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成大在徽州期间心情较为苦闷,其作品渗透着浓烈的悲剧意识,主要体现在个体孤独感、价值空没感、生命无奈感上,这些种种的愁绪抑郁相互交织让他倍感失望,心情极度沮丧。但此时的他也找到了许多消解方式如通过游赏山水、参禅悟道、借酒浇愁等让心中的悲剧意识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排遣,并未因此走上消沉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苦闷是人的主观与客观不能统一时所产生的一种抑郁情绪,是人心理失衡的一种表现。这种情绪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一般地讲,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世界充满了矛盾,人的苦闷的产生也就是必然的了。具体地讲,人在生活中可能偶然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这样,苦闷的产生又是偶然的。人们不断地遇到矛盾,不断地产生苦闷,又不断地解决矛盾,从苦闷中解脱出来,达到新的心理平衡,这大概也算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吧。  相似文献   

3.
元和五大贬谪诗人除柳宗元葬身贬所外,其余的韩愈、元稹、刘禹锡、白居易四人历经磨难后都陆续返回朝廷。他们回朝后的心态,以苦闷的变化为中心,大致可分为淡化、延续、沉潜三种类型。其中韩愈、元稹属于苦闷淡化型;刘禹锡属于苦闷延续型;白居易属于苦闷沉潜型。  相似文献   

4.
19世纪初,欧洲各国风起云涌地展开了反对拿破仑的民族解放运动,并最终推翻了拿破仑的统治。然而,战争的结束给人们带来的不是民主与自由,而是失望和痛苦。在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屡次失败,封建的复辟、专制的黑暗统治以及“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消失,使欧洲知识分子感到迷惘和苦闷,普遍产生了仿徨、消沉的情绪。欧洲浪漫主义文艺思潮正是在这样一种复杂而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由于当时知识分子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思想情感上的差异,加之对待革命与现实生活的态度不同,故决定了浪漫主义本身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浪…  相似文献   

5.
做了12年班主任工作,我深感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要使班级班风正,学风好;要使学生进步快,成绩好,必须注重班级阳光心态的建设与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心态即心理状态,分为积极的心态(又叫阳光心态)和消极的心态。阳光心态是一种鞭策自己、战胜自己的良好心理素质。阳光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它像花苗,孕育着生命之花绽放的希望;它像雨露,能使生命之树郁郁葱葱;它像净化剂,能使人的心灵展翅高飞。它使人看到的是事物好的一面,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保持进取的旺盛斗志。消极的心态则反之,它是一种使人意志消沉,破罐破摔,不思进取的不好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杨小岩 《江汉论坛》2004,(3):112-113
卡夫卡生活在19世纪末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前夕,资本主义社会触目惊心的“异化”现象使他思想上感到极大的苦闷和孤独,而他又找不到摆脱苦闷和孤独的道路和方法,这样加重了他的苦闷和孤独,他的小说正是这种苦闷和孤独心境的充分的艺术表现。卡夫卡既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异化”现实的揭示者,又是这种“异化”现实的牺牲者。  相似文献   

7.
文学在非理性、理性和超理性三个层面上分别对应了人在感情上宣泄负性情感、回归社会秩序和审美的三种本质需求。文学创作在这三个方面满足了中国现代不同气质、不同苦闷形态的作家的需要。客观上都起到了引导作家脱离苦闷心态的作用 ,避免了苦闷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危害 ,对作家的非常态心理起到了修复、疗救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涌动与“沉沦”——郁达夫小说性爱主题的人文意义郝亦民郁达夫的小说,被称为贯穿着“生的苦闷”与“性的苦闷”两大主题。而对于生的苦闷与性的苦闷的深刻体验,也正表明了现代人个体生命意识的最强烈的觉醒。首先,“生”当然是个体生命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它以“...  相似文献   

9.
关于《野草》与鲁迅对《苦闷的象征》的翻译,已有的研究焦点多集中在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对鲁迅《野草》的影响上。对于鲁迅翻译的《苦闷的象征》与鲁迅创作的《野草》在翻译意图与创作意图、翻译策略与创作策略、翻译风格与创作风格的互文性关系却一直没有人涉及。事实上,鲁迅的《苦闷的象征》的翻译与《野草》具有非常明显的互文性。在翻译与创作的意图上,二者都在借苦闷的表现呼唤健全的人性。在翻译与创作的策略上,二者都倾向于与理想读者的对话。在翻译与创作风格上,二者都呈现出了艰深、晦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试论悲剧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悲剧性” ,是对悲剧本质的美学阐释。悲剧是人生灾难与厄运的演示 ,悲剧主人公的遭遇是悲惨的 ,使人怜悯与恐惧的 ;但悲剧的精魂却是主人公面临灾难与厄运时表现出的那种不向命运屈服 ,敢于同邪恶势力抗斗的人性精神与生命活力。这就是悲剧的美学本质。因此 ,真正的悲剧并不使人消沉、悲观 ,而是给人以精神上的振奋与鼓舞。应积极提倡、鼓励而不是限制、拒绝悲剧创作  相似文献   

11.
莫言的新作《生死疲劳》体现了对佛教的慧悟.作家揭示了苦难永在、轮回不息、万物皆空的人生本相,这表明了他对人的本体性特点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佛教的原旨有了不少超越:苦难虽然永在,但苦难又使人得以升华;轮回虽苦,也难以挣脱,但轮回表明了生命的永恒及众生平等;幻灭虽常常使人消沉,但也能使人胸怀大度、抵达至高境界.可见,莫言虽身陷红尘,但佛的慧根也不低于千年古刹里的世外高僧.  相似文献   

12.
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容易积攒一些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反应在表情上就是眉头紧锁、焦躁不安、做苦瓜脸,久而久之,可能形成"表情暴力",使人际关系变得压抑苦闷。"表情暴力"害人害已不久前看到一个笑话:孩子每次看见爸爸下班回  相似文献   

13.
凌医生 《家庭科技》2014,(11):36-36
近半年来,我经常凌晨四五点钟就醒,有时候甚至两三点钟就醒,之后就无法入睡,导致每天的精神状态很差,感觉身体很疲劳,越来越容易生气。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广东黄女士由于睡眠质量很差,人觉得疲劳不堪,导致不想起床,即使勉强起床,也是心身状态极差,使人疲劳、消沉、郁闷、无奈。长期这样就要注意了。不少抑郁症患者凌晨四五点钟就醒,有的可能还更早。  相似文献   

14.
<正>不管人们愿意与否,人类实际上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宣传的时代。社会的宣传与群体的宣传、政治的宣传与经济的宣传、真理的宣传与谬误的宣传等等,相互作用又相互矛盾,汇成一曲声势浩大的交响乐。不同思想体系、不同目的、不同风格的宣传往往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有的催人奋起,有的则使人消沉;有的给人指点迷津,有的则扭曲人的理性。尽管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宣传史,但是,关于宣  相似文献   

15.
莎菲自诞生之日起,一直是人们叙说不尽的话题,那么莎菲何以具有如此永恒的魅力?莎菲不但具有反封建、个性解放的表层时代、社会意义,而且具有丰富的内蕴.她表现了人类生存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精神的追求及由此产生的苦闷.完美爱情的理性追求与性的欲求的矛盾导致了她"性"的苦闷;渴望沟通,渴望被理解而不得导致了她"心"的苦闷;女性独立人格的追求与传统封建文化和现代都市色情文化的矛盾导致了她"女性"的苦闷.莎菲以其丰富的多层面价值与意义,使其具有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正近两年,孙淼疲于应付繁忙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务,心情苦闷,郁郁寡欢,经常向周围人诉苦,抱怨自己过得一点也不幸福。前段时间,闺蜜向她推荐了增进自我幸福感的方法一写感恩日记。孙淼坚持"四步法"练习写感恩日记。首先,及时记录,每天抽  相似文献   

17.
尼采的上帝与福柯的人有着奇特的亲缘关系,既是双生兄弟,又彼此为父子。上帝死了,人也同时消亡,在解构了上帝和人的同时,人的真实得以显现:体验生命的过程,而不追究它的实质和归宿,敢于承担自身的无意义而不消沉衰落,这正是生命的骄傲。尼采与福柯对关于成为自己的训令抱着十分认真的态度,他们使自己的生活成为一种典范———不是真实的典范,而是追求真实的人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2001,(4)
卢红在《广西社会科学》2 0 0 0年第 6期撰文《柳宗元被贬后的心理分析》 ,指出 ,近期 ,有文章提出“柳宗元被迁谪后至死的 1 4年中 ,精神状态一直是一蹶不振”的论断。面对参加革新被贬 ,是其人生目的和政治理想即通过仕途推行政治革新、谋求社会进步的动机受到障碍、遭到失败 ,柳宗元悲愁满腔 ,极度苦闷 ,情绪复杂 ,但他的积极济世之心并没有就此消沉而走上颓废崩溃之途。他始终坚信自己和王叔文等所实行的政治改革是正义的 ,是符合国家和百姓利益的 ;是保守势力对人才的迫害 ,导致自身的悲剧命运 ,而非所坚持的理想信念出了差错。于是 ,…  相似文献   

19.
普希金与莱蒙托夫都是19世纪上半叶伟大的俄罗斯诗人.虽然是同时代的诗人,但两者诗歌总体风格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前者的诗歌充满活力、乐观向上;而后者的诗歌带有一种忧愁、悲伤的基调,大都反映寂寞、孤独、苦闷、消沉、走投无路),具体涉及某一创作主题,他们的写作手法也是不同的.本文就两位诗人部分诗歌作品中所体现的"时间"问题进行探析,从两者对时间的"过去"现在"的对立、抒情主人公与诗人的时间经历表现、时间顺序安排、时间问题的哲理思考、时间的表现手法、表示时间的常用词汇等几个角度来分析、解读两位诗人部分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20.
李蹊 《晋阳学刊》2003,(1):65-69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对《诗经》的文学阐释,陷入了经学的框架.本文则认为《诗经》的文学性往往表现为对很难解释的人性复杂性的苦闷,而这种苦闷是人类永久的共性和普遍性;《诗经》作为人的"类"觉醒时期的文学所表现的只能是"类"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