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逻辑心理主义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认为逻辑的规律以心理事实为基础,或者是从心理事实得出来的,将逻辑归于心理.随后,逻辑心理主义遭到了哲学家弗雷格、胡塞尔等的激烈批判,力图将心理的东西从逻辑中驱逐出去.反心理主义的运动,使心理主义在逻辑中全面溃退.但随着认知科学与心灵哲学的兴起,不少人又重新审视心理与逻辑的关系,提出主观...  相似文献   

2.
认识论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是知识的有效性的根据问题。这个问题从十九世纪中期以来,得到了西方哲学家们的充分重视,其集中表现是从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初期开展的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的论战。有一种普遍的误解,即把反心理主义等同于逻辑主义,从而把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的论战归结为心理主义与逻辑主义的论战。其实,反心理主义运动中还有重要  相似文献   

3.
逻辑中的心理主义认为逻辑词汇的语义学内容在某些方面具有人类心理的某些特征。本文讨论了心理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反心理主义的基本论证。本文认为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之争事实上反映了对人类理性和逻辑之间关系的不同看法。从人类理性与逻辑之间关系的角度看,逻辑是理性动物的一种认知构造,而理性动物本质上是一种逻辑动物。逻辑是内在的心理的,而人类心理是内在逻辑的。在此基础上本文阐发了一种逻辑认知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4.
历史地审视逻辑哲学的两个主要流派——逻辑心理主义和形式主义,两者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的人类思想史上都有重要意义,不仅激起很多重要的讨论,也孕育了无数崭新的理论和方法。详细梳理心理主义的理论历程,可以看到在现代哲学反本质主义的挑战之下,人类思想家寻找"确定性"——不论是恒常真还是稳定的心理状态——的努力逐渐被寻找仅具有局部解释力的理论以及对交往理性的强调所取代,这两个流派之间的争论必将变得无足轻重。  相似文献   

5.
夏巍 《理论界》2007,1(5):162-163
胡塞尔《逻辑研究》的第一卷反对了当时在哲学界和逻辑学界占统治地位的心理主义观点,奠定了现象学理论的基础,本文围绕第三章关于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的论战,揭示出心理主义所持的观点——心理学是逻辑学的根本基础的荒谬。  相似文献   

6.
在先秦逻辑思想中,孔子正名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正名以正政"是其逻辑前提和逻辑结果的统一,体现了求真与求善的两种精神.求真精神追求了正名思想的"逻辑真",求善精神追求了正名思想的"伦理真".孔子正名思想的逻辑观有着鲜明的伦理化倾向及特殊的历史作用,对构建当代合理的国际关系与文化交往,也有着不可忽略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洛采是19世纪德国哲学史上重要的过渡性人物.他创造了"有效性"概念,从而成功地消除了从柏拉图以来困扰哲学界的观念的"实在性"问题;利用这个概念,他成功地区分了思维过程和思维内容,把判断而不是概念作为逻辑的核心.他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心理主义,打破了近代哲学区分主观和客观、唯心和唯物的简单化哲学方法.这些思想成为现象学和分析哲学的共同源头.  相似文献   

8.
作为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的中国的墨家逻辑,既与西方逻辑存在相通之处,又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墨家学派在论证其兼爱学说的过程中,应用了前提不必真实的推论,这与西方关于推理的前提不必为真的思想如出一辙,但墨家逻辑理论本身却要求推理论证的前提必须为真实,这表明墨家逻辑在理论层面上尚属于一种论证逻辑或非形式逻辑,没有能够进一步发展出推理的前提不必为真的纯形式逻辑理论.  相似文献   

9.
维特根斯坦与胡塞尔都由早期的心理主义的立场走向了排斥心理主义、批判经验主义的立场.二者的意向性理论及对"意义"问题的关注,最后都归旨于对人生意义和生活的关注,从中可以看到维特根斯坦与现象学的相互呼应关系、分析哲学向唯理主义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也谈无"是"即无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左立 《学术研究》2007,1(11):23-29
如何看待"是"对逻辑的影响,这不仅是一个中国逻辑史研究的问题,也涉及到一些重要的逻辑哲学问题。本文考察了"是"字在传统词项逻辑理论中的作用,分析了逻辑与语言的关系,阐明了古汉语中没有"是"对于中国古代没能产生类似于西方传统词项逻辑理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于逻辑自身的"循环论证"问题,是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内部几乎必然存在的现象,而要化解这一矛盾,在逻辑自身是无法解决的,必须跳出逻辑自身的圈子,从逻辑之外寻求化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胡塞尔在他的早期现象学中,通过分析、批判心理主义逻辑观、19世纪末以来的最新的经验主义逻辑观以及纯粹逻辑语法学的逻辑观念,对逻辑的本质作出了现象学的诠释。  相似文献   

13.
无"是"即无传统逻辑:"是"的僭妄——答王路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是"即无传统逻辑,这是从王路先生的"是"即传统逻辑的核心等观点必然得出的错误结论."是"既不是传统逻辑的研究对象,又不是传统逻辑的逻辑常项,而只是组成三段论的逻辑常项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语言要素,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把亚里士多德逻辑王国中一个如此卑微的"是",崇拜为传统逻辑的"核心",只不过见证了"是"的僭妄.  相似文献   

14.
评周相录的"逻辑"与"利刃"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是否舍乎逻辑,要考察最终推出的结论是否更合理或更接近真实的面貌.周相录认为"<(长恨)歌>是一把解剖封建制度的利刃",提出了耸人听闻的"利刃"说,无视公元9世纪的社会环境与白居易忠于皇室的主观因素及<长恨歌>"婉丽多情"的文本特征,完全不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与艺术逻辑.周相录指责<白居易<长恨歌>研究>提出"有情"婉讽主题不合"逻辑",主要指责是,把"<长恨歌传>版本考略"放在综述部分讽谕说后面有问题,综述部分分类不合"逻辑",在介绍讽谕说、爱情说的时候涉及到双重、多重主题说等,本文针时这些指责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5.
语用逻辑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用逻辑有别于语言逻辑,前者与语境的关系更为密切.语用逻辑是语言运用过程中的逻辑,是逻辑的内在机制支配下的语言语用.当下有关语用逻辑的研究还处于未成熟阶段.有关语用逻辑的研究的基本的理论前提是:"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言语"与"思维"的关系.语用逻辑以"言语"与"逻辑"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语用逻辑在学科归属上是语用与逻辑交叉而成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语用逻辑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逻辑与本体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形而上学思想的基本动机就是力图为各种事物和理论提供一种统一的图景或综合的框架,使我们经验中的事物多样性和观念中的理论复杂性能够在这个框架内依据某些普遍原理得到解释.一种本体论的逻辑观就是基于这样一种形而上学的思考.按照这种观点,对逻辑对象的适当追寻应达至对存在对象的适当追寻,对逻辑性质的适当考察应达至对存在性质的适当考察,因此本体论是逻辑的基本预设,而逻辑则阐明了一种本体论模式,它描绘实在最一般的面貌.在本文看来这种逻辑哲学观是难以成立的,它在几个主要论点上都与现代逻辑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且这种观点也不能产生有关本体论的实质性理论.现代逻辑是一种形式本体论而不是事实本体论.本文将对本体论的逻辑观以及与之相关联的逻辑中的心理主义与发生学作简要评述,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一种形式本体论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7.
解析弗协调逻辑容纳"真矛盾"的逻辑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弗协调逻辑是一种可以容纳"矛盾"的非经典逻辑,但它只是要容纳那些不会导致系统不足道的"真矛盾".论文在详细阐述弗协调逻辑容纳"真矛盾"的核心逻辑机制的基础上,对逻辑真理观进行了逻辑哲学层面的反思,并明确提出:传统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的真理都是具有严格相对性的,而弗协调逻辑的真正哲学价值不在于它自身特异的逻辑性质,而在于它自觉贯彻了逻辑真理的这种严格相对性.  相似文献   

18.
"概论"部分在《反杜林论》中处于总纲的地位,因为它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部分从逻辑结构上看,恩格斯主要讲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三个问题,一是讲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二是讲唯物辩证法的创立及意义;三是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历史.在详尽解读了这部分的逻辑结构后认为,"概论"部分的逻辑结构安排是十分严谨的,因为它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之要求.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去解读这部分的逻辑结构,有助于克服学术界的浮躁风气,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1卷"纯粹逻辑性导引"中完成了两项重要的准备工作:第一项工作是对具有观念对象和观念真理特征的意义构形(Sinngestalt)本身进行了纯粹的把握,即提出了现象学意义上的纯粹逻辑学观念;第二项工作在于,对所有经验主义或心理主义将思维行为的心理学内涵与逻辑概念和公理混为一谈的做法进行了斗争。通过再构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1卷中所阐述的这两个思想,可以重现百年来时代精神的变化,并且重提理论理性的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外关于科学哲学和科学逻辑的研究中,人们论争的一个重大问题是:科学发现的逻辑是可能的吗?有人认为,科学发现逻辑是存在的;有人则坚决主张,科学发现既不接受逻辑分析,也不需要逻辑分析,科学发现是非逻辑的过程.为何有人会否认科学发现逻辑?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对"逻辑"一词作过于狭窄的理解,是有些人否认科学发现逻辑的首要原因.有人认为,如果科学发现逻辑是存在的,那么这里所说的"逻辑",就应是指有一组规则或原则,根据这些规则或原则,人们就可以必然地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在此,"逻辑"实际被规定为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