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在2013年显现一定程度的失速,主要原因包括奥巴马政府外交受内政因素牵制程度增大,中东问题在美外交议程中的优先性有所回升等。虽然这些限制性因素在未来若干年仍将持续,但不应忽视奥巴马政府落实亚太再平衡战略展现出的务实聚焦、深耕细作等特点,不应低估美国加大对亚太地区政策资源投入、重塑和巩固其对地区事务主导权的决心。中国需认清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力避负担、总体求稳的特点,以及美国在政策资源、信誉度、管理盟友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限制,抓住时机,主动作为,积极促进中美在亚太互动关系的良性调整。 相似文献
2.
张鸿凡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3-17
奥巴马政府新能源战略应美国本土经济需求和能源发展需求而生,也反映了奥巴马政府在能源安全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考量;它的目标明确,步骤清晰;它的执行需要美国社会在人才、技术、资金、立法等方面的全力配合。这场能源政策改革的实行将会推动美国经济发展,改变美国的能源结构,提高美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会影响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及能源发展。中国应通过吸收世界先进技术,争取更多国际合作和调整国内产业政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政府的经济战略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国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基于对金融危机的深刻反思,美国奥巴马政府正在进行经济战略调整。这种调整具体表现在金融政策、贸易政策、能源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方面。尽管受到国内政治生态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等因素的影响,奥巴马政府的经济战略调整还是会取得一定的成功,并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东亚区域合作在经济、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取得较快发展,东亚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奥巴马政府执政后,认识到加强与东亚地区的联系对于恢复和发展美国国内经济,维护美国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平衡中国日益扩大的地区影响,防止美国被边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奥巴马政府希望通过参与东亚区域合作,推动TPP谈判,加强双边同盟关系的政策以达到参与、重塑、主导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的目的。奥巴马政府对东亚区域合作政策的调整削弱了区域合作的向心力,增加合作机制的复杂性,激化了地区矛盾,将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谭海洋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4-48
亚太地区在世界上的地位随着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众多大国利益的交织与碰撞而日趋重要,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亚太的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欧美等世界主要大国都纷纷把战略重心转向亚太,作为欧亚大国的俄罗斯根据其内外形势发生的新变化,也相应地对其亚太战略进行了调整,对外战略开始向亚太地区倾斜。文章从俄罗斯亚太战略调整的背景、意图与表现以及对中俄关系的影响等方面对这一新形势下俄罗斯亚太战略的转变做出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6.
张博文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4(1):27-29
台湾问题是在二战后亚太战略格局急剧变化这一特定背景下形成的.冷战以来,解决台湾问题的外部环境已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因此,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必须把它放到亚太战略格局的大背景中,具体考察包括祖国大陆、台湾、美国和日本乃至东盟、俄罗斯等有关因素,在权衡各方利弊得失的基础上作出明智而又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8.
9.
韩英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9,(4):32-35
亚太战略是俄罗斯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其战略目标的确立同样经历了错综复杂的调整过程。俄罗斯试图通过其战略调整尽快走出经济、政治困境并重振大国雄风。同时,它的这种调整势必会对大国关系和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国际论坛》2018,(1)
台湾是中国领土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与美日等外部势力的干预而出现台湾问题,同时也衍生出了特殊的美日台关系。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着力推动重返亚太战略,其主要内容即是强化与扩展其亚太同盟关系,通过加强其亚太盟友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合作来有效遏制中国威胁,从而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与其他核心利益。在美国亚太战略的作用下,马英九当局的对日政策呈现出典型的两面性。一方面,由于受到马英九当局固有对日认知态度的影响,台日关系出现明显疏远的一面,甚至一度陷入僵局。但是,另一方面亦可以发现在奥巴马政府加紧推动重返亚太战略的背景下,处于美国亚太再平衡结构中的台日关系因应美国亚太利益需要也在某些实务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进展,整体来看台日关系维持着一种冷中有热的特殊微妙状态。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台湾问题的特殊性,美日台关系本质上还是从属于中美日关系的大框架。 相似文献
11.
李艳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6):24-26
20世纪80年代初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国与国之间相互依赖深化。这种 不断深化的相互依赖表现在更多问题领域的进一步相互交织,影响着国家利益的重新界定和国家行为方式。随着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冷战后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由经济领域,发展到传统安全、非传 统安全等领域。相互依赖的发展,使接触与合作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形式,推动着双边关系的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12.
董川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3):54-60
自奥巴马政府2009年上台以来,美国从自身实力及全球战略出发,对外交政策做了调整。奥巴马政府对武力的使用十分谨慎,主张采用外交途径,先通过谈判和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奥巴马政府重视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北约以及东盟等国际组织的关系。其国际组织策略体现在试图发挥美国的重要作用,既利用国际组织又拒绝多边主义的束缚以及重视盟友的作用。针对奥巴马政府的国际组织策略和相关启示,中国应科学制定国际组织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制度和规则的创建,增加对国际组织的支持力度进而获取更多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美国全球战略与早期印美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永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97-103
本文主要关注的,一是二战后的美国对于自己在南亚地区利益的认识和对于印度的认识,二是从1947年印度独立到60年代中期印美关系的发展及其特点.文章指出,美国的对印政策从制定到实施首先考虑的是服从其全球战略,因此随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其行动也必然以"介入"和"撒手"更迭为特点,因此缺乏远见. 相似文献
14.
2014年7月4日,朝鲜正式成立了由国防委员会特别授权的主要是针对“绑架日本人问题”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并开始启动对在朝鲜境内所有日本人的全面调查工作。同一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则宣布解除了针对朝鲜的部分单边经济制裁作为积极回应。不过,日朝关系的一度趋热局面,至今仍然难以改变两国在东北亚地区深处外交困境的尴尬现实。日朝关系出现的诸多新变化,如果从冷战结束后日朝关系史的角度来考察,不过是两国处在与东北亚国家外交关系“寒冷”时期所采取的“抱团取暖”的应急性策略。日朝关系真正步入正常化阶段,尚需较长时日和更多的务实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万亚峰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1)
日本国会通过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及其相关法案《周边事态法案》、《自卫队法修改案》和《日美劳役相互提供协定修改案》等 ,是日本为强化日美军事合作 ,扩大日本在亚太地区军事作用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已引起了中国和周边国家、地区的忧虑不安 ,我们对此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16.
彭春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Z1):99-101
冷战结束后,美一直对其全球军事战略进行缓慢调整."9.11"恐怖袭击加速了美全球军事战略调整的步伐,促使美开始了冷战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军事战略调整.美将亚太地区作为此次军事战略调整的重点,将对亚太安全形势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对中国这个亚太地区大国来说,如何应对亚太新的安全形势,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提高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地位,是中国战略决策者面临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李默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92-95
展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竞争已成白热化的趋势。东北亚博览会作为中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投资贸易型展会已经成功举办过十届,对东北亚地区的区域合作乃至吉林省经济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尽管如此,博览会的营销策划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风险和问题。文章主要通过SWOT分析对博览会所处的环境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几点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