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这一理论的研究顺序是:东方专制制度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人类社会由原生形态向次生形态过渡阶段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而对这一理论的逻辑叙述顺序则要倒过来。文章依据马克思自《资本论》创作时期至《人类学笔记》创作时期的有关论述,由对上述二义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主要特点的概述,论证了亚细亚生产方式是有别于“五形态论”所说的五种生产方式的独立的生产方式,从而说明了“五形态论”理论框架内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诸说之误。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所论述的两种生产理论的框架.并不是对马克思一种生产理论的否定、相反,它是对马克思一种生产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的分析,首次揭开了人类历史发展之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为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后来列宁把马克思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概括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  相似文献   

3.
试论毛泽东科技思想及其发展戚本超一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表明,马克思和列宁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曾对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及将来灭亡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进而阐明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终结”是对现实的社会历史依照资本的固有逻辑和文化逻辑做出的主观设定,超越资本主义的历史限度,迫切需要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中获取灵感。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得出了市民社会必然被克服的逻辑结论。而克服市民社会的过程也就是超越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的过程。作为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在典型意义上使得全部历史被合乎逻辑地分成“三个阶段”: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三个阶段与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发展的“三大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具有内在关联。三大形态理论着眼于人的发展状况与解放程度,决定了人类解放理论同时还兼有社会形态的意义,人类解放的进程与社会形态的嬗变实际是同一个过程。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历史定位中,中华民族在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寻求人类解放的一种方式,将为人类社会形态的巨大变迁创造一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需要的平面化及其消除——马克思关于需要异化的理论李文阁赵勇异化是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而关于需要的异化是其异化理论的最精彩部分,它不仅展示了马克思对需要的人的理解,而且丰富和深化了其人的学说,同时还包容着他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及其对未来社会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曾经说过,黑格尔和马克思是现代系统论的先驱。这是因为马克思第一次把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运用于对社会的研究,《资本论》就是马克思运用系统原则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一部科学巨著。把人类社会看成系统,把人类社会的历史视为系统运动,这正是马克思高于他先前的思想家的地方,也是马克思认识人类历史的重要方法。因此,对系统分析方法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作一探索,对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并有效地改变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现状,无疑是一项艰巨而有益的工作。 一、人类社会是完整的发展着的复杂系统 历史唯物主义认…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运用在政治经济学和历史阶段理论中,其安排理论范畴的逻辑次序的依据是不同的,前者是社会的横向结构方面,后者是历史的纵向过程方面。人类历史中的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次序:发展次序和自然次序。马克思的历史阶段理论范畴的逻辑次序,表达的是历史发展次序,而非历史中的自然次序。马克思的“五形态”理论,就是用逻辑的方法对“人类历史”的阶段划分,各形态之间是一种发展次序。逻辑的方法是有其限制的,并只在其限制的范围内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齐敏 《学术交流》2013,(1):26-29
当今中国社会普遍认为,中国社会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这种观念的流行,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有密切的联系。按照这种思维定势,中西方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封建制,但如果我们溯本清源会发现,马克思所理解的封建制在社会实践中有它的历史存在性,与中西方封建制存在着必然联系,与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形态相去甚远。因此认真分析马克思封建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把握马克思所理解的封建制理论精髓,十分必要;同时对中国社会"泛封建化"问题的深刻反思,彰显马克思唯物史观中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的多维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为人类谋求解放的理论其形成同共产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同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理解直接影响着他的哲学的发展和表述 ,而他的哲学观点又成为论证和进一步阐发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依据。正是在这种哲学与共产主义密不可分的联系中 ,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 ,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从历史观的高度科学地阐明了共产主义是与历史发展相一致的变革现实的运动 ,只有实践唯物主义才能达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8,(6):5-8
本文从马克思对社会发展的认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内涵、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特点三个方面探讨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过程的认识、理解和研究基础之上。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还包括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内涵。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特点是,其一,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宽阔视野阐述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裂。其二,强调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是新社会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古今哲人不懈求索的斯芬克斯之谜。对它的沉思,不仅经历了踟蹰徘徊的漫长过程,而且伴随着血和火的历史。在这荆棘丛生的领域中,马克思独辟新径。他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及研究方法成为人类自我认识的宝贵财富。 黑格尔曾说过:方法,是一切哲学体系的灵魂。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考察,只有从方法论的高度,才能把握其要义,领会其创新,才能将它作为探索的指南。而不是真理的终结;才能把它看成是人类不断自我认识的科学,而不是当作奉若神明的信条,然而,在马克思浩瀚的文海和迅疾的思想进程中,要确切地把握其中所蕴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人类发展的理论,它强调劳动在社会形态中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教育改革的纲领,它的注意力集中在把劳动看作生活中的主要任务、现代社会中的阶级的需要。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他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观点提出学校与工作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丰富的现代化思想,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动力、道路和未来发展趋势,在我国现代化建设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探析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价值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爽 《学习与探索》2006,3(5):14-16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马克思在回答俄国民粹派革命家维·伊·查苏利奇关于俄国革命道路问题时提出的。这个设想与马克思对欧洲革命道路的设计师完全不同。当马克思把自己的视线和理论研究重点放在欧洲历史视阈中时,他指出欧洲历史形态的更迭是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当前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而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所替代,人类历史的史前时期结束,真正的人类历史开始。正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是欧洲各国正在经历着的社会形态,所以,摆在欧洲人民面前的革命就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奴隶制国家是在漫长的氏族战争中,通过暴力的征服而形成的。它在天然的地域范围内,以氏族的兼并和血缘的吸收来划分居民,并经过一系列阶段而发展成为以中国农业文明和血缘宗法关系为坚固基础的次生国家形态,即一种氏族国家。而宗法制潜埋在中国政治结构的深层,在中国国家发展过程中逐渐沉淀为国家的亚政治结构。它与中央集权制的主体结构共同支撑着古代中国这一独特的亚细亚形态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王干才 《唐都学刊》2003,19(1):98-104
马克思开创的实践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它既不是单纯的自然界的"独白",又不是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而是直接根源于人类现实的实践活动,并历经萌发、酝酿诸阶段,最终得以在马克思及其后继者创造性的理论活动中形成和确立。  相似文献   

17.
今天看来,已经没有人能够否认,马克思所建构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探索历史领域奥秘的里程碑。自19世纪中叶诞生以来,它一直深深影响着人类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而进行的伟大革命实践,然而,必须承认,这一伟大理论的真实意蕴和本质精神并不是昭然若揭的。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关于它的理解还存在诸多的形态和范式,如传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范式、西方马克思主义范式、西方马克思学范式等不一而足。随着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早期思想和晚期思想的深入挖掘与研究,尤其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一文本的问世,…  相似文献   

18.
赵民 《社科纵横》2007,22(12):119-120
科学的实践观和科学的社会革命理论是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规律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优秀继承者深入研究革命斗争实践,阐明和发展科学的社会革命理论的过程,正是确立、坚持、丰富和发展科学的实践观,形成、拓展和加深人类真理性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已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很有必要,它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更加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为此,本文拟就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核心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和命运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马克思晚年致力于东方社会研究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马克思、恩格斯倾其一生,都在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并试图探索…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思想的核心既是建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正是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完成了哲学革命,确立了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出发阐释人类历史的基本原则和理论结构,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创立则使政治经济学批判超越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而成为一种社会历史批判.从宗教批判到对国家、法和政治的批判,再到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构成了青年马克思宗教批判的第一重逻辑;而从宗教批判开始的对黑格尔和整个近代西方形而上学的批判,则构成马克思批判哲学的第二重逻辑.无论是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还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马克思始终是围绕着现实的人及其生存危机展开的.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了人的对象性的本质,将人自身的存在理解为一个在对象性实践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过程,这同时也就是现实的生活世界的生成过程.一般形而上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三者是统一的,共同构成了马克思唯物史观,脱离三者任何一个,都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思想.通过批判分析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实现了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系统化,使之成为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的科学理论.马克思在整个政治经济学批判之中始终贯彻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资本论》的逻辑所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经济结构,而是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全部的历史过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