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透过文化,人类在不同层面和视角中确证着自己的本质。哲学作为人类的自我意识理论,从古至今,有一个不断向人自身回归的发展逻辑。当代文化哲学建构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回答和解决当代人类文化实践所提出的问题,尤其是面向21世纪人类发展所日益关注的人的存在、人的生存及文化环境、文化进步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等问题,进而在一种自觉的意义上反映和表达人与文化世界关系的理性价值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与人”的关系折射着文化哲学的最基本内涵。哲学立足于人的现实存在与发展而对文化的能动思考,为文化的现实发展与…  相似文献   

2.
世界哲学是一种新的思维尝试.在"世界哲学"中,"世界"一词标明人类互相理解的空间向度.世界哲学旨在克服"欧洲中心论"的视野,针对的是欧洲哲学与所有文化思想的相遇和讨论.雅斯贝尔斯世界哲学的理念与自身"哲学世界史"的庞大规划直接地联系在一起.哲学世界史是普遍的,因为它同样投入从事哲学思维活动的人们的那个最遥远、最陌生的文化圈子之中.对于实现世界哲学而言,对于普遍交往的可能性而言,哲学世界史是一个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3.
哲学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让哲学家十分头痛的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哲学定义可以让每一个哲学家都接受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角度,不去急着下定义,而是从哲学现象的描述中,来把握哲学的品格呢?我想是可以的,本文正是这样一种尝试。那么,古今中外的哲学,有哪些共同的现象呢?首先,哲学是一种文化现象,这是无可否认的;其次,哲学是一种精神现象,这也是不言而喻的;最后,哲学是一种认识现象,这同样是不容置疑的。由此,哲学文化,哲学精神、哲学认识这三者的统一是一切哲学共同的构成要索,也就是哲学最一段的品格。一、哲学文化:文化的思想基础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由三个基本层次构成,即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上半叶开始的文化哲学转向也许到今天才凸现了它的全部意义。现实层面上,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浪潮已经席卷到了地球村上的每一个角落,各民族封闭自适的区域历史正在融入人类文化全方位相互激荡的世界历史进程。思维层面上,当代哲学思潮已经从近代科学理性对实践理性的单向排拒、抑制中调转锋头,在表面上是向古代智慧的实践理性回归中力图达到对人类整个生活世界的通观把握。知识爆炸、文明冲突、人性嬗变所昭示的人类现代性的生存境遇凝聚了越来越多的思想者的目光,使文化哲学、文化研究成为在众多领域捕捉当今时代精神的先锋学术。由陶德麟教授作序的何萍教授新著《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一书,正是为这一领域增加了有中添新、新中求深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正> 当前,哲学界最热门的一个话题,是哲学如何改革,或者说哲学如何现代化。对此,许多同志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我以为加强哲学的方法论功能,是哲学改革的一个根本方向。本文想就这一问题发表点粗浅看法,与同志们一起商讨。 (一) 方法论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武器,是任何才能构成的根本要素之一。一般说来,人的创造才能是基本的科学知识、专门的技能技巧和正确的思维方法三大基本要求的综合体现。哲学作为一门科学,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人  相似文献   

6.
发掘文化哲学的理论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俊卿 《河北学刊》2007,27(2):38-41
“哲学”与“文化”亲缘的最深厚根基,在于人类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实践要求。文化哲学就是从哲学的视角出发,透过文化对象对人的本质和主体性境遇、对人类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作总体性的价值审视和观念把握,以期达成人的文化自觉。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化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文化热”催生了中国文化哲学兴起,近20余年来,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其深化的因素。面对当代人类的现实发展,文化哲学应当体现文化实践与哲学反思的双重自觉,即在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共同致力于文化哲学的深化。基于这种考虑,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衣俊卿教授的《发掘文化哲学的理论资源》一文,从学理层面提出了文化哲学的三重理论思想资源,即实证性的文化历史资源、范式性的思想理论资源、现实性的文化批判资源,认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新世纪期待文化哲学的理论突破与创新;笔者的论文《关注整体性文化哲学的重要问题》,认为全球化使世界文化正在发生着整体性变化,因此,应当从人类文化实践的整体性价值诉求出发深化对文化哲学的理解;唐少杰教授的论文《文化反思与社会记忆》,则考察了作为文化哲学研究视域的“文化记忆”问题,读来引人深思;王海洋博士的论文《虚拟交往反思延展文化哲学的时代维度》,则集中讨论了当代网络文化实践所引发的虚拟交往的文化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的本质历来被认为是哲学研究的阿基米德点,其实它是哲学的全部内容而不是研究的关键点。人的本质是生成的,纵观哲学史,无论是传统哲学主体性进路还是现代哲学的主体性归隐,意义必在最本真最自由的实践中得以开显和生成。游戏作为人类最本真的实践方式,因审美而自由。游戏在塑造人的同时敞开了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意义世界,它不断沟通两个世界也不断生成两个世界,使存在的意义和人的本质得以凸显。因此一部哲学史就是一部人类可歌可泣追求自由的游戏史,而游戏作为哲学研究的阿基米德点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8.
关注整体性:文化哲学的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广文 《河北学刊》2007,27(2):35-38
“哲学”与“文化”亲缘的最深厚根基,在于人类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实践要求。文化哲学就是从哲学的视角出发,透过文化对象对人的本质和主体性境遇、对人类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作总体性的价值审视和观念把握,以期达成人的文化自觉。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化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文化热”催生了中国文化哲学兴起,近20余年来,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其深化的因素。面对当代人类的现实发展,文化哲学应当体现文化实践与哲学反思的双重自觉,即在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共同致力于文化哲学的深化。基于这种考虑,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衣俊卿教授的《发掘文化哲学的理论资源》一文,从学理层面提出了文化哲学的三重理论思想资源,即实证性的文化历史资源、范式性的思想理论资源、现实性的文化批判资源,认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新世纪期待文化哲学的理论突破与创新;笔者的论文《关注整体性文化哲学的重要问题》,认为全球化使世界文化正在发生着整体性变化,因此,应当从人类文化实践的整体性价值诉求出发深化对文化哲学的理解;唐少杰教授的论文《文化反思与社会记忆》,则考察了作为文化哲学研究视域的“文化记忆”问题,读来引人深思;王海洋博士的论文《虚拟交往反思延展文化哲学的时代维度》,则集中讨论了当代网络文化实践所引发的虚拟交往的文化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如今人类面临着深刻的世界性问题和全球性危机,而各种哲学思想的剧烈冲突正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人类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统一的世界哲学。这一哲学将比其他哲学(如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和中国哲学)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和解释人类所遇到的问题,并且使人类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时加强合作。“世界哲学”提供的观点有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同意,是因为它基于人类本性和人类生活的这个世界所固有的一致性。它将包括每一种文明和文化的某些思想,只是某些思想,因为每一种文明也有一些思想是错误的,而且它们都拒绝其他文明的一些带真理性的…  相似文献   

10.
文化哲学是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的重要思潮。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发展浪潮,20世纪人类对理性的反思与检讨,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三方面构成了文化哲学兴起的主要背景参照。而文化哲学在其发展演化中,肇端于新康德主义、经狄尔泰、胡塞尔和卡西尔的推波助澜,进而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其中主要有结构主义的文化哲学、现象学的文化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和科学主义的文化哲学等。  相似文献   

11.
论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的存在是多元的,哲学并没有一个唯一标准的样板。哲学具有历史性、民族性、个体性特征,因而在哲学自身范围内我们无法回答什么是哲学。要理解哲学,必须超出哲学的范围,从哲学与非哲学、特别是与实证科学在对象、问题、方法、功能等方面的区别中来揭示哲学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它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为对象,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哲学,同时它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目标,充满着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深切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它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迄今为止,它仍然是我们认识与改造世界最锐利的武器。  相似文献   

12.
<正> 当代人类社会在飞速变化,自然科学在蓬勃发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越来越艰巨。作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最一般规律概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表达形式,才能真正反映时代的脉搏,回答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哲学科学工作者改变过去那种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的圆圈研究方式,采取新的研究途径和方法,增添哲学的新内容,使哲学现代化。为此,开展应用哲学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应用哲学研究与哲学现代化的关系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王海洋 《河北学刊》2007,27(2):44-46
“哲学”与“文化”亲缘的最深厚根基,在于人类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实践要求。文化哲学就是从哲学的视角出发,透过文化对象对人的本质和主体性境遇、对人类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作总体性的价值审视和观念把握,以期达成人的文化自觉。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化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文化热”催生了中国文化哲学兴起,近20余年来,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其深化的因素。面对当代人类的现实发展,文化哲学应当体现文化实践与哲学反思的双重自觉,即在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共同致力于文化哲学的深化。基于这种考虑,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衣俊卿教授的《发掘文化哲学的理论资源》一文,从学理层面提出了文化哲学的三重理论思想资源,即实证性的文化历史资源、范式性的思想理论资源、现实性的文化批判资源,认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新世纪期待文化哲学的理论突破与创新;笔者的论文《关注整体性文化哲学的重要问题》,认为全球化使世界文化正在发生着整体性变化,因此,应当从人类文化实践的整体性价值诉求出发深化对文化哲学的理解;唐少杰教授的论文《文化反思与社会记忆》,则考察了作为文化哲学研究视域的“文化记忆”问题,读来引人深思;王海洋博士的论文《虚拟交往反思延展文化哲学的时代维度》,则集中讨论了当代网络文化实践所引发的虚拟交往的文化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运用西方近代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科学精神,在哲学的根基上批判和搁置了他那个时代的抽象的宇宙精神和形而上学的物质观,创建了一种全新的哲学:唯物主义人类世界的哲学。这一哲学的内在层次,是从存在物“互为对象”上升到人类世界的关系规定性,进而到实践关系、生产实践活动和以此为基础的、经过唯物史观上升到唯物主义人类世界的哲学。它主要指以唯物主义态度对人类世界的哲学把握。  相似文献   

15.
生态的哲学     
哲学这个概念的所指已经出现很大的差异,生态问题已经被认为是当代最重大的哲学问题之一。本文提出并讨论了两种不同生态哲学在构造现实世界中的作用及现实的困境,讨论了从道德角度的生态问题和对人类中心意识的批评与反思,指出现有的人类文明和社会是利益驱动的、以损耗生态和环境作为生存与发展基础的文化机体。并指出中国可能是气候变暖的最大受害国。  相似文献   

16.
一  目前我们所置身于其中的全球化进程正以其深刻的文化逻辑导引着一场巨大的哲学变革。全球化一方面使人类的生存活动所具有的内在相关性日益增强 ,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生存方式使人类各种不同的文化样式相互开放 ,民族文化个性的生成由此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思想资源 ,哲学的创造活动具有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空间。另一方面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西方文化的扩张又使民族文化传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西化标准在文化领域中的蔓延使民族的文化认同出现危机。哲学作为文化里最深层的部分 ,如何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冲突中保持自我 ,不断创造并葆…  相似文献   

17.
哲学的人文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迈向21世纪之际,人们明显感受到了时代精神对世界共同体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深切的召唤。而哲学作为思想中的时代,则典型地表达了时代精神的这种呼唤,它主要表现为20世纪哲学出现了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基本哲学转向,哲学是一种普遍的人学,人存在和他的世界的关系是哲学作为人学的真正起点,哲学对现实世界的追向蕴藏着一种深沉的人学动机。但是,无论是古代的直观本体论,抑或是中世纪的神学本体论、近代的实体本体论,都是通过瓦解人的现实世界或将现实世界的矛盾抽象化来解决人类自我理解的困惑的。这使得哲学成了一种“对人的非人的思辩设计”,哲学亟需找到一条使自己人文化的途径。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实质上就揭示了一条哲学的人文化途径,它包括了对传统哲学的双重超越:由“主体自觉”对“主体困限”的超越;由“实践观点”对“实体观点”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人类思想的哲学维度孙正聿一哲学是人类思想的一种特殊维度,而不是人类关于经验世界的某种特殊知识。这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哲学方式的本质特征,或者说,这是哲学区别于人类把握世界的其他基本方式(如神话的、常识的、宗教的、艺术的、科学的、伦理的和实践的方式)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公共哲学的空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哲学论编者按现代哲学家们不管在理论立场和方法上存在多少歧见,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承认当代文化多元化的基本事实。文化的多元化与世界化,构造了一个全球文明的公共空间,形成了公共的生活世界,这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标志。公共哲学就是人类对公共...  相似文献   

20.
<正> 从文化哲学的观点看,人类的文化进步说到底是历史行进主体的进步,没有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完善,文化必然走向反文化,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是,人正是通过使我们所面临的世界越来越充满意义,才获得了自身的主体性价值。唯有创造,才有人的提升,才有人的文化世界。从这一思路出发,本文试图以人及其创造世界为前提,集中阐发一下人类自我意识活动的文化创造意义以及文化进步与人自身完善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