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偏离语言常规使用的社会变体,属于语言变异现象。网络语言变异给传统语言规则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体现了人们不同的认知方式、生活方式、话语权利变迁等文化价值观。然而,根据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语言游戏论”,尤其是家族相似性和社会建构理论,网络语言的变异实属语言变迁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语言不需要遵守相关规则。  相似文献   

2.
汉语网络语言影响藏生汉语习得的情感,影响藏生汉语习得中“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影响藏生对汉语社会文化的适应和趋同程度。这些影响主要与汉语网络语言使用失范、内地藏生汉语习得与汉语网络环境脱节、汉藏文化障碍影响汉语网络语言的推介等因素相关。据此,文章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培养藏生对汉语网络语言的价值观和情感;引导和规范汉语网络语言,优化网络环境;寻求藏生汉语习得与网络社会生活的契合点,提高“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网络语言的认识往往忽略其主体认识偏见。从主体方面讲,网络语言是网络主体自由表达假象的产物,是一种幻象。幻象理论通抵人类理解力的幻象偏见,有效地解释了网络语言流行的主体认识论根源,更反映了网络环境中语言与存在的断裂。因此,要用辩证的方法,厘清网络语言中本质与非本质存在,并在和谐哲学的指导下,于混乱中寻求网络语言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思维与语言的和谐统一,为网络语言和网络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是伴随网络世界发展而出现的新的语言现象,它从一出现就频频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讨论。同时它也是语言学界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目前关于网络语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语言的含义、特点、表现形式、产生原因以及如何规范网络语言上面。以上研究成果丰富,但是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如今的网络语言中各种符号的使用已经超过50%,各类网络语言的符号使得网络语言更加丰富并且能够满足人们的交际需要。本文将以交际中的网络语言为研究对象,从符号学角度,探讨网络语言这一新的语言形式,从符号的能指所指、符号特点和符号的意义对网络语言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语言现象,这种语言是虚拟世界的语言。随着科学技术把人们带入了网络无所不在的时代,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和传播开来。本文通过比较英汉网络语言的特点,简述了网络语言中西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关于网络语言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语言是发生在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 ,是一种“另类”语言。目前 ,对待网络语言或褒或贬 ,莫衷一是。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以宽容之心对待新词语 ,要有“词语保护”意识 ,也要有“品位”意识和“规范度”意识。从逻辑上说 ,当前重要的是规范主流文字而非规范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7.
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越来越受到了网络语言的影响,因此对网络语言的发展特点研究可以预测出人类语言的概念体系。从隐喻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我们认为其发展规律主要是语言符号的所指发生变化,从具体的实物转向抽象的感受;随着所指指向的变化,语言符号不断发生变更,从而预测的语言新生与沉寂。  相似文献   

8.
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兴起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深层和表层两层含义,表现出多种特点。表层上,网络语言是日常语言,是人们在网上进行交流时使用的语言;深层上,网络语言是支撑网络中日常语言的逻辑语言。网络语言的逻辑语言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莱布尼茨,他的通用字符思想和形而上学为今天的计算机原理奠定了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9.
语言本质是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网语研究的核心问题,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较少。分析网络语言的本质,从语言的社会功能、人的认知过程和科学发展等视角解析,提出网语是语言工具多样化的体现,是人类认知潜能的折射镜,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语言中的映射。现阶段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仍是肤浅的、片面的、非科学的,很难摸清语言本质的所有真相。而人类对网语本质认知的道路或许更长、更远。对网语本质的探析既是网语研究中的“攻坚”部分,也是网语研究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网络语言中的英语是网络特殊语境里的语言,是一种“从计算机为媒介的交际”英语。网络传播语境催生了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形式和特点。本文在对一些常见的网络语言的英语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英语语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受网络语言、港台语言、“舶来”语词的冲击,以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观念的更新,中学生作文中有许多语词失之规范,有待净化,亟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仔细甄别,通过批改作文、作文讲评而不断予以匡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网络世界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走进了人们的语言世界,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网络的虚拟性、自主性、开放性、包容性和多样性等特点造成了语言的变化,网络语言目前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网络语言有其独特的优点,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社会功用。本文从语言变异的视角对热门网络流行语的性质特点、变异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语言是人们进行网络交流的工具。由于它使用场合的特殊性,使得这种语言形式与传统语言有所不同。与现实中的自然语言相比,网络语言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就是语法的变异性,这种变异性有诸多表现形式。它们在使用上更加灵活,具有不受传统语法制约的随意性特征,并得到网民们的普遍认同,成为网络语法规则。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是针对网络环境下人们对网络语言“网语”的认知、使用情况、“网语”与汉语言关系、“网语”评价等问题而进行的一项调查。着重从男女、城乡、学生与非学生等三组数据提出分析,指出网络语言已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社会及语言的发展不能拒绝“网语”;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网语”,并将之深入到工作、学习和日常交际之中,对此现象应当重视并细致分析,进而有效地规范和引导,并特别注意到学生人群的认知变化。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言笼统地说就是指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时使用的语言,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通过讨论网络语言的及其发展特点,指出网络语言的发展必将在语言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并同时实现丰富引领下的进一步复杂和复杂催生下的进一步集团化。  相似文献   

16.
从当前网络语言现象看语言规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为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语言的规范使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社会生活中各类语言现象不断地像潮水般涌来。对网络语言应该区别对待,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语言现象固定下来加以推广,使之广泛地为人们的交际服务,而对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和用法,则应该根据规范化的要求,按照“约定俗成、逐渐规范”和“词竞众择、适者生存”原则,优胜劣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人们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交流的重要工具——网络语言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的网络语言的词汇、语法、语义的研究,分析网络语言在文化交流传播过程中的特点,概括总结网络语言对文化传播交际的影响,从而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语言的优势引导文化传播交际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符号系统的角度看"网络语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符号系统的角度进行考察,网络语言符号可以分为可读的语言符号和非可读的副语言符号,而可读的语言符号包括汉字、汉语拼音、英文和数字四个符号系统。网络语言符号系统使用的基本特征是,不同系统的符合可以在同一平面上混合使用。网络语言的认知特征是,网络语言需要在不同的符合体系之间进行心理认知的跳跃与联想,要超出常规的系统与规范。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型的语言变体,有着显著的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出现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相关研究应运而生。然而对网络语言的文化解析并不多见,由此,从网络语言的形式探讨其文化社会背景及文化内涵,并阐述其对文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网络语言的传播源自其本身独具特色的修辞性;网络语言运用积极修辞手段,以“有力”、“动人”为交际目的。在对网络语言的修辞属性进行梳理分类的基础上,本文结合语篇分析的相关理论,进一步分析了网络语言广泛使用的互文机制。修辞追求是网络语言流行的言外动因,语用互文则是其言内机制的表现,因此本文亦可看作是修辞学和篇章语言学理论互补性探讨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