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其传播媒介及物理方式必然对语言本体有塑造作用。语码对信道的适应这一特点,可以通过解析语言传播物理信道的结构得到探究。通过共时和历时两方面具体分析,这种对适应过程的探究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可以增强我们分析语言变体的宏观把握力。  相似文献   

2.
周瑛 《学术探索》2012,(2):160-162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与传播工具,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传播媒介背景下,语言的运用千变万化,受到当前社会快节奏、信息大容量的影响,遵循固有性、求新求异性原则,不断推出全新语言,有些语言偏离了原有的规范,探索新规范。因此,传媒媒介加快了语言系统的"推陈出新",赋予语言更多动力,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本文将结合当前传播媒介发展现状,对传播媒介影响下的语言变化形式进行具体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3.
综观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传播学边界模糊是学界同仁的共识。通过传播学与新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学科关系的讨论可以看出,传播学亟待从“新闻传播学”门户下突围,“权宜之计”是将“传播学”与“新闻学”设定为两个同等的独立学科,让二者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并立而竞进”;同时又要耐心地守望自己的领地。因为传播学无限制地扩大学科边界恰恰是其学科身份自我消解的开始,而确立自我边界比盲目扩张要紧迫得多。  相似文献   

4.
当今Internet的发展相当迅速。如果有一天Internet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Internet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的大众传播媒介?现在的大众传播媒介(广播、电视、报纸)还有必要存在吗?记者的职业内涵会不会因此而改变?本文将分析并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与中国文学地理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国 《河北学刊》2005,25(4):188-192
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学地理发生了两个向度的变迁,一是文学中心的广泛流布;二是形成了色彩迥然不同的文学区域。这些变迁的文学史意义主要在于扩大了新文学的生存空间和传播领域,改善了文学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同时为中国文学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自足的空间,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多样化发展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南京师范大学贺仲明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新文学与农民关系之研究(批准号:05CZW014)近期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良好,最终成果为专著.  相似文献   

7.
艺术的传播媒介主要经历了传统美术、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三个时期,形成了绘画、雕塑、激浪艺术、先锋电影、网络艺术、数字艺术等丰富的艺术样式。艺术传播媒介在当今视觉文化时代中分担起五项重要社会功能:第一,满足公众"看"的需求;第二,作为社会图像的制造者;第三,担当"活态"文化的传播者;第四,成为一种媒介资本;第五,促进经典审美的现代转型。由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掌握新媒介,使媒介成为促进艺术发展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8.
经济与文学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培恒认为,文学的形态和发展都与经济具有密切的关系。经济对文学的推动作用是多方面的,这主要表现在,通过对人性的影响而影响文学的内容,通过推动人的生活方式及需求的演化而影响文学的发展。胡明找到了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文学的四条途径:(一)体现在文学作品与作家头脑里的经济意识与经济理念;(二)传统文学作品中描写的经济生活与社会形态;(三)经济生活对中国传统文学生存发展的促进与制约;(四)文学史人物微观具体的经济活动与其文学活动的关系。陈大康通过对《瀛寰琐纪》的产生、出版延误乃至最终停刊的现象及背后原因进行个案分析后认为,报刊文学既是精神产品又是商品,其发展既遵循文学发展的规律又受到商品交换法则的制约,两种约束形成融为一体的舍力,规定着文学的生存形态。董乃斌指出,唐代获得文体独立的小说,萌芽雏形阶段的说唱、戏剧和市民文艺,包括寺庙中发达的演说经变和俗讲,以及一度极为兴盛的敦煌文学,都和其时的经济状况有着深刻的联系。许建平认为,文学具有双重属性,既有精神的属性又有经济的属性,因此,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不应局限于精神属性与层面的研究,而应扩大为物质一经济属性与层面的研究。这样,文学的研究才能还其本原,文学研究被遗失的部分才能复原。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小说与报刊业之关系探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浩帆 《文史哲》2004,1(3):45-50
清末民初是中国新闻事业开始发达的时代,与此同时,近代化报刊也逐渐成为当时小说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媒介。清末民初的小说与报刊业始终保持着密切而微妙复杂的关系。在清末,小说与新闻业呈同步发展的态势;而到民初,与新闻界长期遭受打击和镇压的命运相反,小说事业却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兴盛时期。清末民初的小说有80%登载在报刊上,民初的登载率又远高于清末。除小说专门杂志外,文艺报刊和报纸副刊以及一些综合性报刊也大量登载小说。其中,小说产量与小说杂志数量的走势基本吻合,这说明小说杂志始终是小说和小说理论发表的最主要阵地。以小说杂志为代表的近代报刊业的兴盛促成了中国小说传播方式的变革,并成为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主要载体和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一、导言中韩两国的文学往来渊源已久。新罗时期,中国文学便已传入朝鲜半岛。高丽和朝鲜时代,在中国文学的影响下,韩国的古典文学逐渐发展、成熟和繁荣。进入十九世纪后,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朝鲜半岛开始接受美国及欧洲文学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总的历程,是从茅盾所期望的小说化路子折向夏衍《包身工》那种“论文式的‘报告文学’”的写法。其理论的发展,是从与相关文体的比较中,辩识其特征,到围绕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矛盾,特别对能否适度虚构与合理想象的问题,展开长期的论争,最终走到因否定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与文学性而无法认识这一文体的地步。实践进一步揭示,报告文学是散文中时代感最强的写人记事并可以直接加入作者议论的一种文体。它的本质特征是史实性,它可以由狭义散文向广义散文作一定程度的延伸。  相似文献   

12.
黄玲青 《船山学刊》2009,(2):189-192
张爱玲小说和紫式部的《源氏物语》都汲取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又能超越与创新,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张爱玲小说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源氏物语》则立足于日本民族的特性,实现了汉文化与本土文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与中国当代内地女性文学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但其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宗教文化背景,也使得二者呈现出了鲜明的审美差异,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二者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这些审美差异主要体现在“私人化写作与非私人化写作”、“物化写作与朴素之风”和“审丑写作与中性写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影史及其理论的发展,其总的行程必然地循着先求赢利,后因其广泛的群众影响而为政治所充实、所干扰,直到电影意识大觉醒这样三个大的阶段,向前推移。从艺术进程看,从承袭舞台剧遗产的阶段到在原有思维框架中对于电影独特性的逐渐明显的认识,再到因这一认识的高度自觉所导致的抛弃原有思维框架的努力。上述这两个过程相互渗透并交织到了一起,这便是20世纪中国电影发展的两个层次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经学与文学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经典、经学、文学三个不同方面指明了经学与文学的关系,认为经学对文学有根本性的影响,而文学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受其自身规律的制约,不时表现出对经学的背离和突破。  相似文献   

16.
当今大众传播已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文学与传播媒介之间相互作用,传播媒介的成熟发展已经对文学变迁产生深刻影响,文学的商业属性逐渐加强,文学关系产生新变化,使文学的产业化和媒体化成为当下文学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7.
当今大众传播已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文学与传播媒介之间相互作用,传播媒介的成熟发展已经对文学变迁产生深刻影响,文学的商业属性逐渐加强,文学关系产生新变化,使文学的产业化和媒体化成为当下文学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刘丽霞 《东岳论丛》2012,33(10):69-72
近代来华传教士继承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的汉学传统,对中国古典文学进行了更为深广的译介,并出现了一批卓有成效的汉学家.本文就近代来华传教士与中国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从新教与天主教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并论析了近代来华传教士作为中外文化“之间人”的特殊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交流的无奈”——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传播困境与突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中国文学面临着对外传播的困境,中外文学的输出与输入比例相差悬殊。运用传播学视角阐释文学的传播意义,揭示了文学的意义是因传播而得以生成,因此传播学的某些规律不仅适用于众多现代电子媒介,同样适用于传统的纸质媒介——文学。对文学传播全过程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中国文学在传者、信息和交流等方面所呈现出的十分无奈的交流景象。中国文学要在创作、翻译以及畅通传播渠道等方面为中国文学走出去开疆拓土。  相似文献   

20.
文学和声乐从言到声,具有递进的层级关系。声乐对文学的改编升华,形成了二者的媒介间性,二者相得益彰,合而并美。近现代以来,由于受到美声唱法的冲击,人们重新思考关于民族性与科学性的问题,以科学性为基础统率其他要素,形成了中国声乐的新体系:一方面是以民族的科学的声腔技法为主导,另一方面是以亲情和谐与家国天下的文学内容表达中国梦的期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