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自“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很快沦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日本对东北进行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日本在东北的统治是伴随着对东北人民的残酷屠杀、血腥逮捕、疯狂讨伐和野蛮奴役、迫害来进行的。14年中,东北人民生活于深深的苦难之中。 一、日军疯狂讨伐抗日武装力量 东北沦陷初期,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东北各阶层人民和东北军中的爱国官兵,纷纷组织了“自卫军”、“救国军”、“义勇军”等抗日武装,一些绿林武装也投入到抗日斗争中,这些反抗日本侵略的武装,被人民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最多时达30多万人。他们在东北各地展开抗日武装斗争,给日本侵略者以很大的打击。因此,伪满初期,关东军可谓倾其全力来讨伐义勇军。日军主要讨伐和镇压李杜、丁超等各部“吉林自卫军”;王德林的“国民救国军”;马占山的“抗日救国军”;苏炳文的“东北民众救国军”;东边道一带王凤阁的大刀会和唐聚五的东北民众救国军;辽宁三角地带的邓铁梅、刘景文等的抗日义勇军。日军讨伐的方式采取各个围歼击破的方式,在关东军飞机、大炮、坦克的武力进攻下,义勇军损失惨重。有的义勇军被日军残酷地割下头颅示众,有的被俘后,被日军用作练刺杀的靶子。至1933年9月15日“日满议定书”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和这一地区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在东北地区的具体体现。《一·二六指示信》的发表,表明中国共产党开始调政策。首先在东北转变斗争策略,并向着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迈进了一步。东北地区抗日统一战线的组建历经曲折。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抗日救国会的建立,标志着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特点:具备组织形式和组织基础,有明确政治纲领,中国共产党是其唯一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东北抗日统一战线是各抗日阶级、各种爱国武装的联合战线,并且体现了中朝人民抗日联合战线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国家一级文物“东北救亡总会”会旗,向世人展示了东北民众抗日斗争的光辉史迹,也表明了东北民众在抗日斗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通过这面弥足珍贵的旗帜,反映了东北抗日救国会到东北救亡总会成立的过程。东北救亡总会的成立,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积极推动和领导了东北民众的抗日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下的一支抗日武装。在东北人民抗日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战是全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日联军为世界人民战胜国际法西斯所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国东北,疯狂掠夺煤炭资源,给煤矿工人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同时日本侵略者还公然违背国际法准则,将战俘和抗日根据地群众作为“特殊工人”运送到东北各煤矿从事奴隶式的苦役。战俘和抗日根据地群众不断掀起“反日斗争”,为东北各煤矿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初期,吉东地区有一支闻名中外的抗日武装——“救国军”。它包括王德林领导时期的中国国民救国军(亦称东北国民救国军)和吴义成领导时期的新的东北国民救国军两个阶段的抗日活动,先后进行了五年多的英勇斗争。同前,对东北义勇军之一——吉林的抗日救国军进行研究的同志尚不很多,而他们都认为救国军至一九三三年初以失败而告终。也就是说,外国史学界  相似文献   

7.
在抗日烽火中以东北作家为主体所形成的流亡东北作家群,在生活经历和人生道路中有着极其相似的共性。其群体意识又使他们的创作中流露出共同的人格倾向和美学品格:继承了建安文学风骨的慷慨悲情和敢于直面黑暗的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忧患意识;伴随刀光剑影、记载抗日经历具有强烈怀乡情结的“回忆文学”;以超常性格与传奇人物为主体的具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形象系列;反帝反封建主题双向制约下的东北乡村风俗画。  相似文献   

8.
中共关于“抗日联军”的策略主张是在总结东北人民抗日斗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一策略主张的提出,对于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一策略主张的推广,使“抗日联军”的旗帜在关内外高高飘扬,在抗战初期,鼓舞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相似文献   

9.
东北抗日武装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歌谣。分析东北抗日歌谣产生的历史原因、内涵及其精神实质,认识到东北抗日歌谣是东北抗日军民表达思想情怀、鼓舞斗志、号召抗日救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抗日斗争中发挥了独特的文化作用。东北抗日歌谣集中体现了东北抗日武装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不畏牺牲精神。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前夕,张学良向南京政府提出了“武力确保东北”的主张,但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明令张学良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对事变的处理先后经历了“与日本政府交涉解决”、“依国联公理解决”两个阶段。然而,随着日军对东北侵略的不断扩大及对日本政府和国联幻想的破灭,张学良对事变的处理又回到了“武力解决”一途。但由于蒋介石对中继续推行其“不抵抗政策”,张学良在向蒋求战不成、求授不得的情形下,被迫下野出洋。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始终未能突破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篱樊,其根本原因在于受“抗日须全国一致”(实质上是主张由南京政府统一领导抗日)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11.
武汉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阶段转变的拐点。在空前团结、合作、民主、进步的气氛中,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毛泽东以全球反法西斯与全国抗战的全局视野密切关注武汉,通过文章、电文、信件指导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紧密合作,为"武汉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首先,他将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主导集团进行合作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环节,促进国民党坚持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次,向国民党建议武汉会战实行的战略、战术;同时指挥八路军积极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运动战,策应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最后,组建新四军,策应武汉抗战,并为武汉沦陷后的华中抗战预留伏笔。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东人民抗日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建立了东江、琼崖、珠江、韩江和南路抗日游击纵队.后来统称为“华南抗日纵队”。在祖国的南疆树起了一面抗日民族解放的旗帜,抗击着华南地区百分之六十的日军,“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配合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对日作战,抢救了大批爱国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国际友人,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开始独立从事武装斗争、夺取领导权活动的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广大的知识分子的多数对于中共的事业是持中立或消极的态度的,中共事业的合理性主要是在农民那里得到了充分的认可。抗战爆发后,知识分子对中共疏离的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不少曾对共产主义持反对态度的人渐渐缓和起来、甚至于转向;多数曾安于书斋、追求个人天地的以大中学校学生为主体的中小知识分子空前地团结在中共抗日救国的旗帜下;为数不多的以追求自由民主、反对独裁专制为目标的知识分子,也出于对国民政府腐败的愤怒和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的认同而同情、支持起中共来了;传统的乡绅知识分子在中共放弃阶级斗争和坚决抗日的双重政策感召下,也积极地向共产党靠拢。本文特选取了各派的代表人物闯一多、韦君宜、邹韬奋、李鼎铭等政治心理的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得以发展壮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情报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地下抗日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东北地方党组织选派人员赴苏接受特种训练,然后由共产国际和苏联远东军情报系统派回东北从事情报活动。1938-1945年间,东北青年救亡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入日伪内部,获取了大量重要而机密的日伪情报。抗战后期,中共中央为加强东北工作,通过多渠道派遣人员到东北开展地下工作。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情报活动为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东北地区的冬学运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冬学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教育广大农民的有效手段之一。建国初期,为了改变东北地区广大农民文化水平总体上不高的状况,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组织下,在广大农民的广泛参与下,东北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冬学运动。冬学运动提高了东北地区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促进了生产和各项中心工作的开展,树立了社会主义新风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倡导和维护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实行了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军事策略,并在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和伪军。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刘少奇与党中央正确分析当时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及时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规定了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主要战略任务是发展和控制东北,把东北变成中国革命巩固的战略基地。这一战略思想与王船山军事战略思想有许多一致的地方,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也是对王船山为代表的湖湘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共冀中部队城市作战的特点,从作战的时间分布上看,呈不均衡状态;从作战规模上看,宏观的大规模城市作战与微观的中小规模战役战斗并存;从进攻对象看,日伪军实际战斗力的下降增大了中共军队夺取中小攻城作战的成功几率;从战法上看,仍沿续使用着过去的一些传统战法,并在实战中取得一定的发展。反攻阶段城市作战,使中共控制了冀中地区县城,取得了较为有利的战略态势,减少了后来与国民党军作战时的军事压力,同时也获得了正规战、阵地战、攻坚战的实战经验。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日本实施的“东方文化事业”启动,但随着日本国内侵华势力的膨胀导致中日两国关系日趋紧张,该事业成为日本单方主导的对华文化事业。在此背景下,1930年日本外务省文化事业部开始实施由“普通补给生”和“外务省官吏生”构成的第三种补给生制度。其中普通补给生可谓外务省最早派遣的学术型留华学生,他们以研究与中国相关的学术为目的,并带着明确的研究课题来华留学。他们在中国各大学旁听,并以私人身份或通过学会与中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还开展了各类旅行活动,有些人在“七七事变”后直接参加了日本的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暴行。留学结束后,他们就职于文化、教育、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界,遂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中日两国间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通过提交调查报告、发表论文、出版著作等方式充当日本侵华的宣传者和帮凶。总之,近代日本外务省派遣第三种普通补给生留华是日本实施其侵略中国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陕甘宁边区的开明绅士超越了自身的阶级局限,认同并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事业,积极响应抗日民主政府的号召,广泛参与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成为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的一大亮点。开明绅士主要通过参议会、政府、绅士参观团、绅士座谈会等形式参政议政,在军事、政法、财政、文教、经建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影响的提案,推动了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