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诗经》婚恋诗真实地反映了周代的婚姻制度和爱情生活。明媒正娶是周代男婚女嫁所必须遵循的婚姻法则 ,它突出的是社会对婚姻本身的愿望和期待 ;非礼仪的“野合”是对正规聘婚的补充和完善 ,它体现了社会对夫妻人伦的重视 ;媵嫁婚是多婚或群婚制的残余形态 ,它表现的是周人对拆除隔绝人群的氏族关系的古老壁垒的重视。总之 ,《诗经》婚恋诗写出了周代婚烟的多元性 ,表现了周礼张弛有序、刚柔相济、丰富而灵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民族形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国民族理论工作者长期以来意见分歧的问题。一九八一年三月,《云南社会科学》发表了杜玉亭同志《基诺族族源问题试探——兼论民族起源和民族形成的上限》一文,提出了“氏族部落的血缘联系恰恰是民族的原生土壤”的论点,同时把民族形成的上限向前推到了蒙昧时期的中期阶段。这与一些同志认为“地域关系是民族形成的基础”的提法发生了矛盾,引起了新的争论。对此,我们以为:尽  相似文献   

3.
基诺族是我国目前最晚确认的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基诺族乡.基诺族形成了包括民族语言、民族服饰、民俗习惯、手工技艺、民族文学与艺术、民族宗教、民族体育、民族医药等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成为了基诺族民族特性的象征.但是,基诺族在跨越式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我们的调查分析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就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问题进行决策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泸沽湖摩梭人过着母系族群的生活,形成母系血缘族群。摩梭人盛行走婚,至今男不婚,女不嫁,自主选择,结合自愿,离散自由。摩梭人保留着古代母系氏族的遗风,但仅仅是一个个大家族,并不紧密地形成氏族。文章确认以前关于泸沽湖被称为“女儿国”、“是母系氏族的活化石”等说法欠准确。  相似文献   

5.
宋元南戏中的士人婚恋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南戏流传下来的作品以反映士人的婚恋为主。由于宋代科举所形成的崇尚士子的婚姻观念的普遍化,宋南戏多揭示在这一文化背景下士人发迹变泰、负心背德的故事,而表现出较多的批判色彩。随着时代的变迁,士人地位的失落,元南戏中的士人婚恋主题也发生了转变。这一转变有两个方面:一是多写书生在科场得意后仍然忠于爱情,表现出高尚的品德操守。二是展示科举士人对“婚”与“仕”的深入的道德反思与灵魂拷问。宋元南戏中的士人婚恋主题的发展经由了一个从表层批判到深刻反思的深化过程。这一过程的出现,与特定的时代相关,尤其与科举士人地位的变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基诺族约一万人左右,世代聚居于云南西双版纳基诺洛克山区。该地气候宜人,山青水秀,物产丰富,但交通不便,比较闭塞。解放前夕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 他们的艺术也还处于原始艺术形态——“象征艺术”。这是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把人类艺术领域划分为三个阶段的最初级的类型。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专门研究人的姓氏和名字的起源、意义及其历史发展、地理分布等的学科称之为“姓氏学”,也称为“人名学”。在基诺族社会中,由于本民族无文字,有关姓氏文化的系统记录无文献可寻。但基诺族历史上以口耳相传的文化遗产中,关于命名的“口碑史料”极为丰富,且颇具本民族浓郁的文化特色。研究基诺族“命名制”问题,探讨和分析该民族以“连名式”为特点的名字的起源、发展和变化,乃为笔者撰写该文的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苗族、侗族至迟在二千年前就生息繁衍在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婚恋观及婚恋习俗:同姓不婚,姨表不婚;自由恋爱,忠贞爱情;尊崇女性,男女平等."姨表不婚"为提高人口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重彩礼、忠贞爱情可引导人们认识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危害;"尊崇女性、男女平等"对提高妇女地位和民族素质以及促进社会进步都有长远意义.当然,还有"舅霸姑婚"的习俗,但部分地区在近200年前就将此俗彻底革除了.  相似文献   

9.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同其他民族一样,也曾有过自己的原始时代。笔者拟就所接触到的民族学和民俗学方面的材料,对苗族的原始氏族制度发生、发展和解体的史迹,初步作些探索。一、母系氏族“氏族制度,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是从普那路亚家庭中直接发生的”,即产生于族外群婚制。而“只要存在着群婚,那末世系就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因此,也只承认女系”。最初的氏族,都只能是母系氏族。苗族先民也并不例外,大约在九黎、蚩尤和三苗时代,即公元前三、四千年以前,已经历过一个相当长的母系氏族阶段。  相似文献   

10.
古籍上有巴国、巴地,但似乎没有谈及有独立成系的巴族.古籍谈到巴民族时,多是以各部落、氏族胪列说明它.所谓巴氏或廪君务相姓巴,并不是指独立的巴民族,而只是以巴为姓氏的一个氏族分支.巴氏务相的族属并不是巴族,而是古代的越人.  相似文献   

11.
基诺族     
中国妇女第四、五次全国妇代会是中国妇女运动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参加盛会的代表不同,是不足为奇的,分别是1997和2013名。值得一提的是,前者来自55个民族,后者来自56个民族,这第56个民族,就是第四次全国妇代会召开后不久,国务院又正式宣布的我国第56个民族——基诺族。 基诺族人民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是一个勇敢勤劳的民族。但解放前,基诺族处在原始社会,生活相当苦,人也不足四千。解放后,基诺人民才过上了幸福生活。该族男的都会打猎。妇女出门都随身带两件东西:一件是背东西的背篓;一件是纺轮,一边走一边用它来捻线,织布做衣服。源于该民族游耕狩猎的生产方式,在狩猎中,他们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按猎物大小砍七节竹筒(猎获物越大,竹筒越粗),背上猎物,敲起征筒回寨。走到自家楼梯口时,在家的妇女根据竹筒的声音就可知猎获了哪种动物。再就是谁打到一个猎物,就拿下一撮毛粘在枪柄上,哪支枪粘的毛多,枪的主人就是位好猎手。  相似文献   

12.
先秦婚制和婚俗是产生《诗经》婚恋诗的社会土壤,《诗经》婚恋诗也因而分为贵族婚恋诗和民间情歌两大类。这两类婚恋诗,都从不同的层面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先秦婚制和婚俗对社会各阶级阶层婚恋生活的不同影响,以及在婚制和婚俗的矛盾冲突中民间婚恋观逐步向统治阶级的婚制礼俗观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倾注了深深的情感,对女奴婚恋习俗进行多侧面的描写。书中通过鲜活生动的形象描写,揭示出“指配婚”、“收尾婚”这两种婚姻的不合理性,以及阶级压迫的残酷性。对“自由婚”,他则给予无限真诚的同情,这同情则是通过多层次多角度来表现的。《红楼梦》中所写到的女奴的各种婚恋形态,则是曹雪芹婚姻观的形象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唐代相对开放的时代精神激活了青年男女追求自主婚姻和自由爱情的意识 ,加之以文士与妓女双方本身所具有的直观双向作用的愉悦基础以及丰富的物质生活 ,使得此类婚恋无可避免地发生了。但由于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当色为婚”[1] 的婚姻制度以及文士的浮华习气等原因 ,文士与妓女的婚恋以悲剧告终成为必然。闪着火花的人性美被毁灭 ,强烈地燃烧着读者的灵魂 ,从而也带来了悲剧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5.
黎族文身有着深刻的伦理原因,是古代黎族母系氏族为抑止血缘婚所刻下的氏族标志,是乱伦禁忌在黎族氏族社会留下的印记。它深藏的伦理考虑和设计已被模糊在宗教、审美乃至现实解说的时间烟尘中,它原本所表达的氏族含义远不似人们认定的那样表面、浅泛。其意义和价值在于:在数千年没有同一语言、没有文字的环境中,统一了黎族的伦理秩序,保证了这个民族的生息延续。  相似文献   

16.
李唐时期婚姻观深受胡族影响①,特别是随着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婚恋与情爱,婚制的宽容与松动,使春秋时期的自主婚重生再显。故此,在盛唐时期先后发生了寿王瑁与杨玉环、玉真公主与张果老以及后来的张生与崔莺莺等自主婚姻、自由恋爱、有情人结为眷属的爱情故事,而这些爱情故事皆发生在爱情圣地——蒲州。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畲族的种种婚俗形式是其历史进程的社会反映。“行嫁”源于原始社会的“对偶婚”,“哭嫁”、“借镬嫁”、“抢亲”等则存留着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及其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掠夺婚”的痕迹,“大户嫁”虽残留掠夺婚的变异仪式,骨子里却有封建社会买卖婚的性质。这不仅说明畲族历史的悠久,窥见其婚俗演变的清晰脉络,也足以证明畲族婚俗只有一种“掠夺婚的变异仪式”这一说法的偏颇  相似文献   

18.
正远古洪荒、宇宙混沌,大地茫茫之中产生了一位女神,举起右手分开土地,左手抓起泥土形成山河,造一面大鼓把玛黑、玛妞放在里面,大鼓随洪水飘落到基诺山,兄妹走出大鼓成婚,繁衍了基诺,他们称自己是舅舅的孩子。这便是我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的子民——基诺人的传说。巴飘寨是一个十分有"个性"的山寨,在国道边上,还保留着西双版纳基诺族的创世女神——阿莫腰北为他们搭建房屋基诺族传统房屋—干栏式建筑,这样的房子渐渐被一些  相似文献   

19.
爱情,作为人类一种高尚、珍贵的感情,是“自从人类以来就存在的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恩格斯语)。用诗歌来表达爱情,几乎和爱情本身一样古老。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特别是其中的十五《国风》,那些以恋爱、婚姻、家庭为主题的民歌,就是我国古代人民用诗歌表达爱情的典范.它热烈、纯朴、大胆而真率地描写恋爱过程中我们民族特有的心理状态和以爱为中心的各种各样的矛盾关系,委婉而执著地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中国古代婚姻史研究者依然遵循着摩尔根假定的婚姻家庭关系的进化模式 ,认为中国婚姻形态也必定经历了“乱婚”及“血缘婚”阶段 ,硬造中国古代的婚姻史体系。事实上 ,婚姻形态是具体的多样的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早期两性结合方式 ,“乱婚”和“血缘婚”并不是人类婚姻史上一个普遍存在的阶段。因而 ,中国婚姻史有必要重新构建自己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