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追求新闻事件的现场同步报道,扩充单位时间内新闻的信息含量,满足观众的现场同步感和参与感,是信息时代受众的需求,也是现代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本文通过对历年荣获中国电视新闻消息类一等奖作品的分析,从现场短新闻的内涵、现场画面的视觉冲击、主题的提炼、新闻标题等方面进行阐述,从中感受电视现场短新闻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准确是新闻语言的第一要求.数字稳定确切的数目意义最能消除人们对于事物数量方面的不确定性,体现新闻的真实,其特殊的辞格色彩又能为新闻作品增添许多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3.
论新闻细节     
新闻细节是一篇优秀新闻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是新闻作品刻画人物性格、描绘新闻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最小组成单元。它遵循现实生活的逻辑,具有朴实、典型、独特和感染力强的审美特征。在新闻作品中,恰当地运用新闻细节,不但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增强作品的可读性、思想性和可信度,而且还能使新闻作品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新闻细节     
新闻细节是一篇优秀新闻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是新闻作品刻画人物性格、描绘新闻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最小组成单元。它遵循现实生活的逻辑,具有朴实、典型、独特和感染力强的审美特征。在新闻作品中,恰当地运用新闻细节,不但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增强作品的可读性、思想性和可信度,而且还能使新闻作品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主体介入式报道的实质,要求新闻制作者在制作新闻作品时,除了对新闻事实的客观叙述外,侧重于表述对新闻事实的思考和理解、看法与见解,揭示新闻事件与其他事件的关联,对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谁在叙事-试论新闻的叙述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是一种叙事 ,即向受众报告“新近发生的事实”。本文通过对新闻作品的分析 ,认为在新闻作品中 ,客观事实的叙述者并不完全等于写作新闻的记者 ,而是由记者和新闻事件中人物这两大类构成的 ;并进而总结出了 7种叙述主体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按照消息的特点,运用文学中常用的描写手法对新闻事件中的人、景、场进行真实、准确、简洁、具体、生动的描写,其新闻作品不但趣味无穷,而且其主题也得到了深化,其新闻价值自然就会实现。  相似文献   

8.
电视现场新闻的事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叙事理论对电视现场新闻的叙事特点进行分析,描述画面和声音符号在构筑真实事件时的忠实程度以及再创事件的规则,可寻找出新闻作品中电视现场新闻与事实的关系,揭示新闻报道真实性的真实情形。  相似文献   

9.
社会新闻具有独特的道德规范作用,是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以其带有的个人行为、个人境遇的色彩来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社会新闻的最佳报道角度就是站在规范人们道德水平的高度,用社会精神文明的滤光片来透视一切社会新闻事件,筛选、采写、报道社会新闻。(一)在理性寻思中发掘社会的文化精神,增强社会新闻的亮点与可读性。新闻传媒应该有针对性地策划发掘出一系列既体现社会文化精神,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社会新闻,做到既保证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版面上唱主角,在社会新闻事件的背后蕴含着时代的  相似文献   

10.
论新闻作品的意境美(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意境是中国艺术的独特表现,也是人们研究最充分的课题之一.新闻意境是新闻作品的高级形态,但在新闻理论界却没有引起人们的应有重视.艺术意境和新闻意境在呈现形态上有着很多相似性,但同时又不能等同,尤其是在创造手法和表现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根据新闻作者在新闻作品中所表现感情的隐显,主体意识的强弱,新闻意境可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大类.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由主义思潮发韧于19世纪初,是西方自由民主思潮与中国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思潮汇合后的产物。这里从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产生原因及中西自由主义思潮的比较三个方面,阐释了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自由主义思潮风貌。  相似文献   

12.
新闻职业伦理四大争议问题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伦理和道德问题的分殊,重点探究当代新闻伦理四个基本问题。本文认为,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许多社会基本问题充满了伦理争议,对于深刻影响社会的新闻传播职业来说,情况尤其是如此。如果说人们对于虚构造假、漠视生命等新闻职业道德问题通常可以明辨是非的话,那么新闻传播职业伦理问题则复杂得多,而且即便经过百家争鸣式的讨论,也难以求得一致意见。但是,我们通过这种以反思批判为特征的讨论,至少可以建立这样的共识:伦理思考和争论是一种极好的思维和表达训练,它对新闻从业者个人人格的完善、职业伦理以及公共伦理的养成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在厘清新闻专业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发展历程以及公共与参与式新闻的演进过程之基础上,从消解与发展两方面阐释了公共与参与式新闻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影响,指出公共与参与式新闻的发展虽然通过改变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对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解,但是却在更大程度上推动了新闻专业主义与时俱进的重构过程,并提出对新闻专业主义内涵重构的设想:客观是核心、真实是生命;独立是追求、自主是基础;良知是底线、人性是灵魂;参与是条件、组织是桥梁。  相似文献   

14.
《邱沛篁自选集:新闻与教育》给人的思考是新闻研究如何与时俱进。其三点比较突出,即与时俱进就是与业界俱进,与问题俱进,与青年俱进。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专业主义”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并在中国学术界引起热议。中国传统传媒语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是一套将媒介视为精英式的、垄断的技术,进而构建新闻业专业壁垒的实践性新闻话语体系。在自媒体时代,这一套垄断性话语体系受到了挑战。基于自媒体话语空间实践,将媒介视为一套拥有自身运行方式的逻辑,在中国不断媒介化的社会环境中,面对自媒体结构性“下沉”而重构的新闻业,新闻专业主义已不再是仅属于专业媒体人的规训,因突破了原生新闻专业主义的壁垒,而成为自由表达和公共参与的社会文化,进而成为监督社会的新形态,然而非理性的情绪表达成为新型新闻专业主义的杂质。因此,媒介融合的理念成为政府社会治理的手段和方法,并借此对社会的舆论形成监督和引导。自媒体所创造的新闻生产关系修正了原有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新闻敏感既是一种技巧和能力,又是一种素质和修养,它贯穿于新闻业务的采、写、编、评、摄全过程中.新闻敏感是新闻采编人员准确判断新闻价值、迅速组织新闻报道的催化剂.本文对新闻敏感的涵义以及它在采编环节中的作用、特点及其运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指出了新闻敏感与新闻真实、新闻敏感与新闻价值、新闻敏感与舆论导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作者讲授《英美报刊选读》的一些经验体会 ,讨论了新闻英语的文体学特点 ,包括新闻与新闻英语的定义、新闻报道的篇章结构、新闻英语词汇特征、新闻英语的语法特征等。  相似文献   

18.
表彰报道作为会议新闻的一种,因为其报道题材的特殊性和约定性而呈现出模式化的“刻板形象”。从新闻叙事的角度对表彰报道中存在的缺失进行探析,认为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新闻叙事的程序化和模式化、干瘪的“伪”叙事以及新闻价值的缺乏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角色模拟的综合视角运用以及在编辑手法上搭配图表和信息框等途径来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9.
党的某些不良作风 ,往往导致新闻真实性的丧失。为保持新闻的真实性 ,必须将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与长官意志的干预区别开来 ,也要防止新闻执业者独立精神和自主意识的缺失。新闻执业者既要研究上情 ,更要了解下情 ;构筑新闻职业道德的防线 ,既要靠教育 ,更要靠严格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