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婚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婚礼婚俗的特点,以及北方婚俗和南方婚俗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继南汉之后,辞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这一历史时期,大赋既承两汉传统,又在某些方面扩展了自己的表现领域;而大批涌现的抒情小赋,,则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艺术风格显得十分成熟,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表现出很大的适应性。比之大赋,它们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也更能反映这一时期辞赋的思想艺术风貌,从而成为这一时期辞赋创作的主流和辞赋成就的代表。如果就思想艺术两方面作总体考察,可以把它们的风格特征概括为。精美多姿,悲哀为主。一 体式的完备,风格的多样,表现技巧的完美,是一种文学样式艺术上成熟的重要标志。魏晋南北朝…  相似文献   

3.
4.
庞飞 《阅江学刊》2010,(5):65-71
魏晋六朝审美中心的演变有一个明显的倾向:由魏晋时期以人物之美为中心向南北朝时期以诗文书艺之关为中心转化,从对人的身体的直接呈现转向由文字媒介的形象再现。分析其原因,可以发现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以名取人、以族取人的选官倾向引导着人们关注自我,而六朝时期渐渐崛起的考试制度却引导人们把诗文才艺当作立身之本,使得诗文书法大盛,并引起审美风尚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庞骏 《阅江学刊》2012,4(1):59-68
皇帝举行元服礼的年龄和政治时机是皇帝政治地位变化的重大转折性事件之一,是皇帝亲政的重要时间标志。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加元服共计19人次,举行元服礼的年龄或早或晚,并不一致,从11岁至20岁不等;各朝礼家所定的年龄也不统一。其原因主要在于皇帝参政时机是一个高度敏感的政治话题:一方面,元服礼后皇帝开始亲政,其法赋权力产生变化;另一方面,当幼主在位、皇太后临朝时,太后何时"归政于王"是关涉皇权最高权力移交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6.
与秦汉大一统政治不同,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史学正统观念上自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由于王朝更迭频仍,为凸显新朝政权的合法与正统性,史家在史书撰修时的断限、起元及具体内容上,都非常注意弥缝与讳饰.其次,面对魏、蜀、吴三国鼎立政权,由于时代背景的迥异,史家对三国孰为正统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在四个世纪中,我国长期处于南北分裂的状态。各民族不同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人口的流动促进了南北各民族的融合,门阀士族制度发展至极盛,并形成了多元的文化与民间风俗。  相似文献   

8.
<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黄河航运,以黄河干线为主轴,开发了南北两侧支流以及黄河与淮河、海河之间的沟通渠道。曹魏立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都,黄河水系的航运将5座都城连接起来。西晋王朝是三国曹魏政权的沿袭和发展,仍以都城洛阳为中心,发挥黄河四通八达的水运联系全国。十六国时期,战乱频仍,黄河水运几经中断,  相似文献   

9.
史论就是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所作的评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史论进一步发展,在史著中出现了“总论”及“论”“赞”相结合的新的史论形式;史论内容简明扼要,深刻剀切。这一时期,独成专篇的史论也很多,其思想内容具有明显待点:注重“人事”的社会历史观;重视封建制与郡县制的论争;重视参得失的鉴戒思想。这一时期的史论承前启后,地位重要,应法引起史学史研究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张承宗 《浙江学刊》2001,(4):117-122
风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久而成的社会风尚、习俗,是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精神的和语言的诸多方面,各方面的风俗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而统治者的风俗政策,对风俗的形成、转变与演化,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分裂割据、社会动荡与剧变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整齐风俗诚非易事.风俗政策与风俗观念的多样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时期,尽管南北风俗不同又各有变化,但南北风尚处于不断融合之中.民间习俗、文化风气的交流与接近,使其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社会风气的开放性;二是个人追求的自由性;三是文化结构的多元性;四是鬼神文化的兴盛;五是风俗文化显著的地域差异.魏晋南北朝社会风俗和文化的这些特征,使其成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而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又是与南北风俗文化的碰撞和南北民族的融合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1.
张晨 《唐都学刊》2008,24(5):100-107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制度的详尽考索,本文认为,王弼<易>学始立于官学的时间应在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即公元442年.其设立与东晋后期玄学与佛学、经学的融合以及私学教育的发展有极密切之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张承宗 《学习与探索》2008,8(1):220-224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当时玄、儒、佛、道并存的多元文化格局的影响下,社会风俗出现了非常活跃的现象.观念上的开放性,突出表现在对妇女束缚的放松,她们在日常生活中享有较多的自由,享有与男子相差无几的社交权利,所以贞节观念与性行为也有很多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贞节观念十分淡薄,性观念相当开放,男女私通的现象较为常见,而淫乱之事以宫闱为甚.与此同时,同性恋的存在对夫妻间正常的两性关系是一种冲击,而有自尊心的女性,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对上层社会的淫乱之风,也进行了抵制和抗争.  相似文献   

13.
书信礼仪是人们在长期通信实践中形成而且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书信礼仪自从形成一整套系统以后,对社会的影响力是形成系统以前不可比拟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由于空间、等级、情感、思想等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其次,它推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最后,它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轶事小说妇女主题略说吴湛莹人类社会生活是由男女两性构成的,男女平等本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中国的文明史上却从远古开始就刻着四个血腥的大字——男尊女卑!在这四个字的淫威下,种种道德上、法律上、习惯上、心理上的不平等便一齐加在了妇女的身上。妇女...  相似文献   

15.
读《中国历代赋选·魏晋南北朝卷》所想到的龚克昌一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重要文体,它曾有过辉煌的日子,也曾荣获“一代文学”之赞誉。但赋体文学从它形成之日──汉赋起,它那神人同台的题材,浪漫主义的笔调,靡丽铺陈的辞藻,尤其它那过于注重接受者的精神愉悦,而...  相似文献   

16.
晋文 《学习与探索》2008,(1):217-219
多立皇后和不立皇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后制度的两个突出变化.多立皇后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昏君和暴君的淫欲,同时也含有削弱外戚的意图,而不立皇后则主要是防止外戚专权.从效果上看,多立皇后的作用不大,也不符合传统礼仪,因而后世基本消失;不立皇后则作用明显,并由于外戚专权的存在为后世所继承.  相似文献   

17.
关于魏晋南北朝艳情文学的组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魏晋南北朝艳情文学的划定和评价,历来说法不一,且范围较窄。作者通过对该时期艳情文学作品的全面分析,认为艳情文学包括两层含义:一指辞采之艳,一指内容之艳。在这一概念支配下,文章指出:该时期的艳情文学应该由闺情诗、抒情小赋、南朝乐府民歌、新婚诗、同性恋诗等几个方面组成,而不应仅以南朝乐府民歌为准。该时期的艳情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的艳情文学带来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陈梧桐 《唐都学刊》2013,29(4):127-128
明代卫所武官世袭制度是卫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赋予世袭武官优厚的待遇,有利于卫所军队的军政建设,同时也埋下诱发卫所内部矛盾的祸根,对明代卫所制度的兴衰乃至整个明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卫所武官世袭制度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明代军事制度乃至明王朝兴衰的认识,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然而迄今为止,只有很少的学者涉足这个领域,研究成果极为有限,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很不够,留下诸多的学术空白。梁志胜博士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订增补而成的学术专著《明代卫所武官世袭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的出版,填补了这个空白。  相似文献   

19.
《求是学刊》2015,(3):181-188
民户大迁移是魏晋南北朝重要的历史特征,除了西北少数民族内徙和"永嘉丧乱"后北民南迁,实际上还存在南民北迁的情况。按北迁南人身份、地位上的差异可分为宗室成员、大族士人、下层民众,而促使其迁徙的动因则各有不同。北方统治者在不同的政治、军事态势之下,对各类北迁人员有不同的处置方法。这一时期的南人北迁,不仅增强了南北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更是南北之间由相互敌视、冲突转变为彼此认可和接纳的重要推动力,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中华一体"观念的出现有着重大的影响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学相对于汉代来说呈现衰微之势,依附于经的史学获得长足发展的机会,逐渐离经自立。与此同时,文史相别,子史换位,史学完成升格,逐渐形成自身的学科范式,并占据次于经的学术位置。但是,传统经学及玄学化经学继续以不同方式影响着史学的发展,使此期史学仍然充满着经学气息并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经学与史学相互作用、相互激荡,促进了经学的革新和史学的多途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