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对封建社会“自耕农”的问题,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自耕农”所耕种的小块土地属于“自耕农”所私有,“自耕农”对于所耕种的土地不但有占有权,而且有所有权。因而他们的社会身份既不同于佃耕地主占有的土地的佃农,也不同于明文规定是耕种“官田”的国家佃农。这一类的国家佃农包括“假”公田而耕的农民,耕种屯田的农民,以及耕种官庄土地的农民等。“自耕农”是以耕种自己所私有的小块土地为基础的独立劳动者。对此,我有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2.
非京都规则森林碳汇项目是在京都规则森林碳汇项目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但其与京都规则森林碳汇项目比较更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这也注定了其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非京都规则森林碳汇项目的发展还处于政策推进的层面,从政策推进向法律规制的转向,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就非京都规则森林碳汇项目发展现状来看,确立项目的准入标准和建立碳汇强制交易制度是其法律规制的两大主要问题,也是非京都规则森林碳汇项目健康有序发展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农户的耕地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基于2006CGSS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在耕地使用方面究竟作出怎样的行为选择、哪些因素会影响他们的选择、以及他们的行为选择对家庭经济又有怎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考察是我们认识和理解当前农民与土地关系以及农村经济问题的重要切入点.经验研究显示,农户承包和耕种土地的行为依然属于小农经营,土地和劳动力外出对其土地使用行为选择有影响,而耕种土地仍然是影响家庭收入的主要因素,但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则显示出最大影响.鉴于此,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以及加大对农业生产及农户兼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等政策选择,将对“三农”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封建的統治阶級——地主、貴族和皇帝,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則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沒有土地。农民用自己的工具去耕种地主、貴族和皇室的土地,并將收获的四成、五成、六成、七成甚至八成以上,奉献給地主、貴族和皇室享用。这种农民,实际上还是农奴。”这是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制度是由西周的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制发展而来的。在西周的封建领主制下,土地所有权采取了在封建领主阶级内部逐级分割所有的方式,即:全部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属于周王,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些土地又通过逐级分封的办法,由各级领主世袭占有,从而使各级领主具有实际上的土地部分所有权。在封建领主的统治下,最后交由农民耕种的土地分为公田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解决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两者关系问题 ,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先介绍了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相关理论 ,然后主要以南京市为例 ,分析了产业结构的发展特点、不足及南京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系 ,最后对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资源空间配置不仅影响着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城市功能发挥和可持续发展。当前很多大城市出现了要素过度集聚的拥挤效应,进而引发严重的"大城市病"及效率低下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资源空间配置失衡。本文基于城市资源"供给—需求"、"成本—收益"两个维度,构建城市资源空间配置逻辑框架,进一步阐述城市资源空间配置均衡原理,并指出城市资源供需在空间上的不匹配、不均衡是城市内耗严重、效率低下的原因。以上海市为例,运用定量测算方法发现:上海市核心区和外围区的就业、公共服务资源与人口分布不匹配,导致职住分离和公共资源空间配置失衡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城市资源空间配置,提高城市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提出,再次明确了实体经济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过程中的根基作用,也对城市工业用地的供应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当前工业用地空间保障中的两种策略,文章通过剖析中国城市工业用地的现状,结合中国城市空间资源配置趋势,提出内涵挖潜方式的制造业基本空间保障策略。进一步分析中国工业用地空间配置、闲置土地处置和土地再开发中的制度和相关政策对工业用地集约高效发展的影响机理,提出工业用地配置的市场化改革思路:深化土地“放管服”改革,重构市场主导的产业用地价格形成机制;完善保有产业用地的税收体系,增强税收的土地资源调配能力;推进工业用地产权改革和土地二级市场建设,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尽管从经济学的视野研究该问题的成果不断涌现,但是总体而言,对于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的整体性、层次性以及优化配置的动因机制的研究尚显不够。深入思考发达地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必须科学把握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在工业化、城市化不同阶段所呈现的动态演进特征,理性认识土地资源配置利用现代化对于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作用,系统探索土地资源动态优化配置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政府规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失效而产生的政府治理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环境的保持和发展,不仅直接影响当代,而且间接影响后代.目前我国的居住环境状况不尽人意,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威胁了人们生活健康和安全.而政府的城市居住环境污染规制是低效的.本文根据环境污染规制的理论依据、以及环境污染规制的目标、分析城市居住环境规制污染的现存问题、提出了城市居住环境污染规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客厅和厨房为了防油烟,大都采用移门相隔,使人觉得整洁又美观;卧室和阳台间也有用移门的,可间接借助光源,又分隔成两个区域;卫生间与厨房大部分户主都用移门,这两个地方本身空间较小,用移门可以节  相似文献   

12.
试论苦聪人“和”的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春县倮沙村的拉祜族(苦聪人)在集体经营时,生产逐年上升,而实行土地承包后,他们却重返森林,土地荒芜,经济骤跌。本文阐析了这一特殊民族,特殊现象的原因——苦聪人独特的社会心理:以“内”为主宰,以“和”为圆心,划出一个和睦相处、团结度日的圆,同时又留下无为无欲、安贫乐困的轨迹。对此,作者认为,当今不宜过多人为地去发展该地区的家庭经济、调整其经济形态,而应褒扬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意识,促其意识形态的跨越。  相似文献   

13.
从既结合现代科学又尊重传统的建设性后现代有机思维出发,结合美国现代农业的失误,本文从全球视野论证了中国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在作者看来,发展生态农业的最大障碍是现代思维方式,该思维方式是基于简单、线性的因果关系的,因此只适用于机械系统,而在处理复杂的生态与社会系统方面往往导致混乱。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则推重全局性的和长远的考量,因此它挑战我们在研究生态农业时注重非线性或间接的因果关系;正视大型系统如何影响小系统的行为,寻找复杂的因果关系网络,关注众多不同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农民的传统认识。作者质疑了现代农业中许多根深蒂固的假定,其中包括"土地私有化是灵丹妙药"的观点,认为农田私有并不会明显增加粮食产量,反而会导致更多的土地所有权集中和社会不平等。作者主张寻找第三条道路,即寻找使土地使用权既不完全属于公共也不完全落入私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数以亿计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实现了职业转变,却没有实现身份和居住地的转变,没有实现完全迁移,从而形成不完全城市化现象.不完全城市化造成土地浪费、农业不能集约化经营、农村留守问题、进城农民工角色转换受阻等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的核心是改革户籍、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5.
虽然王室和神庙控制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土地,但私人经济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古巴比伦私人农业经济领域,商品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纳第图女祭司、商人塔木卡乃至政府官员均投入土地买卖活动中,他们并不直接参与土地耕种,其目的是通过土地买卖赚取商业利润。土地的开发利用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制和合伙制,甚至出现了专门负责管理土地的职业管理人。而土地的耕种则采用雇佣劳动,雇主与雇工之间签订具有明确责权利条款的雇佣合同,工资的支付既可采用货币支付也可采用实物支付,但需征得雇工的同意。从土地的买卖、经营、耕种、农业资本的形成等方面看,古巴比伦私人农业经济具有超乎想象的商业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我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是因为母语的影响造成的,即汉语的负迁移所致。通过列举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语篇、句法和用词三个方面分析汉语文化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一、西部开发概述美国大陆广阔无边,殖民地之前,除了沿河森林地带的少数居民和印第安人外,大部分地区荒无人烟。在这荒无人烟的大地上,布满着适于耕种各类粮食作物和商品经济作物的大片土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间河流纵横,为农业和工业提供了丰富的水力资源,同时也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然而,在西部开发之初,移民们的西进过程中充满了艰辛和危险。因为当时的西部尚处于地理  相似文献   

18.
前言最近,一个与发展决策有关且颇具道德意义的议题成了公众关注的问题。开发商,工业的也好,其他产业的也罢,并不住在他们开发的社区里,与那里的居民相比,他们可能较少关注发展造成的影响。显然,是否考虑开发项目的全部影响,取决于是否要天天生活在这个开发项目所造成的后果之中。自我偏爱可能是一种常识,但大量的开发项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如此———得以通过,都是由于天真地假定自身利益不会在发展决策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假定很危险,因为这意味着不会采取措施来预防对不得不住在开发地区的居民所造成的剥削和伤害。实际上,整…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维护其合法权益为宗旨,在这一指导方针之下,我们对(意见稿)形成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一、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方面的思考1郾诉讼主体资格方面(1)本规定第2条将“实际耕种者”列为承包经营纠纷的第三人,我们表示同意。从民法角度考虑,这里的“实际耕种者”可定义为“非法占有”者,因为他既不是该土地的所有权人,也不是承包经营权人,还不是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中的权利人。他对该土地的非法占有可能是恶意的,更多的可能是善意的,即积极利用土地并创造财富。这样的善意或恶意占有关系中,占有人(实际…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区是我国两大生态脆弱区之一,由于自然和人类的因素导致的农地石漠化已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在一般屠能—李嘉图模型中添加劳动力成分,当劳动力空间配置存在粘性时,就可能使大量劳动力充斥在狭窄的土地上,形成农地利用过度密集,达到一定程度会造成石漠化。以广西都安县为例,由于体制缺陷、人力资本不足、社会网络弱势,使劳动力空间配置存在粘性,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狭小的空间,为了生存、发展,他们在狭窄、脆弱的喀斯特土地上的劳动严重超过正常配置,如毁林开荒、大肆养殖山羊、掠取自然植被的藤茎草芒等进行编织、伐薪作为能源等,这些劳动配置都直接、间接地对土地形成过度利用,诱发农地石漠化。因此,政府治理喀斯特区农地石漠化的政策目标应定位在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