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多数人知道、关注甚至“痛恨”中国的户籍制度,大概都是因为中国户政的户口迁移业务。 其实,这多半是一种历史的误会:首先,人口迁移调控任务是短缺经济状态下粮食、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计划管理外加给户政制度的;其次,长期严格的迁移调控确实制造、保护甚至延续了诸多的社会不公,但户政制度充其量只是维护这种秩序的“门卫”,它背后的那些计划管理制度,才是决定 相似文献
2.
如前所述,一方面,中国的户口迁移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短缺经济、计划经济的特殊产物,对于被敌对势力三面包围长期封锁的当时的中国而言,应当说确实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另一方面,这一制度在中国发展史上也确实有过巨大、深远而不可忽视的正面效应:尽快加强综合国力,平稳度过短缺困境,长期稳定社会形势,积极开发落后地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82年和1990年人口普查原始数据对中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特别是从1982年存活到1990年的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家庭总体上正趋于核心化,但就老年人家庭而言,三代户家庭仍然是最主要的居住方式,而且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大,其比例趋向于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户口迁移,是指国内常住人口改变常住户口地址,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划界限,办理了户口迁移手续的迁移。它包括省际之间、县(旗)之间、乡镇之间,以及城镇、城乡之间的迁移等多种类型。解放以后,我国对常住人口的户口迁移,实行了严格的登记管理政策。这是 相似文献
5.
城市,一个颇具魅力的字眼,多少年来在人们心目中是那么的神圣和完美,为能成为城市中一分子,曾令多少人为之竭尽全力。的确,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进入了城镇,便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贫困,然而,在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迈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城市这道美丽的光环也出现了日益增多的暗点,那就是,城镇不仅存在着贫困,而且近年来有着上升的趋势。据财政部估计,我国1989年城市相对贫困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6.
进几年,人们对我国户口迁移政策的议论甚多,提出一些探讨改革意见,从报刊资料看,人们对当今迁移现象的敝端谈得较多,而对户口迁移的功能作用缺乏了解,对迁移的消极作用谈得较多,而对其成因探讨不够;对控制城市人口过严现象谈得较多,而对从严控制的理论闸述不够。诸如此类问 相似文献
7.
经济转型国家有关社会经济指标钟玲编译(中国农业大学外语系北京100094)国家人口(百万)1994(中)1991-1994年均人口增长率(%)1994年预期寿命(岁)1994年人均GNP(美元)1994年婴儿死亡率(‰)1993年中学入学率(年龄组%... 相似文献
8.
人口出生率的迅速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等因素导致了我国人口老化速度加快。据联合国预测,2000年至204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以年平均3%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总人口1.68%的增长速度。人口迅速老化将导致对老年人的赡养系数的迅速上升,赡养系数将由1982年的12.99%上升到2000年的15.97%和2030年的34.79%。随着人口的急速老龄化,养老保险问题已成为日益受到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由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之上建立起来的,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需要进行较大的改革,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深圳市立市以来30年的户籍迁移改革过程进行研究,总结了深圳市户籍改革的推进方式与沿革路线,分析了深圳市户籍迁移制度改革对深圳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口素质提升的作用。本文提出了深圳市户籍迁移改革的四个发展阶段,认为深圳市户籍迁移改革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控制人口规模、提升人口素质、改善人口性别等方面成就显著,其经验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户政制度的演进与改革(一):中国户口管理制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各界评说的“户籍制度”,往往把诸多相关的社会管理制度捆绑进来,其外延比户籍制度本身大。笔者无权改变他人的看法,但又不敢苟同这种认识,因而一般不使用“户籍制度”而使用“户口管理制度”这一概念,因此,“中国户籍制度的演进与改革”也就该是“中国户政制度的演进与改革”。 相似文献
11.
在有关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制度变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主要关注点是市场化改革的优化资源配置作用。文章的论点是,制度变迁不仅改善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配置,还通过提升人力资本的经济回报来提高其激励效率。作者利用47个城市的制度变迁、教育收益率、经济增长率等数据,研究城市经济增长差异,对制度变革的人力资本激励效应进行了检验,初步证实了“制度变革—人力资本回报提高—经济增长”这一假设。 相似文献
12.
1男尊女卑和买卖婚姻是一种封建意识和封建残余,它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1 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是私有制的产物。它的产生及消亡都受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的制约。男女之间地位的相互关系,发展的历史大致经过女尊男卑;男尊女卑;男女平等三个阶段。在原始社会,妇女受到的尊重和威望甚至达到了完全的妇女统治。“通常是女方在家中支配一切;贮藏品是公有的;但是,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再分配手段,是政府最重要的社会政策之一。西方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养老保险在社会宏观调控中的作用,1960-1990年,包括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世界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其政府总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8.l%上升到43.8%,造成这种增长的最大开支项目是养老金、医疗保健、失业救济和家庭福利,其中养老金是最大宗的预算项目,政府公共开支的增量中,有1/4用于支付养老金,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形成了庞大的受养人口。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是在经… 相似文献
14.
转轨时期劳动力迁移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国人口科学》1998,(5)
本文通过计算和分解地区收入及发展水平差异,描述改革以来地区差异的具体特征;并根据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的空间特点,揭示地区差异与劳动力迁移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出农村劳动力迁移以省内为主,跨省迁移中以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转移为主,以及农村到农村迁移具有重要地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十四五”期间,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劳动生产率增速对于GDP增速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经济转型时期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进一步分析,探究其增长源泉。对新古典增长模型进行扩展,并利用各省市1998—2019年数据,对劳动生产率进行回归估计和增长分解。研究的主要发现有:OLS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劳动生产率在产业结构转变期间确实经历了“结构性减速”,但分解的结果表明,这种减速主要存在于低劳动生产率部门,对高劳动生产率部门反而有一定积极作用;回归和分解的结果表明,出口结构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仅发生在低分位处,且总体效应较小;产业结构转变期的资本产出弹性更大,且资本深化仍是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最大动力;教育数量和教育质量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方的水平,目前教育扩张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仍有促进作用;转型期间劳动生产率的分布更加集中,表明省际间的劳动生产率存在趋同,分解的结果表明主要是由要素回报导致的。基于实证分析的结论,未来引导产业结构向生产性服务化发展,进而引导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是缓解转变期经济“阵痛”的重要途径;同时,兼顾教育数量和教育质量的教育扩张将更有益于劳动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16.
经济转型时期“用工荒”现象及其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技能型劳动者的分类界定入手,对不同类型劳动者所面临的"用工荒"现象及其成因机制进行微观视角的分类研究。结果发现,当前的"用工荒"现象包含了多种类型的劳动者短缺,其中非技能型劳动者短缺的主要原因是被扭曲的收入分配比例和无保障的弹性用工模式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供给激励不足,随着企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此类"用工荒"现象将得到有效缓解;而造成技能型劳动者短缺的原因,既包括经济转型发展使对技能型劳动者的需求结构性增长,也有基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的劳动者供给数量不足。技能型劳动者培育过程中的劳资双方行为"协调失灵"、政府职能缺位、社会化培训体系建设滞后和劳动力市场的无序发展等因素都是导致技能型劳动者增长速度滞后于经济转型发展要求、进而导致技能型劳动者"用工荒"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人口已进入老龄化状态,并呈现出城镇老龄化严重、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增速快、老龄化不平衡、速度快等特征。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吉林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资金筹集模式困境、保险程度困境与支付困境这三个老龄化困境。吉林省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应该首先进行战略上的调整,以“重点覆盖、适度福利”为目标,进行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国家统计局在1982年4月30日发表的《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结果的统计公报》中公布了我国1981年底29个省、市、自治区的总人口为99,622万人(未包括现役军人);1983年4月29日的年度统计《公报》中又公布了1982年底29个省、市、自治区的总人口为101,117万人(未包括现役军人)。 以上两个年度末的全国总人口是由公安部根据各省、市、自治区公安厅、局上报的人口统计年报手工汇总提供的数字。它的统计质量如何?怎样检验其准确程度?是国内外人口学界和其他人士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现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海南的实践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曾毅本文首先剖析现收现支、条块分割的现行退休制度的七大弊端,然后阐述海南省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改革的经验以及海口市建立个体经营者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践。本文最后坦陈在调研访谈中了解到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本文所说的经济转变,既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又是指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已基本上结束了前一种转变,目前正经历后一种转变;发展中国家则正经历前一种转变。在我国,前一种转变已经开始。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如何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尽量避免经济转变时期两种生产在层次上不适应情况,同时尽快向第二种转变过渡,这就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问题。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两个组成部分。两种生产相适应可具体分为:劳动力再生产的质与量同生产资料再生产相适应;全体人口再生产同消费资料再生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