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学森对管理科学的丰富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学森倡导的社会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技术,管理科学是它的基础科学。钱学森从人类活动的广阔视野,从运筹学概括出事理和物理的概念,推动了从研究物质的科学向研究事理科学的转变。同时,他通过对西方行为科学的分析与批判,将伦理学与法学纳入行为科学,拓宽了中国行为科学的视野。从战略科学家的角度,钱学森通过创建系统科学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刍议钱学森科学思想的结构框架和普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学森院士不仅是当今世界杰出科学家,更是科学思想家、人民思想家。在以往所提钱学森科学思想这一大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钱学森科学思想的框架。建议在全国特别是干部和知识分子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性学习;组织编写关于钱学森科学思想的普及性读本与专业性系列丛书;研究与运用钱学森院士成才的成功经验与规律,进行教育试点,以孕育一批科技帅才,广泛培养创新型人才。这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优化与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伽利略奠定了近代实证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他综合性地运用了种种带有逻辑实证主义特征的科学方法,树立了西方经典力学的科学研究传统,为后来牛顿力学的数百年研究暗暗地定下了研究的方向。文章从六个方面分析论证了伽利略科学思想的现代性,这些科学思想进一步成为西方社会文化的重要要素。  相似文献   

4.
钱伟长教育思想的渊源,一是钱氏家族的传统和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对钱伟长的熏陶,二是清华大学、多伦多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名校文化及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叶企孙、吴有训、马约翰等前辈科学的教育思想对他的影响。钱伟长教育思想的形成是中西方先进文化交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系统科学是钱学森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第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门类。他对该门类的学科定位和体系结构做了全面的研究,并提出了比较完善的研究纲领,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系统科学的中国学派。钱学森的系境思想主要来源于他对工程控制论的理论探索和组织指挥"两弹一星"等大型科研工程实战。系统工程、系统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是钱学森系统思想的三步曲,同时他还对系统哲学做了长期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我永远不会忘记2009年10月31日这一天,敬爱的钱学森怀着对祖国人民的无限眷恋之情,静静地走了。正当我悲痛不已,冒着漫天大雪含着满目清泪为他老人家送行的时候,得知他的母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决定再版我的《钱学森科学思想研究》一书的信息,这信息犹如在那皑皑白雪覆盖下的一枝翠柏,吐露出一线生机。令人感到钱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人们仰慕他,渴望从他那闪光的智慧中汲取更多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世代传扬。  相似文献   

7.
王鸿一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西方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社会教育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有力冲击了全盘西化的教育思潮,推动了山东社会教育的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蔡元培在投身新式教育、从事革命活动以及留学德国期间,积极译介和传播进化论伦理观、互助论伦理观、包尔生的调和论伦理学、康德的理性主义伦理学等西方道德哲学。他用西方的价值观与科学方法发掘和探索中国古代伦理学遗产,取得了具有开创意义的成果。他在儒家伦理价值基础上,融合西方价值观和伦理学说,建构了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新教育体系,并把道德教育改革从思想理论层面推向了制度和实践层面。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运用矛盾论、实践论、系统论的观点,创造性地建立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它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情况,其内容几乎囊括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全部知识。钱学森实现了从科学认识论向科技认识论的跨越。他创建了交叉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此外,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战略家、科学家、思想家、系统工程师。他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系统工程、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和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领导中国"两弹一星"研制的科学实践中,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中,都做出了不朽的功勋。钱学森著作丰富多彩,涉及领域广泛,高瞻远瞩,思想深刻。对钱学森的著作进行整理,是进一步研究研究钱学森战略思想前提和基础,是非常有必要和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科技管理思想源起于其工程和科技实践;钱学森以科技实践为基石,以系统方法为理论和工具,务实明断、科学协调、高瞻远瞩,逐渐从科技专家转变为卓有成效的管理指挥家;钱学森是中国管理科学的倡导者,其科技管理思想为中国管理科学增添了宝贵的财富,对管理界来说,是管理思想在科技界的成功应用,对科技界来说,其实质是科技力量的延伸。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战略家、科学家、思想家、系统工程师。他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系统工程、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等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的和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领导中国人们进行"两弹一星"的科学实践中,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中,都作出了不朽的功勋。钱学森著作丰富多彩,涉及领域广泛,高瞻远瞩,思想深刻。对钱学森的著作进行整理,是进一步研究研究钱学森战略思想前提和基础,是非常有必要和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战略家、科学家、思想家、系统工程师。他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系统工程、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和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领导中国"两弹一星"研制的科学实践中,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中,都作出了不朽的功勋。钱学森著作丰富多彩,涉及领域广泛,高瞻远瞩,思想深刻。对钱学森的著作进行整理,是进一步研究研究钱学森战略思想前提和基础,是非常有必要和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4.
钱学森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战略家、科学家、思想家、系统工程师。他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系统工程、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和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领导中国"两弹一星"研制的科学实践中,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中,都作出了不朽的功勋。钱学森著作丰富多彩,涉及领域广泛,高瞻远瞩,思想深刻。对钱学森的著作进行整理,是进一步研究研究钱学森战略思想前提和基础,是非常有必要和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5.
杰出科学家已成为当代综合国力竞争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而关于杰出科学家的评价则对优秀人才的成长、科学精神的弘扬、社会进步的推动有无可估量的影响。钱学森是当代世界著名科学家,有杰出的科学贡献和非凡的人格魅力,然而关于钱学森的评价也存在不同的声音。值此钱学森诞生100周年之际,本文通过钱学森"万斤亩"公案,立足于钱学森思想发展的自然过程和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背景,从资料考证、思想方法、评价基旨等三个方面对钱学森思想中的社会性一面,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解释,并对叶永烈先生的过度辩护提出不同看法,以期复归钱学森先生质朴可亲的自然本色,并通过本文的初步研究,促进实事求是评价杰出科学家的良好学风。  相似文献   

16.
郭嵩焘的“本末”观及早期现代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亚明 《东方论坛》2002,(6):94-101
郭嵩焘通过对洋务活动的反思及对西方文明的探究,指出西方文明具有整体性,有本有末,并从政治、经济、教育等诸多领域探讨了西方各国强盛的根本,他的"本末"论显示出洋务思想向维新思想过渡的特色.郭嵩焘的"本末"观拓展了中国人的文化视野,他关于学习西方、标本兼治的论述,实质上是用"本"、"末"这对传统范畴广泛地探讨了经济、教育、文化及制度等诸问题,在早期现代化求索过程中,在理论上作了创造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的科学救国思想形成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救治国家危亡,实现国家富强的背景下。集中体现在他任北京大学校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两个时期。其科学救国思想的内涵不仅仅是单纯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更是对科学精神的提倡和科学方法的重视。蔡元培的科学救国思想在当前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下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钱学森留存的丰富文献中梳理他在艺术与科技结合方面的贡献:钱学森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关注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与创新。他从思维科学的角度,以系统论为指导分析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意义、方法和策略。钱学森的艺术与科技思想对于当代文艺事业的超前预判、探寻人类形象思维的奥秘以及高校交叉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对系统科学的创建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钱学森确立了中国学派系统科学的研究方向。他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概念,是科学史上重大的理论创新。他独创性地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钱学森指出,未来将会出现第六次和第七次产业革命以及组织管理革命,有关信息网络建设、大农业、人体科学和组织管理领域的研究,是系统科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试论曾国藩的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曾国藩的教育理论及其方法。(一)“隆礼”:曾国藩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旧宿,(二)“西学为用”: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近代化成分;(三)知行并重:曾国藩的教育方法。作者认为,由于曾国藩处在中西文化相互交融、政治风云复杂多变的时代,因而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印记的双重属性,并且在中国近代一部分士大夫乃至下层民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