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一体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皖江城市带基于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形成产业一体化,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城市间的融合度进一步提升。本文从皖江城市带的定义入手,分析了皖江城市带目前发展现状,对其优势产业与相关的行业进行分析,分析了皖江城市带产业一体化思路,主要包括:区域一体化合作等;还分析了目前皖江城市带产业一体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城市带产业一体化品牌缺失等;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提出皖江城市带产业一体化的主要策略。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相关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决策》2010,(11):I0020-I0020
安徽打造“实践金融创新平台”,迎接中外资金融机构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成立。安徽省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安徽省常务副省长孙志刚表示:“安徽要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作为实践金融创新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3.
王运宝 《决策》2010,(4):14-19
如果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比做一条巨龙,那么承担着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模式的集中区,就是巨龙腾飞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4.
示范区脉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比做一条巨龙,那么承担着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模式的集中区,就是巨龙腾飞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5.
看点     
《决策》2012,(6):14
青年编辑走皖江5月22日至26日,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组织了"青年编辑走皖江"活动,30余家省直新闻出版单位的编辑从皖江流经安徽的最后一站马鞍山起步,溯流而上,依次走过芜湖、铜陵、池州和安庆五座城市,感受皖江城市带生产建设一线最鲜活的气息,见证承接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发展的双重腾飞。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0,(4):18-18
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作为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获批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给作为皖江城市带的桥头堡和排头兵的无为县带来了新的重大契机。在立足无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工具,全面考量了无为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无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王运宝 《决策》2014,(5):29-31
4月,科技部公布2013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合肥知常光电科技公司吴周令、龙讯半导体科技公司陈峰、艾可蓝节能环保科技公司刘屹、安徽森泰塑木新材料公司唐道远等8人,入选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他们处在安徽创新团队的第一方阵,而且公司主体都在皖江城市带。  相似文献   

9.
2010年1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正式被国务院批复,标志着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地区发展战略。规划批复四年以来,示范区的各项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在向着预定目标迈进。文章基于《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13年安徽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对皖江城市带各城市的区位商进行了实证分析,经计算得出各城市的优势产业组合,并据此提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进一步更好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决策》2011,(5):I0020-I0020
自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以来,凤阳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强领导。创新体制机制.通过一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凤阳县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园区经济成为凤阳县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  相似文献   

11.
《决策》2011,(6):I0024-I0025
庐阳区,以合肥老城区为主体,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可谓皖江的“核中之核”。一方面,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为庐阳区加快建设现代化核心城区和全省首善之区带来重大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庐阳区作为“核中之核”,对于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决策》2010,(6):I0018-I0018
池州地处皖江南岸,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皖南吲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达8272甲方公里,人口160万,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伴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安池铜省直管集中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池州已然成为一块开放的热土、投资的沃土和人居的乐土。  相似文献   

13.
《决策》2011,(6):I0032-I0032
安徽工业大学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于2009年12月19日正式成立。中心的宗旨是追踪国内外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的理论前沿,及时把握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和新动态,重点研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决策支持,努力将中心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水平研究咨询机构。  相似文献   

14.
《决策》2011,(5):I0014-I0015
八百里皖江激越澎湃,2487平方公里宁圈大地春潮涌动。 伴随着时代的节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此,一片神奇的区域,点燃了人们一份豪迈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张祥安 《决策》2010,(10):I0010-I0010
江南产业集中区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设立的省直管开发园区。园区南依九华山,北临长江,东接铜陵市区,西连池州市区,规划面积216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6.
《决策》2012,(6)
5月22日至26日,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组织了“青年编辑走皖江”活动。30余家省直新闻出版单位的编辑从皖江流经安徽的最后一站马鞍山起步,溯流而上,依次走过芜湖、铜陵、池州和安庆五座城市,感受皖江城市带生产建设一线最鲜活的气息。见证承接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发展的双重腾飞。  相似文献   

17.
《决策》2011,(6):I0026-I0026
自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批准实施以来,和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主场、主角、主动姿态,抢抓机遇,迅速行动,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处于高速发展机遇期,作为国家唯一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域——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更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呈现井喷发展态势。其间大江南北最为抢眼的一颗明星,当属区域发展领头羊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其被台湾《联合报》誉为皖江火车头。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1,(6):16-17
2011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区规划》一周年。作为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1,(3):27-27
2010年初.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全国首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规划。为推进示范区建设,相关配套政策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