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生产总值的基础是国内生产总值.两者的区别主要是计算范围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所属地区)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则按国土原则(所在地区)计算.有了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就一个地区说,就是外地区要素收入净额),就是国民生产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编制投入户出总表中的问题1.建筑安装企业到外地施工,其产值算在何处?答:在编制投入产出总表时,计算建筑业总产值应采用地域原则。因此,建筑安装企业在外地施工的产值应算在外地,不算在本地。在填报基层调查表时,如果难以划分,也可以算在本地,但总产值必须和物耗口径一致。  相似文献   

3.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国土原则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货币表现。它不包括中间消耗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这些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论是本国居民投资、本国居民生产的,还是外国居民投资、外国居民生产的,只要是在这个国家的领土范围之内,就全部计入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从生产角度来说,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来说,是这些部门劳动者收入、税金、利润、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从使用角度来说,是最终使用于消费…  相似文献   

4.
石泰华 《统计研究》1986,3(3):17-19
一、关于利润、税金核算问题 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一般采用收入法计算各部门增加值。从表面看这些指标与目前物质生产部门计算的净产值有类似之处,但实际上有很大差别。如工业中的利润、税金,国家统计局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征求意见稿)》中认为可采用“应得产品销售利润”和“应得产品销售税金”;我们认为利润和税金应该采用已实现的“产品销售利润”和“产品销售税金”。理由有二,(1)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企业应从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不能只考虑生产,同时更应考虑销售。产值指标应根据生产和消费相衔接的要求,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相互之间的平衡。(2)“应得产品销售利润”和“应得产品销售税金”是从工  相似文献   

5.
统计是认识我国国情的有力武器。要求我国国民了解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知道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总收入(GNI)、国民资产、国民财产、国民财富等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总量指标。党的“十六大”和十届全国人大胜利召开,宣布了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国国民理解小康标准,知道人均GDP、人均纯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等指标含义。统计是认识世界的有力武器,要求我国国民了解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知道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总收入(GNI)、绿色(GDP)、购买力评价指数、数据…  相似文献   

6.
1986年7月,我们在常州市郊区以“收入法”进行了“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的试点,认为从现行的统计、财务核算体系来看,运用“收入法”比较简单易行.现就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区别,如何运用财务资料以及现行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统计方法制度中若干问题等三方面,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收入概念。我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我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财产收入等形  相似文献   

8.
杨宇焰  申思 《四川省情》2006,(12):34-35
我国国民储蓄率长期在40%以上,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攀升,据有关部门估计2005年达到47%。是什么原因导致储蓄率长期居高不下呢?政府、企业、居民在储蓄中的比例与关系是怎样演变的?我们针对近年四川省国民储蓄变化情况,从国民经济核算和资金流量表的角度做了以下分析。对国民储蓄概念的理解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储蓄是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费的部分。从国家的角度看,国民储蓄为国民可支配收入与总消费之差。国民可支配收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与来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之和,而总消费可分为住户(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若按部门划分,国民储蓄等于住户…  相似文献   

9.
计算国民收入有两种方法,一是按国土原则计算,二是按国民原则计算。前者以本国领土为计算范围,后者则以国民为主体进行计算,不受领土的限制。目前我国的地区国民收入是  相似文献   

10.
 基于消费效用和资产效用的假设,证明了居民在消费和投资分配上最优均衡点的唯一存在性,由此构建居民微观效用函数;结合反映分配的洛仑兹曲线进一步推导出国民总效用(GNU )函数一般形式,利用统计数据估计出中国国民总效用函数,并进一步计算出历年中国国民总效用(福利)的增长情况,分析其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差异及原因。结果显示中国历年的经济增长并不能带来国民福利的同步增长,其原因包括居民收入分配不均、消费比重下降、物价上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