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础。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惟一规定。事实上,马克思从来都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的统一。只有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中全面去考察和研究人的本质,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1928年,高尔基首创了“人学”一词。“文学是人学”一语则是苏联人的研究著作中的提法,我国人转引时,误把它作为高尔基的原话。于是,“文学是人学”也就被视为一种“经典”了。“人学”作为“文学”的定义是否科学呢?我国学术界至今仍存在着分歧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作为定义,“文学是人学”是欠科学的。因为,研究人的学问学科繁多,不但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人,自然科学中的某些学科,如医学、生理卫生学、人类学以及人种志学,还有心理学、精神病学等也都是研究人的。文学不属于任何科学,只是文艺的一部分。高尔基从首创“人学”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学的性质,学术界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可称为“人学——科学说”,认为人学是关于人的综合性的科学理论。这种观点最大的问题是很难解释所谓“综合性”。在科学史上,已发展出一系列以人为对象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学是不是这些学科的总和呢?持这种观点者最后不得不把人学定义为“一门社会科学”。他们说:“由于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但由于自然属性只是人的自然前提而不是人的本质属性,而且人的自  相似文献   

4.
雷红霞 《人文杂志》2005,1(3):12-15
对西方近代人学思想的研究,是国内学术研究的薄弱环节。以科学为基础的近代理性人学,高扬科学与理性的旗帜,把人看成一个求真的理性存在者,视理性为人类共有本性,它区别于兽性,接近于神性,集真与善于一身,在获取真知发展科学的基础上达到人类理想境界。以理性为基础的各种人性思想,把人看作自然的存在物,但忽视了人的社会历史发展,有些哲人注意到人的社会性,为马克思主义人学提供了思想资料。近代哲人都强调人性的精神性即理性,注重理性的价值与功能,但在其来源与本质上,却因本体论分歧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人学是21世纪的显学。它是当代哲学热点的概括和对未来哲学发展的展望。但是,现代西方哲学历来就是用人道主义来同马克思主义作对的,并由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制造了所谓的“以科学名义”“抛弃了道德方面的东西”,“否认人类的价值具有推动的力量”的科学和价值的对立等。这是他们对准马克思主义的炮弹,也几乎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如果这一障碍不扫除,我国人学研究的科学性就有一个是否可能的问题。因为把人学叫显学,有的误以为马克思主义果然缺“人学”,最终还是要用“人”、“道德”、“价值”来补充。拙以为,此乃大谬也。马克思主义决非缺人学。问题起因,主要是人们在研究马克思新世界观时,仅仅局限于世界观上的划界,而忽视了由于世界观不同,而引起的人学研究方法上的重大歧异。随着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确立,当马克思运用它去研究人时,批判和改造了德国哲学论人的错误方法,发现和制定了论人的道德哲学化方法,从而把辩证唯物主义应用到社会生活,建构了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所谓道德哲学化方法,即从“个人行为”的道德评价出发,揭示隐藏在个人行为背后真正的历史动因和目的的科学方法。因而,  相似文献   

6.
人文学科研究的是关于人的价值、精神表现和人的活动,它的对象—一人类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自己的文化、动机和选择的产物。由于人自身的文化不定性、动机的多变性和选择的局限性长期存在于人类社会进程中,从一般意义上理解,人文学科的发展更加复杂、独特和意外。文艺复兴是人类对自然和人自身的觉醒,它与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一道,为确立近代精神(人文与自然科学精神)奠定了基础。此后,在探索科学的历史进程中,人丈学科的进步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得益彰,但就其遭遇的艰难曲折而论,人文学科更多于自然科恩自然科学长盛不衰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知识社会学:缘起、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萍 《中州学刊》2006,(2):98-101
科学知识社会学指出,传统的科学知识观抹煞了科学的社会性,从根本上是错误的。通过科学争论、实验室研究和科学文本话语分析,科学知识社会学为自身研究的合法性进行了重要论证,并试图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然而,科学知识社会学彻底否认科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宣称“科学知识只是一种社会建构”,结果导致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裂隙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8.
(一) 人的问题是许多学科研究的问题,而主体性问题则只是人与世界的对象性关系中的人的问题,它是纯粹的哲学问题。它从人与世界的关系中着重考察作为主体的人的地位和作用,考察世界本身。作为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自己不仅能自由自觉地支配、占有外界事物,而且也能自由自觉地把握自身,成为自然界、社会和自身的主人,并通过发挥自身全部能动性以实现自身价值。这是人类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根本特性,我们认为,这也就是人的主体性。对于自然界来说,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改变物质存在形式,实现自己的预期目的,从而把自然生存条件置于自己控制之下,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对于社会来说,人们“了解自己本身,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计这些关系,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根据自己的本性的需要来安排世界”(《马恩选集》第1卷,第95页),成为自  相似文献   

9.
人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的存在、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生价值、目的、道路等基本原则的学问。人学 ,不同于人的科学、哲学和社会哲学 ,它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人学研究必面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原则 ,个体、群体和类的统合以及主客体统一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10.
一、关注人的现代化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鲜明特色关注人、研究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和一贯主张。因为“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①。马克思研究人的问题有两个鲜明特点,其一是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第下次把生产力与人的本质联系起来,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也即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他说:工业“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②,又说:“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也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本身。”③其二是马克思又把人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联系起来,认为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17,(1):123-130
不是诉诸于抽象的人性来解释人,而是从劳动的维度来揭示人的“斯芬克斯之谜”,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最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之所以能够避免重蹈在他之前的哲学家们陷入到“对抽象的人的崇拜”的覆辙,实现了人学研究的重大转向,是因为他首先确认了劳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然后科学地揭示了人通过这种能动的实践活动自我生成的历史过程。既然劳动对于人的自我生成具有本体性意蕴,那么,对劳动进行奴役也就意味着奴役了人本身,因此,把劳动从私有财产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必然是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通过科学的劳动概念来考察人自身和人类历史的诞生与发展过程,马克思最终揭示了人的自身之谜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之谜,创立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从而使人学和历史学首次成为科学。  相似文献   

12.
人的本质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根据,也是人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根本。研究人的本质,在方法论意义上,不仅要视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这二重视野,而且更要探索两者的内在统一和本质联系,以追求理论的完整和彻底。在人与自然关系这一视野上,人的本质体现为抽象的自然...  相似文献   

13.
科学认识发展到今天,已经越来越明确地把智慧的锋芒集中指向社会这个制高点。揭示社会本质,改善社会环境,控制社会过程,实现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创造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在社会关系方面彻底地把人从动物界那种生存斗争的状态中提升出来,已日益成为科学和社会所致力的现实目标。因此,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就显得特别迫切,可能成为哲学发展的突破口之一。首先,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基础。毫无疑问,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任务永无终结,其发展前景是无限广阔的,并且永远是认  相似文献   

14.
人的多样性存在方式与人学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学,是研究人的存在方式的运作过程及其本质规律的学科。人是一个处于多样性存在方式中的复杂矛盾体。人是自然性存在;人是意识性存在;人是实践性存在;人是社会性存在;人是文化性存在;人是为我性存在;人是历史性存在。审视近年来人学研究的历程,由于忽略从人的存在方式的多重意义去理解人,也就难以把人学推进到时代高度。因此,把人放置到存在方式的综合坐标中去揭示其丰富而生动的本质特征,这不失为人学研究的新思路,更是对现实人学研究困境的一种积极挣脱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著作中的“个人”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以有生命的个人存在为研究起点 ,把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视为人的本性 ,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价值目标 ,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的本质及其发展作出了科学的揭示。在这一思想中 ,马克思从个人的概念、本质以及它与群体的相互关系出发 ,强调指出个人是一个表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个性解放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6.
1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虽然也很艰难,但到了19世纪初,一门门自然科学毕竟 象繁星一样布满在科学的“太空”,把人类智慧之光照射到自然界的内部,然而,人 类对自己及其社会生活的认识却仍然停留在历史的表层;人类是从自然开始自己的唯物主义历程的,然而,直到19世纪初,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仍占鳌头。自然  相似文献   

17.
论维柯的人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柯的新科学,就是关于人类本性和人类自我发展的科学。尽管维柯没有提出“人学”概念,但是他确实在尝试建立一种关于人性和人类创造物的科学。维柯认为,人类世界是嵌入在自然世界之中的,在上帝眼中人类世界是自然世界的延续;可是在维柯的心目中,人类事务则是人类自己创造的。这就是说,重要的问题不是人是什么,而是人做什么。人怎样做,就生成为什么样的人。维柯还把这种人学观贯彻到他的历史观中,认为人的能力的发展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有结构上的类似性。维柯以此确认人类的共同本性,并且确认人类的共同本性是人类历史有规律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 纵观漫长的历史长河,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进化、演变的历史,是人不断地从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发展的历史.自从人类产生了自我意识并通过劳动把自己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组成了自己的人类社会开始,便有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问题.个人为了能够在恶劣的大自然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借助于联合的力量,人不能孤立地生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人类按自己的需要征服和改造大自然.随着人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的不断改革,人们也同时不断地变革、调整和完善社会关系.整个人类也就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又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中获得进步与发展.黑格尔发现了劳动是人的本质,马克思高度赞赏了黑格尔把人看成是自己劳动的成果的观点.人的本质,只有通过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才能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在人的对象性的活动中发挥和展示了人的本质.而人的对象性活动是多方面的,因此,从这点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9.
科学知识(本文所指仅限于自然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成果。知识量是这种认识成果多少的量度。从历史上看,人类的知识量是不断扩展、不断增殖的。恩格斯说:科学的发展“同前一代人遗留的知识量成比例,因此在最普通的情况下,科学也是按几何级数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21页)科学知识的增殖,新科学知识的产生,同原有的科学知识量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积累的知识量愈多,基数愈大,科学知识增殖的新量也愈大,科学发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科学知识"被笼统地界定为对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描述、概括、阐释和假说.也就是说,科学知识(既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这类所谓"实证知识",也包括数学、逻辑这类所谓"形式知识"), 是一个统一的体系,不论是从起源上看还是从结构上看,都可以归结为同一个本质;不论什么学科,其功能是一致的(比如在学校教育或科学研究实践中,"自然科学"就是包括了实证学科和数学的).这种一元科学观不足以说明科学知识究竟是什么.既然人类知识从来就分为内涵的部分和形式的部分,而这两个部分无论在性质上还是在功能上都并不一样,那么,把科学知识看作一个二元互补的系统,是更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