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论毛泽东新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认为新闻具有阶级性、真实性,新闻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新闻写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他重视新闻的宣传功能,强调新闻队伍素质的“红”与“专”,主张“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反对党八股,倡导新文风。毛泽东新闻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闻观和中国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指南。毛泽东新闻思想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建设和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闻要真实,这是新闻工作者的起码知识。办报,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靠真实新闻的力量来达到宣传群众,鼓舞群众,组织群众的目的。如果违背真实性原则,就要走到斜路上去。五十年代末和“四害”横行时期,那些浮夸的和歪曲事实真相的报道,曾对党的事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这个教训应该是极为深刻的。可是,粉碎“四人帮”后的几年来,在报纸广播上发表的失实新闻,仍不少见,这是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1958年毛泽东致广西省委书记刘建勋、省长韦国清的信,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专门就新闻工作发表的指示信。指示信发表后,关于“全党办报”的讨论继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后形成新的热潮。这一时期最大的变化是“全党办报”的体制设计进一步向地方下沉,强化省级及以下各级党委对党报的领导,并建立起以各级党委通讯组为核心的集体通讯队伍。地方党报的体制建设及报刊“组织”作用的强化,与党借“调动地方”与“动员群众”实现经济建设目标的工作方法高度契合,是典型经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治保障和实现其效率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学生通讯社 (简称学通社 )是高校校报办报的得力助手 ,它在组织学生采写校内新闻、协助对外宣传、提供新闻线索、反馈师生建议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加强学通社建设 ,不仅有助于校报拓宽办报思路 ,丰富办报内容 ,提高办报质量 ,还能充分发挥高校校报“办报育人”的功能 ,建立一支政治敏锐、新闻敏感、采写老练的学生通讯员队伍 ,为学生今后成为职业记者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 ,学通社是校报办报的“眼睛” ,是校报获取新闻信息的“触角”。办报中要充分满足大学生读者群体的需要 ,就必须发动学生通讯员去积极观察、深入挖掘校园生活。校…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一个世纪的历史,仅就如何履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办报的角度说,实际上是一部不辍探赜、创新与实践“政治家办报”话语体系的历史。“政治家办报”概念的孕育与发展,蕴涵着新闻与政治、学术与时代之间的交光互影: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其经历了一个概念形成—理念泛化—共识重塑的概念体系创新过程;从新闻与政治关系的视野看,其经历了一个政治化—去政治化—再政治化的意识形态演进历程;从历史演化逻辑的维度看,时代发展命题与“主旋律”始终是其价值要义不断得以峻擢的原动力,政治诉求始终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需要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大众化,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闻实践——群众办报。分析认为,工农群众需要和知识分子、党员干部紧密结合在一起,他们共同推动的群众办报新闻实践,有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大众化,促进了中国共产党与群众形成血肉联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宣传活动中的具体实践,为群众学习和理解中国革命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强调政治家办报的必要性说政治家办报,使我们想起羊城晚报发表的一幅新闻图片,那就是1992年3月19日,该报率先在头版右上角的显要位置上,刊登了邓小平同志去视察珠海市时的巨幅照片,引起人们的关注,轰动了报界。羊城晚报善于把政治敏感与胆识揉在一起,体现了政治家办报的气魄。对于政治家办报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作过精辟的论述,他说:“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不要书生办报。要一眼看准,立即抓住。要多谋善断,不要多谋寡断。”(《要政治家办报》),见《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215-216页)毛泽东同志在论述中指出:“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点,言不及义”的态度,提倡“要一下子看到问题之所在”,批评书生办报不好,说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不要学刘备、孙权和袁绍,而应该学“曹操多谋善断”的果敢精神。体现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这种果敢精神在报界中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中共党报改革是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首次改革运动,改革实践中确立的中共新闻传播的党性和人民性、全党办报、群众观念、新闻必须真实、树立新文风等思想原则,不仅标志了中国特色无产阶级新闻传播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基本方向,同时为当今中国新闻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一是新闻事业是执政为民的政治资源,二是新闻传播思想创新是改革发展的思想精神动力,三是密切联系群众是新闻真实客观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新闻传播的不二选择,五是不断改进文风是新闻传播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9.
刘国明 《南都学坛》2004,24(4):99-102
毛泽东在主办揭露社会弊病、针砭时政的报刊被查禁中悟出报刊是为阶级服务的工具的道理,在创办和领导党报的实践中确立正确处理党报与党委、党报与群众、党报与实际关系的原则,在新闻舆论监督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错误,用党内文件规范党报、党刊的新闻舆论监督行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舆论监督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政治家办报的方针,正确解决舆论监督和监督舆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对我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此 ,我们必须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坚持“政治家办报”,加大报业改革力度 ;同时与一切削弱、摆脱和反对党领导新闻事业的政治图谋作坚决地斗争  相似文献   

11.
一 新闻改革,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动员全国人民投身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要达到这个目的,前提是:新闻“产品”要“适销对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群众爱读爱听爱看,才谈得上对群众进行教育、引导,才谈得上舆论监督。如果群众对新闻“产品”甚为冷漠,甚至不屑一顾,那么,  相似文献   

12.
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新闻思想主要包括:报纸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报纸的作用是迅速广泛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舆论一律又不一律,报刊宣传的策略和艺术,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文风,政治家办报。毛泽东新闻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无产阶级的报刊实践结合起来,使新闻事业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但毛泽东新闻思想中也有严重的缺陷,如片面强调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片面对待新闻自由问题,轻视报刊的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3.
史量才经营《申报》的22年间,以“史家办报”的新闻观,坚持独立的“报格”,“以史自役”,客观记录历史,敢于评价历史,为后世留下了一份信史,使《申报》的事业达到了颠峰。史量才的报业实践全面诠释了其“史家办报”的新闻史观。  相似文献   

14.
史量才是“史家办报”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主持《申报》的22年间,史量才怀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历史、对后人的强烈的责任感,始终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用治史的态度来办报,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史料。史量才“史家办报”思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用治史的态度办报,二是为如实记录历史不屈不惧,不畏强权。  相似文献   

15.
1950年,在范长江同志领导下,《人民日报》经历了组织制度与思想观念等方面的重大调整,开展了从"农村办报"向"城市办报"的"大转变"。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构建,范长江试图纠正《人民日报》进城后出现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关门办报"的孤立局面。范长江早年在私营报纸《大公报》的从业经验所培养起来的新闻观念,使他力求通过对党报组织结构、个体行动方式,以及思想认知的改革与创新,为中共的城市办报设定新的办报目标和办报策略。但是,不同的新闻传统使行动者以不同的世界观来展开行动,范长江试图以城市办报方法来改造党报新闻干部习以为常的农村办报观念,并采取独断、压制甚至强迫的硬性手段来推动制度的实施,最终导致直接受制度规制的行动者展开排斥性反抗。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新闻改革,最终因"新闻本位"和"宣传本位"两种新闻观念冲突所引发的内部纷争而不得不中断。  相似文献   

16.
深化教育改革,对高校校报事业,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进一步走上繁荣的机遇。所谓挑战,是说—些传统的办报观念,如单纯讲教育、讲灌输的办报思想,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了。改革的趋势要求校报既要讲社会效益,也要讲经济效益。现在社会报纸已经有了明显的转变,校报也必须实现这种转变。改革要求新闻舆论、新闻媒介的积极配合,要求新闻事业有更大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机遇。高校深化改革以来,主动要求自我宣传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于解放前后对新闻工作作过多次讲话 ,既精辟又全面地论述办报宗旨、方针、原则和方法。他说办报是给人家看的 ,是为读者服务的。把报纸办好 ,就能引导人民向前 ,引导人民走向真理 ,否则 ,“就要受到历史的处罚”。而在办报中 ,必须坚持客观、真实、公正和全面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原则 ,不能片面 ,不能失实 ,谁要是不客观公正 ,甚至“故意夸大”,谁就是要害死人的。刘少奇在半个世纪前提出的主张 ,对今天的新闻工作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纵观陈独秀革命活动及办报历程,实可算近代中国诸如梁启超、章士钊等少数几位终身办报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杰出报人,因此,从新闻传播的视角探索陈独秀办报活动、新闻思想及其与政治运动之关系确有重大意义。文章对近年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关于陈独秀办报活动、新闻思想等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反思前人研究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如何从政治思想史、报刊史、社会史交叉的维度以及报人、革命家、政治家多重身份认同的调和、矛盾的视野,理出一条陈独秀办报活动的核心线索,并在此基础上凝练成一部“陈独秀办报实践与传播思想史”,成为能否把陈独秀报刊活动研究推向深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一、校报及其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校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称作《校刊》),是高校中以刊载新闻为主的定期出版物。校报在“报”之前冠以“校”字,说明了它不同于一般报纸的属性。这种属性是由它所处的特殊环境决定的,是与教育规律、培养人才的目标和它特殊的读者群及撰稿人有关的。因此,新闻规律的共性和教育规律的个性决定了校报的根本任务是“办报育人”。 校报“办报育人”的根本任务,决定了它的性质和它在高校中的地位。它是校党委的机关报,是校党政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喉舌,是校党政领导的宣传工具和全校师生员工  相似文献   

20.
校报“真、善、美”之管见李萍江泽民总书记在几次讲话中都反复强调搞新闻工作“一定要讲政治”,“要政治家办报”,新闻工作者也应当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并提出要进一步把“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贯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