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从文剧体作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小说家,不过他最初的创作和最早的文学成就中较多地包含着剧体作品。沈从文少年时代培养了浓厚的戏剧趣味,但特定的戏剧观念决定了他较早终止了剧体作品的写作。这些剧体作品是极富于原材料价值的“生活的体操”。其中所包含的不尚修饰的戏剧趣味和天然成趣的喜剧素质,很值得我们欣赏和玩味。  相似文献   

2.
因艺术水平的关系,沈从文的早期创作较少被以往学界所关注。实际上,这批作品对于理解其创作思想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文体演变”的角度,尝试对这些作品进行重新解读,既注意不同文体中的历史信息,也透过演变线索,追溯沈从文在创作上、思想上的进程。本文认为,对沈从文而言,文体的演变是一系列艰苦的习作试验,也促使他对新文学的再生产机制和个人创作道路产生自觉。不妨说,本文是对文学史上的沈从文进行的一次发生学考察。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儿童文学创作评略邰宇沈从文于二、三十年代写下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儿童小说、儿童散文,也有儿童诗歌。他的这些作品清幽、淡雅、惹人喜爱。他以真挚的感情对儿童心理作了细腻的、准确的描绘,读之令人耳目一新。沈从文的儿童小说主要见于《沈从文文集》(...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0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0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0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作是他在外界痛苦、寂寞、压抑中对于自我灵魂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由此,以《七色魇》文集为例,讨论沈从文在40年代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O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O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O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作是他在外界痛苦、寂寞、压抑中对于自我灵魂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由此,以《七色魇》文集为例,讨论沈从文在4O年代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6.
如何认识关汉卿戏剧创作的发展,这是关汉卿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有关关氏戏剧创作年代的考证文章中。尚未涉及他的早期作品。本文通过对《陈母教子》、《玉镜台》、《西蜀梦》、《哭存孝》等四个剧本的思想感情、艺术情趣以及编剧技巧等方面的审视,推断这些作品应为关氏早期的戏剧创作。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沈从文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作家。他的作品丰富、体式多样,而最能代表他创作艺术水准的是他的小说,特别是他成熟期的许多小说。这些小说的结尾留下了许多"空白",这些"空白"既包含着传统的美学意蕴,又体现了沈从文对现代文明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土文学创作中,沈从文的作品独树一帜,显示出与其他乡土作家殊异的风格。沈从文作品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其中尤以湘西乡村社会为背景的小说系列最为动人,而其情感状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初期创作具有明显的试笔性质,就总体而言,是以自我抒写为中心的,这种自我抒写对他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在其抒写都市生存苦闷与皈依湘西乡土的作品中明显地表现出来。从沈从文初期创作的自我抒写中,不仅可以发现沈从文步入文坛的复杂心路历程,而且可以把握到其艺术风格与创作格局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沈从文文学思想倾向的来源及其在创作实践中的表现,揭示了沈从文作品中都市文化的独特视角,试图阐明沈从文文学活动中颇具个性的创作方法和作为都市文化对立面而存在的乡村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并进而指出沈从文文学思想的构成和传统特征。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的文学成就是“乡下人”在城里奋斗的结果,可以说,现实与超越、自卑与自傲交织的心态是沈从文早期创作发展的持久的动力之源,并决定着他作品的基本素质。在对沈从文散文进行历史性扫描中得出一个结论:超越,构成了沈从文心理演进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与师陀:创作个性的自觉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与师陀都是自觉追求创作个性的作家。在创作方法上,沈从文虽然对前辈小说家有所继承,与废名也有类似之处,但他自觉追求个人独特风格,在创作宗旨、创作对象方面都与众不同。师陀同样以风格独特而著称,他反沈从文之道而行之,以揭露乡民乡风丑陋一面见长。解放后师陀按意识形态规范对自己早年某些作品的修改,使其丧失了原有个性,思想艺术价值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3.
就文学的眼光看,在鲁迅和沈从文的创作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同时也为他们自己所看重的,仍是描写各自家乡一隅风俗人情的乡土作品系列。自从走入文坛后,沈从文就始终将笔力凝往于故土湘西,创作了大量的反映故乡人民哀怨悲欢的作品,为此,他赢得了“乡土作家”的称誉。而鲁迅,作为乡土文学的首倡者和“引路人”,已被公认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开山祖。因此,从乡土文学的视角将鲁迅与沈从文作一番比较,应该是有价值的。深挚的乡情和悲悯的乡愁:鲁迅沈从文乡土文学的一个共同基调尽管鲁迅和沈从文在思想、文化、创作风格以及学识人…  相似文献   

14.
谐趣是"以游戏的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戏剧作为一种大众艺术,谐趣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它体现了社会主体的需求意识,另一方面,它是戏剧艺术本身不可或缺的要素。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谐趣打上了深刻的文化烙印。凯尔特文化中的神怪故事、古希腊的人本意识,特别是世俗人本意识、艺术创作中的"模仿说"和亚里士多德的"适度"原则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莎剧谐趣的思想内涵和审美向度,共同塑造了其文化品味。  相似文献   

15.
题材的特异性及作家对它的成功处理 ,是沈从文两部散文集艺术魅力长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作品中人的“牧歌情调”和“乡野幽默”增加了作品的谐趣色彩 ,使之气韵生动 ,但也给判断作品题旨带来困难 ,拨开这层“面纱” ,可见蕴藉的内涵 :湘西历史的重负 ,乡民生命的沉重和可忧虑的生存状态 ,以及作家所给予的人道主义的关怀 ,改造国民性的思考 ,和处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的痛苦和尴尬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著名作家、诗人和剧作家赛福鼎·艾则孜的话剧创作生涯、发展阶段、主要作品的艺术特征 ,探讨其作品的特点、创作风格及赛福鼎·艾则孜戏剧创作在维吾尔戏剧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二、三十年代沈从文固有的文学观念与四十年代文学观念的相互抵触碰撞,使得沈从文逐步意识到个体的渺小与时代潮流是无法抗衡的.他不甘心附和,偶尔也发些偏激的言论,但这些举措对于扭转大的文学观念是徒劳的,对自己的文学观念无济于事,于是在坚守与退让中矛盾重重.本文从沈从文1938--1949年作品的读解入手,以他的生平及复杂人生经历为背景,通过对沈从文特定时间的创作精神和心理探寻,力图敞开一个智者的心灵世界,并展示出在二十世纪中国特定文化语境中,沈从文这一代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心理悖论和精神苦旅.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但他那以湘西乡土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却在中国乡土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划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不仅因为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具有乡土特征的人物形象,对湘西文化风俗和自然美的世界,作了系统地、整体性的描绘,而且在整个的创作中体现着一种全新的不同于其他乡土文学的美学倾向。在鲁迅影响下的二十年代的乡土文学着力于对丑的暴露,而沈从文的湘西乡土文学却侧重于对美的挖掘。  相似文献   

19.
从水之原始意象看沈从文创作的"水"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沈从文作品中心灵外化且有丰富内涵的情结.他的"水"情结与水的原始意象有内在联系,水传达孤独、隔阻、忧郁这一意象与沈从文孤独忧郁的情感相对应,这与作品中传达的孤独感和悲剧性相吻合.水的另一原始意象--女性,也与沈从文创作的女性化倾向相关.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文学史上,法国的卢梭是乡土文学创作的先驱。其后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和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分别用诗和小说创作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乡土文学作品,确立了乡土文学创作。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理论最早提倡者是周作人,乡土文学创作的最早实践者是鲁迅。沈从文创作稍后于周氏兄弟,但他的创作堪称中国乡土文学的集大成者和杰出代表。改革开放后现代文学史研究论文的多项客观数据说明,沈从文已经获得了很高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