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丹 《理论界》2014,(5):65-68
农民金融发展权,从宪法维度考察,具有宪法基本权利属性。作为金融领域农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国家对此负有宏观和微观上的保障义务。宏观方面主要是从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途径实现尊重、保障及实现农民金融发展权的义务;微观方面主要是围绕农民金融发展权的权利体系——农民金融借贷权、农业保险权和农村合作金融权构建农村土地流转法、农业保险法和农村合作金融法等农村金融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付春红 《理论界》2007,(11):49-50
本文立足于对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的多角度考察,指出农村金融服务整体功能孱弱、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层次金融服务需要得不到满足,并在对制约农村金融服务改革与创新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求改革与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措施,提出通过打造商业金融、政策金融和合作金融各司其职、相得益彰的金融服务体系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整体效能的恩路。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 ,充分认识农村合作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强化农村合作金融思想政治工作 ,对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金融管理体制 ,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农村合作金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1 .农村合作金融思想政治工作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少数职工拒腐防变能力低下。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思想政治工作封闭式、神秘化、单向灌输方式的影响 ,农村合作金融思想政治工作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2 .对农村合作金融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足 ,产生一手软、一手硬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改革顺利进行,所以,人行强化对农村合作金融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村信用社的监管,这对于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  相似文献   

5.
西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的农村金融制度已成为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目前,正式金融制度供给不足、供给趋同以及非正式金融制度的兴起已成为推动西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动力因素;同时,区位禀赋约束、国家和地方对金融的控制以及西部农业的弱质性则构成了西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制约因素。作者据此提出了以回归和强化正式金融机构的 功能、赋予非正式金融组织合法地位作为西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安排。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兴起,使农村金融需求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特点。当前农村金融供给存在诸多问题,与农村金融需求很不对称。推进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则需要从农村的现实金融需求和潜在金融需求加快激活的情况出发,坚持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相一致等一系列重要原则,建立合理的农村金融组织结构,积极而稳妥地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村非公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7.
金融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金融发挥的作用的大小和能力的强弱。在中国农村,金融部门发展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农村信用社虽然历经了几次大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中的“金融抑制现象”。要加快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就应该合理开发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可持续金融能力,在坚持合作互助基础上进行合作制企业化改革,使农村信用合作社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力军,为支持、服务“三农”和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依赖于金融支持。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着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整体服务功能不强;缺乏风险分散与转移机制,抗风险能力不强;金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失真等问题。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消除农村金融抑制,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在调整现有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规范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同时,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逐步加快农村利率市场化进程,降低农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与农村民间金融的制度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是人们在制度不均衡时追求潜在获利机会的自发变迁。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历史就是民间金融主体追求获利机会而变迁的历史。改革开放后 ,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随着体制内金融撤离农村 ,农村金融需求缺口进一步扩大 ,民间金融趁机崛起。农村民间金融的体制外运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金融需求问题 ,但是也不可避免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按照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理论 ,国家应该对民间金融因势利导 ,逐步制度化 ,纳入国家金融监管范畴 ,完成农村金融制度的诱导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已不能满足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停滞不前,农村信用合作社普遍存在异化现象,无法起到支农的作用。从制度变迁的两种方式看,我国农村合作金融进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动力不足,条件不成熟,因此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  相似文献   

11.
王肃元 《兰州学刊》2010,(12):91-94
农村民间金融内生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对弥补正式金融制度供给的不足和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农村民间金融有不同于城市金融的特殊性,而这些正是研究该制度存在、发展和变革创新的基础。农村民间金融法律制度创新是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对此必须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其法律地位,规范其与正规金融的公平竞争关系,加强宏观调控,建立有效的监管体制,从而促进农村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宗安  周沫 《东岳论丛》2012,33(6):132-13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金融体系的大力支持和助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我国现行的农村金融组织包括政策性金融组织、商业性金融组织和合作金融性金融组织.从表面上看,这种农村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组织制度安排能够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但是从现有农村金融组织的实际运作来看,现有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越来越偏离甚至背离其预期轨道.如何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实现金融市场供求均衡,是摆在我们面前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对于促进农业增长、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农村信用社“垄断”经营的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和货币化水平不断提高,由此也对农村金融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顺应这一要求,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也得到了相应的改革,到90年代中期,基本上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以农村信用社为基础,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主体,农村合作基金会及农村民间借贷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但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由于金融风险加大,国家对农村合作基金会进行了清理整顿,农业银行为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而大量撤并农村网点,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的业务非…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一直是我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产生于信息经济、金融抑制以及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与农村金融相融合,将会极大推动政府一直倡导的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农村广大的市场空间和传统金融体系的缺失,为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农业龙头企业、P2P平台等布局农村金融提供了可能。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是随着农村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形成以及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征信体系在农村地区的日趋完善,互联网金融渗透到广大农村地区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对中国村镇银行的产生做出规范性分析有助于厘清发展的思路.村镇银行产生与发展的立意基础是农村金融市场及其需求主体基本的金融权利需求,它延续和体现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性,也源于农村金融市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等功能性群体的演变.不能否定和怀疑村镇银行的制度意义和组织功能,也不能期望它解决中国农村金融的所有问题,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制度体系的完善和组织发展技术的更新.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我国农村金融已获得重要发展,但仍受到相当严重的抑制,无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非正式金融既是具有内生性的金融制度安排,又是金融制度诱致性变迁的结果,在信息传递与融资效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新农村建设需要非正式金融与正式金融相互配合、合作,以形成多元、灵便、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7.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模式的分析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成功在于积极吸收了欧洲农村合作金融的精华,并结合日本的国情进行了改进,进而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农村合作金融模式.合作金融作为弱小经济实体的自我保护组织在我国农村金融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与日本同属东亚国家,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农业有许多相似之处.客观分析日本合作金融的组织模式与风险防范制度,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可以对完善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农村合作金融引入外资金融机构股权一直被认为是禁区。本文从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的动机分析,认为农村合作金融在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可以引入外资股权,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东岳论丛》2017,(11):118-126
农村金融是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农村金融普惠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是构建普惠性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本文以2006-2015年山东省的宏观统计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改良的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指数测算方法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通过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因素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基本上逐年稳步提升;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普惠金融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2009年央行开始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使得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自2008年之后增速较快。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来看,农村地区人均收入、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互联网发展水平、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及城镇化率四个因素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影响显著,且是正向影响的;交通便利度、农业科技化水平也属于正向影响因素,但不显著;而农业产业的重要性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为此,从农村普惠金融顶层设计、经济基础、财政和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保险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推进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抗战前新式农村金融从无到有,并得到了初步发展。农村金融的核心问题是资金如何顺利深入农村并得到合理使用,而这又必然要以有效的金融组织体系为基础。本文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展现新式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构建,以及资金深入农村的渠道和方式,并探讨当时这种组织结构对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