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赋是较为早熟的文体,其在流变过程中,对晚出的小说文体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叙事即为其一。本文从赋的叙事类别角度探究赋对小说文体特征生成的影响,重点探究赋的虚构性叙事对古典小说创作之启迪。  相似文献   

2.
谭佛雏教授多年从事王国维诗学研究。1987年出版了《王国维诗学研究》专著,1990年又出版了《新订〈人间词话》、广〈人间词话〉》一书。《新订〈人间词话〉》以王氏《人间词话》手稿为底本,以王幼安编《人间词话》本,滕成惠《〈人间词话〉新注》本,陈杏珍、刘烜《〈人间词话〉重订》本为对校本,进行了极其详尽的校订,共补校出二百余处。经此补校,《人间词话》的原始面目与修改过程,始获得了进一步完善的反映。其次,该书还增辑了许多新的内容,校辑者从王氏《静安文集》及《续编》、《观堂集林》、《观堂别集》、《二牖轩随录》与《东山杂记》原刊稿、诗词创作、戏曲论著、批校评点、书信、遗墨以至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金瓶梅》都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而绣像评改本(崇祯本)的研究与词话本、张评本相比却一直处在一个不温不火的研究阶段,在小说评点研究史上出现相对较早而又比较重要的绣像本评点的研究者就更为稀少了,绣评研究虽不及词话本与张评本研究成果那样群星闪耀,但也有自己独特的成就、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4.
汉魏赋家与小说家皆长于观采“情事”,在文本创作层面形成互文.假托问答有助于“凭虚构象”和叙事的展开,而“曲终奏雅”有功于劝世道情,这是汉魏赋体与小说共通的结构方式.赋作在经典主题和故事安排,以及志人志怪的情节设置上,开启魏晋小说的法门.又,赋文本保存小说事典、小说文本保存赋文和赋学本事,二者“参体同构”,以虚构、夸饰繁荣中国早期的文学文本,对中国叙事文学“情事”的建构具有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5.
《镜花缘》倡"诗赋取士"之风,既托名武曌之世,习赋、考赋之例与唐初景况大致相符,然亦有不实之处。《天女散花赋》是篇以题为韵的律赋,原作字数有二千四百余字,因小说结构限制,删减为一千一百九十五字,亦当非唐代科考场闱所能立就。小说中的赋论、赋韵探讨较正统赋论之作多了份谐趣和韵味,迥异于正统的赋学批评,在赋学史上具有独特价值,且赋韵论可作《李氏音鉴》"双声"、"叠韵"论的实例补充。李汝珍对先唐赋作经典了然于心,认识到赋是"雅颂之亚",具有"兼才学"、"似类书"、"有韵之文"的特征。小说文本中赋作、赋论、赋韵集体呈现,雅俗结合、韵散兼行,是连缀章回、襄助叙事的自觉选择。援辞赋入小说,有尊体之考量,辞赋以写物图貌的描绘性文体加入小说的创作,呈现出一幅参差错落的"文类互渗图景"。  相似文献   

6.
《小说新报》的历任主编有李定夷、包独、贡少芹、天台山农等,该杂志是鸳鸯蝴蝶派刊物。《小说新报》上登载了25篇赋作,其所属栏目是谐薮、文苑、艺府、杂俎、谐著。其创作意图有些是为了稿酬、有些是舞弄文墨,更多的是希望借游戏之文起到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作用。这些赋作者可考证的有东园、少芹、姚民哀、贼菌、诗隐。《小说新报》登载的这些赋作在内容方面主要有对不良社会习俗的嘲讽、对不良政治生态的批判、对美好事物的赞颂、对人生遭遇的感叹及其他杂项。《小说新报》登载的赋作还与市民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创作形式方面有三个突出特点:模仿名作,多律体小赋,部分作品吸收方言入赋。对《小说新报》登载赋作的研究有助于拓展读者对民国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李杜赋合论     
唐人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诗赋为纯文学中心的传统,赋在唐代文学创作中仍占重要地位。本文从赋的创作思想、李杜在赋体创作上的各自定位、赋风与赋艺这样几个方面对李杜赋体创作进行比较系统的讨论。李、杜以诗家而兼擅赋体,其赋学思想继承汉代而有所发展,主要是引诗学入赋学。赋体在李、杜的创作定位不同,李白在赋体创作中具有与其诗体创作相近的通过复古而全面突破赋史的宏伟计划,其赋体以讽喻、抒情为主,杜赋创作集中于中年,属于唐人献赋求仕的创作行为,其赋以雅颂为主。但李、杜赋都具有纯正的内容,都有丰富的政治主题。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警幻仙姑赋》不仅单纯地建构了《红楼梦》的小说情节,而且蕴含着深刻的赋学意义。以赋学视角加以考察,从诸本中异文情况可探出该赋在曹雪芹手稿中的原貌。同时,联系清代赋史,也可探究曹雪芹的赋体创作倾向,并将其赋学理念归结为在“师楚”基础上“融古合今”。  相似文献   

9.
论六朝文人故事乐府和其他文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继两汉民间乐府中故事体歌诗的创作传统,伴着时代艺术手法的日益精湛,六朝时期文人袭旧调、述本事的故事乐府创作因日益文人化而走向繁盛.和汉代他体文学对故事体歌诗创作的漠然态度不同,六朝时期的文人故事乐府创作相继得到了小说和俗赋(故事赋)的关注。其关系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1)文人故事乐府和小说的同题多作及手法互见现象;(2)文人故事乐府和俗赋(故事赋)的演唱性功能及叙事手法互见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的创作背景下可创作出水平不同的古代辞赋。其创作背景主要有三种:帝王影响、科举试赋及抒发个人的情感。帝王影响下创作的赋篇作品极多,赋家和赋作都受到重视。科举试赋由于各种条件所限,佳作难见。除此之外,赋家为自己理想愿望作赋或用赋以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却有可能写出动人肺腑的辞赋佳作。  相似文献   

11.
扬雄"诗人之赋丽以则"的赋论准则与批评的失误揭示了汉代赋体理论与创作实践的背离,其四大赋"以颂为讽"的创作模式更揭示了赋体理论在创作实践上的尴尬。扬雄大赋创作的失败及赋论导致的批评失误,是儒学主文而谲谏的诗教观在赋体理论与创作上的反映,也预示着此后大赋创作以颂美为主的历史转向。  相似文献   

12.
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和清代作家曹雪芹,同是大家族的末世子弟,同是写一部家族衰亡的小说,同是把部分家世现实写进小说中去,同是塑造“正邪两赋”的“新人”形象。反映前者对后者自觉的承继关系及小说创作的自身规律。  相似文献   

13.
赋与小说在形态与体格上是貌似大相径庭、实则一脉相承的两种文类,二者在《红楼梦》的时代形成“参体同构”。《红楼梦》不仅援赋作入小说,秉持“远师《楚辞》而近学六朝”的赋学观念,存“隐曲之笔”;更是援引赋法入小说,以“七体”结构小说第五回,以“曲终奏雅”结构小说全篇。反过来,诸篇《红楼梦赋》又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首次以“赋”体完整组织、重写小说,以“赋法”构筑一个新的大观园世界。“赋—说”同构的文体形态分别在小说文本叙事与赋文本敷陈中得以实现。《红楼梦》与《红楼梦赋》二者的成功“互参”,是辞赋与小说试图以“赋法”同构的一个典型范例,在文体史、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叶嘉莹否定《人间词话》的创作目的是对南宋以来的词坛“纠偏补弊”,认为它的目的是“为中国文学建立批评体系和开拓途径”。王国维生活的时代背景、理论修养及《人间词话》的内容显示,其主要精神是游戏,创作目的是缺失的。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最早的公开刊行本是《金瓶梅词话》本,该版本东吴弄珠客序所标的作序时间为万历丁已(1617年),可以认为是刊行时间,距今已经三百七十周年了。曾经有人认为有所谓一六一○年的《金瓶梅》版本,许多专家已证实那仅仅是推想或臆测,只有一六一七年的《金瓶梅词话》本才真正是最早的刊行本。刊行《金瓶梅词话》者为谁?此人即明末小说巨子冯梦龙。寻找《金瓶梅》最早刊行者有一条可靠的线索,就是沈德符《野获编》中的有关记述。沈德符是冯梦龙的朋友,他的记述虽则藏头露尾,却真实地披露了冯梦龙是《金瓶  相似文献   

16.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5月以万历本《金瓶梅词话》为底本出版的校点本《金瓶梅词话》,经过校勘,其衍夺讹舛之处,多数得到勘正,大大便利了对该书的阅读。然而,书中有些地方也还未能做到尽善,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考察研究。我在拙文《读〈金瓶梅词话〉校点本札记》(载《古籍研究》1988年第1期)中,曾对该  相似文献   

17.
清代是古代赋学的集大成期,无论是辞赋创作还是赋论都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赋学的繁荣除了统治者的辞赋创作与提倡外,科举试赋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特别是乾嘉时期,针对律赋创作的疲苶倾向,赋论家提出"以古文为时文"的创作要求,既是辞赋文体自身的救赎,也是应合科举试赋的统治阶级意向的表现,对后期辞赋创作及古代赋学理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赋论强调"丽则"的观念也可以说是统治政策在文体风格方面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8.
赋是一种兼有韵文和骈文特色的文体,宋代赋的创作很兴盛。此外,古代的书目里赋不是单收在集部中的。以宋代书目中著录的赋为研究案例,讨论宋代赋的创作和古代书目赋著录的情况。发现宋赋的题材扩大体现了宋代各类学科各种知识的交叉影响,为我们展示了宋人文学创作的一幅画卷。  相似文献   

19.
词的创作法则新探周云龙同其它文学样式的创作法则、技巧之研究晚于作品本体一样,词的创作法则这片荒地,也是在继作品大量涌现后才渐次开垦起来的。且中国古老的文论习于"评点"(特别是对小说与散文)与"漫话"(如诗话、词话).很少有西方那样洋洋洒洒的系列宏论。...  相似文献   

20.
论唐代辞赋的小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唐代小说对辞赋创作的影响,认为在小说的影响下,唐代辞赋,特别是律赋在题材方面有所开拓,出现了传奇、志怪、神话的内容.在表达手法上,借鉴小说的叙述技巧,使辞赋创作在原有的描写、抒情之外.又有了成熟的叙述手段,而原本比较滞后的形象刻画与环境描写此时也得到了重视,这些都促进了辞赋创作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