区丰富的生态法文化,内容丰富,实体结合程序,可操作性强,有力地维护了侗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反思侗族生态法文化中存在不足,对其加以修正、调适,与国家环保法形成一个有着必然逻辑关联的生态环保制度体系,有利于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原回族社区水南关的发展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以后水南关的经济增长促进了社区的全面发展。中原传统伊斯兰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和社区文化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7.
实践理性和文化理性是仪式研究中并行不悖的两种逻辑,它们随着地域背景和社会背景的移转而呈现差异的格局.在物化的年代,仪式被物质和功利淹没的时候,人类学更不能忽视或轻视仪式的自然表达、野性思维和象征意义,更不能将文化放在二级关怀的地位.只有将实践理性和文化理性纳入并行的轨道,才有足够的资格去解读仪式、解读文化.  相似文献   

8.
壮族传统水文化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文化是围绕水而产生的、与水有关的一切文化事象.壮族滨水而居,以稻作农业为主要生计方式,因此形成自身丰富多彩的传统水文化.壮族的传统水文化对壮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独特的价值,它不仅可以为壮族地区构建人水和谐机制提供传统生态智慧,而且还可以为应对水资源缺乏提供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生态文化与回族环保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生态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经过精心研究和认真挖掘,就会发现其许多精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之际,应充分发扬和宣传伊斯兰生态文化,唤起广大回族群众的环保意识,从而为西部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积极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是以商业文化为特征的宗教,中国回族继承了这种特征,以至形成了以商业为根本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清真寺、市场、回回社区三者相联系的空间格局。而回商不仅善于运用社会资本,理性地处理获得的财富,而且也是文化的载体或主体之一。  相似文献   

11.
西方人类学家从不同视角对人类与生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诸多研究理论,甚至派别。从环境决定论到环境可能论,再到文化生态学,进而衍生新功能主义和民族植物学。美国人类学家朱利安·斯图尔德认为特定文化因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而表现出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从而构建了文化生态学。这对生态人类学这一学科的确立产生了深刻影响。今天,我们在接受、消化与吸收西方学术资源时,需要摆脱西方生态人类学的文化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更需要克服民族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等思维习惯,真正从人类文化与自然生态为有机整体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和分析问题,让生态人类学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存、发展与延续。  相似文献   

12.
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上)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仪式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而也是社会文化人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从19世纪末到整个21世纪的一百多年间,人类学关于仪式的研究成果已经浩如烟海,其中虽然不乏重要的理论建树,然而直至目前,对仪式的解释仍然“尚无唯我独尊的某套理论”(Grimes.1995:39)。笔者则广泛吸收人类学已有成果,对仪式现象进行多角度理解,分别从“仪式的行为”、“仪式的情境”、“仪式的意义”、“仪式的功能”四个方面加以阐释,从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仪式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因而也是社会文化人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从十九世纪末到整个二十世纪的一百多年间 ,人类学关于仪式的研究成果已经浩如烟海 ,其中虽然不乏重要的理论建树 ,然而直至目前 ,对仪式的解释仍然“尚无唯我独尊的某套理论”(Grimes 1 995 :3 9)。笔者则广泛吸收人类学已有成果 ,对仪式现象进行多角度理解 ,分别从“仪式的行为”、“仪式的情境”、“仪式的意义”、“仪式的功能”四个方面加以阐释 ,从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作者运用他在伯利兹的田野工作的实例来揭示消费与消费文化研究在经济与生态人类学研究中的基础作用.作者在伯利兹的凯克奇人中发现一种生计经济与商品经济混合并且交替出现的现象,并指出文化生态学与政治经济学在解释这种现象时的不足之处,认为要把当地个案放到更广的历史和政治经济框架内去理解,看到当地人在选择生计方式和消费水平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并考虑到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地方在消费上的不平等关系及带来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剖析了回族的生态价值观及形成的原因 ,这对回族生态文化观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西北回族的文化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回族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且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西北回族的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7.
浦市坐落于沅水中游,是多元文化的聚合地。自清朝伊始,浦市的寺庙会馆林立,各种祭祀佛事活动更是层出不穷,盂兰盆法会便是其中之一;浦市的盂兰盆法会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融入了目连戏的戏曲元素与民俗文化,弥补了传统差序格局中文化功能的缺失部分,巩固了群体规范与教化,加强了文化冲突的调适,有利于社会文化的整合,促进了民俗艺术和宗教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19.
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已成为包括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事实上,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当前所受到的"礼遇",是有其特定的时空背景和现实语境的,是民族民间文化外部环境与其内部结构-功能联动的结果,有必要从人类学视角对其进行多维解读.  相似文献   

20.
以回溯述论的方式,主要侧重点在于对云南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建立状况进行理论总结和思考,以期对"保护区"和云南非物质遗产保护寻索科学切实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