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小康生活的实现,表明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结构得到改善,物质生活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精神文化生活日趋重要,人均文教娱乐支出增多.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中吃穿用等生存资料的比例大幅度下降,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与交通通讯等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比例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2.
一、现状 1、居民投入精神文化消费的货币大幅度增长 随着城镇居民精神文化消费意识的加强,在温饱得到满足之后,居民的消费目光已逐步转向了在更深程度上能体现生活质量提高的精神文化消费领域,投入的货币呈大幅度增长态势。据抽样调查资料,1985~1993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年用于文化消费的开支由45元提高到147.67元。1993年比1985年增长2.3倍.平均每年递增16%。  相似文献   

3.
韩静 《统计与决策》2016,(10):91-93
文章基于分位数Q-Reg估计对我国居民食品消费动态区域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研究显示我国东部地区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减少,中西部地区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仍在逐步增加,特别是西部地区增加幅度较大,2014年开始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分位数分解表明因地区差异所造成的食品消费支出的差异非常明显,当分位数增加时,这种差异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曾铭 《上海统计》2002,(8):34-36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前的教育成本完全由国家福利性支出改变为现在的个人和国家共同负担制,居民教育消费支出已成为每个家庭关注的焦点。 一、我国居民教育消费支出现状 1.我国居民教育消费支出日趋增大 实行教育成本部分个人补偿制度以后,教育消费支出对于我国居民来说已经同食品、住房、衣着等日常消费同等重要。鉴于老百姓希望通过教育改变个人身份的愿望,以及人们“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热情,教育消费支出成为近几年来少有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我国居民教育消费支出无论是相对数还是绝对数都有大幅度的攀升。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谨慎性,削弱了农民工的消费倾向,增加了农民工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未来不确定性的降低可以增加居民当期的消费.利用SPSS19.0软件包对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费用、报销比例、行政效率进行线性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医疗参保率与农民工消费水平相关性影响不显著,住院和门诊费用及医保缴费率对农民工消费水平的影响度较大.  相似文献   

6.
消费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消费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消费现象的数量方面。反映社会总体消费现象的规模、水平、比例、速度和效益等,揭示消费领域的特殊矛盾和规律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现、消费现象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消费统计学是统计学与消费经济学交叉结合孕育出来的一门新学科。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居民储蓄增长模型,可以对影响居民储蓄增长变化的主导因素作出分析,从而对居民储蓄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本文在分析居民储蓄增长原因的基础上,选择适当变量建立模型,并对模型加以解释。一、居民储蓄高速增长的原因1.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是居民储蓄高速增长的决定因素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居民收入大幅增加。197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仅有3624亿元,到1995年增长到5749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7.7%,居民可支配收入则从1638亿元增加为39759亿元,年均增长20.6%。经济规律表明,居民收入增长的比例高于消费的增长比例…  相似文献   

8.
李斌  文超 《统计与决策》2011,(10):86-88
文章从替代弹性角度出发,建立一个将政府消费内生化的居民消费函数,考察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运用湖南省1978~2008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消费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都有促进作用,同时政府消费的增加也会使得居民储蓄增加和价格水平的上涨。  相似文献   

9.
一、收人差距回归模型的建立 国内生产总值(C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可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量,表明该地区所有生产单位新创造的价值总量和向社会的贡献总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地区每个居民向社会平均贡献量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半参数估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1993-200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半参数模型,对信息消费的恩格尔曲线、总消费支出和价格指数对信息消费支出份额的边际影响进行了非参数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中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仅对农村信息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而居民受教育水平、居民总消费支出以及价格水平均对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居民总消费支出和价格水平变量对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支出的边际影响均存在一个极大值水平;价格水平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支出的负效应要大于总消费支出对信息消费支出的正效用,而城镇居民信息消费中没有表现出这一特征。通过控制价格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等方式,可以缩小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一般来讲,居民的生活消费可分为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基本消费和超出基本需要的附加消费,基本消费与居民的长期收入预期有关,相对说来它更具稳定性、计划性、和惯性;而附加消费则与各期的实际收入变动关系更为密切。如果基本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例越来越大,那么消费随...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受到了消费需求的冲击 ,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 ,消费需求却没有相应地增长 ,而居民储蓄在大量增加。已经有大量的文献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研究 ,本文构建了一个预防性储蓄模型 ,并以此为理论基础 ,详细分析了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 ,由于不确定性的增加 ,使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激励增加。这是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疲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居民的教育消费,也称之为居民的教育投资支出,是教育投资的一个重要来源。居民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基本主体,其教育投资状况是政府和社会确定教育投资支出规模、投资方式以及制定教育投资政策的基础和出发点。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四川未来的人口素质,影响着四川经济发展的后劲;每一项教育改革都会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教育费用的高低牵着千家万户的心。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四川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竞争加剧等现实,进行终身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四川城镇居民教育消费状况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信息消费的研究进行了述评,运用Panel Data模型研究中国城镇居民1999~2003年信息消费的地区差异和时间差异,认为中国东、中、西部城镇居民的边际信息消费倾向差异明显,居民信息消费的地区差异效应和时间差异效应也较大,同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生活质量"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的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在1958年提出的.所谓生活质量,就是用来反映居民生活需要满足程度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至今已得到广泛的接受和应用,许多研究机构在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时,已用"生活质量"代替传统的"生活水平"一词."生活水平"是指社会提供给广大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数量和质量的状况,主要反映居民在物质需求方面的满足程度.生活质量既反映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又反映社会和心理特征,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具体包括:经济条件、物质生活、生活环境、精神生活和居民素质.其具体内容决定了其最基本特点是它具有综合性,是各个方面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6.
恩格尔系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现象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与现象一个家庭的收入越少,家庭收入或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就越大;一个国家或地区越穷,其国民平均收入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这一比例会下降。这就是恩格尔定律的基本内容。就其计算方法来说比较简单,它是居民家庭食品支出与消费支出之比,即恩格尔系数。联合国粮农组织对恩格尔系数有一个划分标准,并据此可对居民的贫富程度作出判断:当恩格尔系数达到60%及以上,则属于绝对贫困;  相似文献   

17.
广东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需求不足仍然是广东当前经济生活的主要矛盾之一 ,扩大消费仍然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消费倾向是居民消费心理、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反映 ,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居民的消费情况。分析研究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及其原因 ,探讨进一步推动广东城镇居民扩大消费的方法 ,促进经济增长 ,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变化基本情况及原因(一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呈逐步走低的基本趋势1979年和 1980年 ,改革开放不单给广东城镇居民带来很大的实惠 ,收入迅速增加 ,而且使居民对未来有美好的预期和憧憬 ,加上迫切要求改善生活…  相似文献   

18.
金勇进 《统计研究》1988,5(4):51-54
居民基本消费需要,指为了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居民对物质产品和劳务所必需的最低消费量。为满足这个最低消费量所具有的货币支付能力可称为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对居民基本消费需要的数量研究,不仅可以从一个角度上反映居民消费的基本水平和变化状况,还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居民的生活承受能力,为国家确定扶贫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周平  王黎明 《统计研究》2011,28(7):71-78
 居民最终需求已成为我国碳排放量增长的重要原因。为了测算我国居民因最终需求而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本文以1992-2007年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结合能源消费实物量数据,编制出混合单位的能源投入产出表,从而得到居民碳间接排放量占居民碳排总量7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的结论。在能源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分解模型,对居民最终需求及相关经济活动引致的碳间接排放量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最终需求总量、城乡消费比例及居民消费结构三个因素的变化是促进碳间接排放量增加的因素,以能源消耗系数下降为特征的生产技术进步是促使CO2间接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于2008年11月中旬在呼和浩特8个定点储蓄网点组织实施了4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00份.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和未来收入信心指数持续下降;居民通胀压力逐渐减弱,对当前物价承受能力进一步增强;居民储蓄意愿下降而储蓄存款持续增长;消费意愿减弱,消费需求明显上升;投资意愿升温,拥有的股票、基金占比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