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唐朝以后蚕丝业逐渐在太湖地区发展起来.由于北方先进养蚕缫丝技术的影响,蚕丝业较高的经济利益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太湖地区于宋元之际一跃成为全国蚕丝业的中心.明清之际,由于日益突出的人多地少的矛盾、封建国家对蚕丝业的重视和鼓励,以及蚕丝业市场的扩大,太湖地区蚕丝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飞跃,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当地人民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并在生产领域中出现了雇佣关系,贸易日趋繁荣,出现了大批专业化市镇.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束缚,蚕丝业未能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形态. 相似文献
2.
3.
太湖水系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嵩山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2)
太湖水系变迁与当地地质发育历史、三角洲发育过程以及人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整个历史时期内大致沿着三江→湖泊→水网化的方向发展.一、古代三江与太湖的形成太湖平原在大地构造单元上西部属于南京凹陷的边缘带,东部属于江南古陆东北延伸的潜伏带,在第三纪地壳运动的影响下,自第四纪以来前者表现为继续抬升,后者表现为不断下沉,太湖湖盆正处于转折地带.根据钻孔资料沉积物岩性的分析,当晚更新世末期,太湖平原成陆以后,西部山区之水由苕溪、荆溪(古名濑水)等流向平原,苕溪下游大体 相似文献
4.
陈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
1985年5月,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和南京博物院的同志在江苏太湖吴县三山岛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同年12月,有关单位对这一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出土石制品五千余件。这一发现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分布上的空白,把长江三角洲特别是太湖地区的人类历史从新石器时代上溯至旧石器时代,因而被列为1985年我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本文想从对出土文化遗物及遗址古生态环境的分析,来初步探讨大约一万年前,我们祖先在太湖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活情形。一、文化面貌三山岛正式发掘出土和登记的石制品有5263件,其中包括加工成型的石器工具、生产坯件的石核、石片,以及丢弃的废片碎屑等。遗憾的是,除了石制品外没有发现其他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5.
耿曙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
太湖地区的范围大体上包括杭州湾以北的浙江省北部、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市。太湖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化,是1985年发掘的吴县三山岛旧石器时代遗址。其后又经历了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三山岛遗址,与太湖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之间,在文化内涵和时间先后上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空缺,有待于进一步的发现来填补。新石器时代的三个文化,它们不但在文化内涵和时间上,都有着明显前后衔接、继承和发展关系,而且逐步形成了高度发达、富有特色的太湖地区的原始文明。一、太湖地区的原始文明1、三山岛遗址——太湖地区原始文明的开端太湖地区人类最早的活动遗迹——三山岛遗址位于吴县三山岛的西北端。现今的三山岛已于太湖之中,面积仅为2平方公里。原始居民生活在这样一个孤零零的小岛之上,似乎不可思议。实际上,古代太湖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与今天有极大的差别。根据地质学研究表明,太湖底部为一片高底不平的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历史洪水题刻、碑记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人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3)
洪水是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自然灾害,跟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从古到今,广大劳动人民为了生存,同洪水灾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如古代埃及人民,在与尼罗河洪水灾害的斗争中,发现天狼星出现,就预兆尼罗河洪水期即将来临,进而按照天狼星的出现与隐没,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从而奠立了人类早期的文明.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有着这样光辉的古代文化.从很早的时代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给人类社会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历代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四川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在与洪水灾害的长期斗争中,谱写了悲壮史诗. 相似文献
7.
黄锡之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4):104-107
吴地悠久的石文化是吴文化中的组成部分,太湖石文化又是石文化和园林文化中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着重探析其文化内涵和外延应用,指出需维护这一文化瑰宝的应有地位,并使之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徐州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灾害过后往往引发饥荒,给地方民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救荒因而成为当时国家和徐州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灾荒发生后,明清国家和徐州地方政府采取蠲免和赈济等众多荒政措施积极应对灾荒,在减少灾荒造成的损失和维系地方民生方面取得较大成效,其中的方法和手段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世安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4)
恐怖主义并非现代特有的东西,而是历史的产物.人类社会产生后,就有了恐怖主义.在历史的长河中,恐怖主义从个人恐怖主义逐步发展到有组织的恐怖主义和国家恐怖主义.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恐怖主义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发展到了有组织的国际恐怖主义和由国家政权进行的大规模国际恐怖主义.20世纪以来,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威胁人类社会稳定、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宁的祸害.追溯恐怖主义发展的历史,对探索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从根本上铲除恐怖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许兴亚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1):45-49
劳动价值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都是首先用来说明私有财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资产阶级经济学以前的思想家并非没有看到劳动在使用价值和财富形成中的作用。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与历史上劳动人民伦理道德中的价值观,存在相通之处。在近代,启蒙学者最先从理论上把财产权利的起源归结于劳动。把完全凭个人劳动占有的财产以外的财产看做社会公有的,这并非仅是社会主义者的主张。马克思主义者所主张的并不是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来看待的“公平”和“正义”,而是要根除私有财产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根本分野在于是否承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主张把他们的劳动价值论直接应用于社会主义社会,但却并非没有留下研究的余地。我们应当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出发,开展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唐五代时期 ,环太湖地区的苏、常、润、湖、杭五州展开了积极的兴修水利活动 ,主要表现在对太湖的整治、江南运河的整治、海塘的修筑和大量的农田水利基本工程的兴建上。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既大大方便了太湖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通 ,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 ,同时大量荒地的开垦和农田灌溉的保证 ,使得太湖地区成为唐五代最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地。水利建设对太湖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所起作用极其重大 相似文献
12.
申志诚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
一 “独立自主、自立更生”方针,包含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组织尊重各国的自主权;一是各国无产阶级自主地决定自己从事革命和建设的方针,主要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完成本国的革命任务。在这两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历史上无产阶级国际组织都曾有过种种的规定。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13.
高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4)
马克思历史超越理论的历史考察高晋从马克思新世界观确立起到他晚年最后的著作《历史学笔记》,他始终都没有放弃对历史超越理论的探索.作为其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分别就社会发展各阶段、各种形式的历史超越现象作了详尽的考察,这对于我们完整地把握马克思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黄焕山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
在语言方面,价值这个名词原用在有用物上。但它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价值毫不相干。经济学所知道的唯一的价值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经济的萌芽在五千年前,而对商品价值的研究,则只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已有了“值”的概念。他说,在一个人做一件作品时,法律给这位生产者和卖者以同样的警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宝英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107-109
高等教育质量观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古代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崇尚儒雅,塑造人格;现代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从精英到大众,从一元到多元;当代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合规定性、合需要性和合创新性;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领导权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抗战时期国共领导权的历史考察,认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充分的政治领导权和在陕甘宁边区的全面领导权。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面抗战路线对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抗战后期,随着国民党的消极抗战,中国共产党对抗战的政治领导权意义随着抗战的深入而逐渐凸显,促使整个抗战领导权在国共两党间发生了明显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李玉荣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4)
党外人士参政的历史考察李玉荣 一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在第一次大革命期间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时就开始了。但是,党外人士在中共建立和领导的政权中任职却是从抗日战争才开始的,至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它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 相似文献
18.
诗穷而后工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ONG Ben-dong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4)
诗穷而后工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其说虽渊源有自,然明确提出此说的,则是北宋的欧阳修,而这又与北宋党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北宋党争背景下的产物.在欧阳修之后,此说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看法,遂又有其逆命题诗能穷人以及后者的反命题诗能达人等观点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林家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3)
按劳分配原则在我国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分配形式,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又正在被多种分配形式所取代。为此,分析按劳分配的空想性,探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分配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林从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9(2):15-18
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本文运用辨证思维的历史观,以建筑文化为线索,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睦相处,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