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性组织等超国家机构对主权国家的经济干预,成为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新特点,并严重威胁到主权国家的经济安全.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采取因应措施,迎接超国家干预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虽然对未成年人虞犯行为的内涵和外延仍存在诸多争议,但未成年人虞犯行为应当进行干预则已成为学界与实务界的共识。从域外发展来看,虞犯行为的司法干预经历了全面干预、限制干预和废除干预的发展阶段。虽然域外少年司法界存在诸多纠结,但从我国情况来看,建立虞犯行为的早期干预机制仍有其必要性。以监护监督、亲职教育、宵禁、交友限制、传媒管理等非正式干预为重点,以警察部门、福利部门等行政干预为纽带,以司法干预为保障的"漏斗式"虞犯早期干预模式,应当成为我国虞犯行为早期干预制度建立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周建诚 《国际公关》2023,(16):149-151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应用的高速发展,一种架构在情感之上的新型商业模式的粉丝经济正在新媒体时代下兴起盛行。虽然粉丝经济在促进社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国家监管体制机制尚未完善、新媒体平台管理乱象严重、艺人经纪公司运营混乱、粉丝群体文化价值导向偏差等因素影响下,粉丝经济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正影响着其健康有序发展。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研究背景,对当下粉丝经济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应对措施,以引导粉丝经济以良性健康的正向循环模式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产生与发展及与其它相关部门法的关系等诸多基本理论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分歧。本文从经济和法律的依存关系中,特别考虑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背景,认为国际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干预下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对其历史、现状和发展作了阐述。此外,通过探讨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国际商法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对国际经济法调整对象三个层次划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国际法地位之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渐进发展,国际社会也由单纯的国家间体制正逐步走向国家间体制和超国家体制并存的时代。受此影响,国际法的普遍性、规范性、效力性增强,国际公共体管制范围扩大,国际法逐渐向有组织的国际社会的法律发展。然而,国际法要进化为“世界法”仍只是遥远的理想,国际法的核心概念仍然是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新生的国际性货币,欧元的法律制度既有很强的超国家性,也有浓重的国际法特性,此特点将加强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际金融法的协调、互动和发展;同时,也必将给国际金融组织在建制和监管及预警机制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政府干预型区域协调模式,是指中央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和调控手段,阻止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区域作为一个复杂经济系统, 要保持其协调发展,已经不可能依靠某一两种机制或手段来维持其良性循环,必要的政府干预,可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徐泉在《现代法学》2005年6期中撰文指出:经济主权原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实践上看,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国际经济条约的大量签订,国际经济组织急剧膨胀,国际合作日益广泛,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不断限制、削弱、侵蚀国家经济主权的传统制度,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独立。但对两类国家来说,其后果并不一样。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冲击更多地是针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经济发展地位和优势,其经济主权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国际经济组织并不能构成对国家经济主权的侵蚀,它们是主权国家对经济主权的自我限制和约束的结果。此外,经济发展已成为经济主权得以维护与巩固的重要内容,为了取得经济发展,世界各国晚近以来都选择市场经济模式,而国家干预只限定在通过法律和法定的市场手段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国际多边贸易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进行国际协调的重要机制。但目前的国际多边贸易规则维护的是发达国家最大经济利益,多边贸易谈判机制已沦为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用以打开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推行其贸易霸权的工具;目前的国际储备的本位货币制度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处于不利境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国际金融制度的主要载体,其本身也存在重大“缺陷”。这会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面临巨大风险。重建国际经济制度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经过几年实践,中国以生态经济为特色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已呈现出诸多特点,福建的生态经济发展态势令人鼓舞。本文强调指出,若使中国模式结出硕果,关键在于把建设生态经济大省的过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工业化道路和建立节约社会的过程统一起来,形成合力,推动社会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型,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全球治理的提出源于全球化的推动,而全球治理的提出及实践则使国际行政法的产生、形成成为可能。具体而言,全球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国际行政法产生的两个现实驱动因素。国际行政法的产生路径可总结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路径。国际行政法具有区别于国内行政法的若干明显特征,国际层面相比国内层面的很多特殊性也使得国际行政法的体系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这些问题虽然不能忽视,但它们也并非不可克服。虽然国际行政法不如国内行政法成熟,但是如能改进合法性,便能够将超国家机构的全球治理职能发挥得更好。全球治理语境下国际行政法体系的产生、形成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中国广告文化弊端的微观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文化作为广告活动中许多文化要素构成的复合整体,其结构体系包括广告文化的物质层、组织制度层、观念层三个层次。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中国广告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中国现阶段广告文化凸显出一系列的弊端,从微观方面来说,具体表现在广告文化观念需要更新、广告组织制度文化层有待完善、广告物质文化层次存在诸多漏洞。透视广告文化存在的这些弊端,可以为我国广告业的健康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3.
消费社会是后工业社会的重要表现,后现代社会理论因对消费社会的批判而风靡学界。虽然当代中国社会主要表现出生产社会的特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消费社会的端倪。西方消费社会的种种弊端在我国亦开始显现,表现为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对人的个性发展的不利及文化的媚俗等。在这种背景下,从后现代理论视角对消费社会进行分析,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干预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正在经历全球化进程。对于全球性问题和跨国犯罪 ,进行国际间的合作和国际社会的恰当的干预已经成为维护健康的全球秩序的必要因素。普遍干预主义似乎在任何时候都不合理 ,然而纯粹的非干预主义也是不可取的。干预仅当为遏止巨大暴行和恢复和平所必需时才是正当的。在针对无辜平民的恐怖主义攻击已经具有全球规模、并且可能威胁每个国家的人民的今天 ,国际社会尤其需要形成一种正当的国际干预的伦理。这种干预诚然需要以现有的国际法为依据 ,但它尤其需要得到不同宗教和伦理传统的重叠的共识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高校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高校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突发事件的干预机制不健全是重要的因素,我国很多高校忽视了干预机制的建立,存在诸多问题。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应该从多方面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干预机制,比如从思想上重视干预机制在整个应急管理机制中的重要地位;加大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资金支持;完善干预方案,形成完整的干预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失衡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美元本位制中美元所具有的非对称性特征具有直接关系,所以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凯恩斯提出的关于创立超主权国家货币的国际货币改革计划,能够消除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的非对称性,进而纠正全球经济失衡。但这将是一个长期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在国际社会已经讨论了很久,但是对是否保护、用什么模式保护、是否建立新的法律制度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长期流传的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蕴含的经济社会价值被发现、商业潜力被挖掘,利益分配矛盾凸显,从而进入了法律的视野.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调整利益关系的、人权是历史和现实的、经济发展与法律发展相互作用,这些论断为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GDP主义、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GDP是国际上普遍适用的考察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工具,但是仅凭GDP来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状况,不能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始探索建构GNH指标体系来衡量和评价国家的发展水平,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GNH是人类财富指标体系的又一次伟大发明,它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向"以国民幸福为中心"。GNH指标体系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必须致力于制度基础变革:摒弃速度型发展战略思维,确立稳健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健全和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弱化地方过度追求GDP的制度激励;减少宏观调控的行政色彩,有效提升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加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积极致力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全面改善经济发展的结构和质量;构建与市场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民主法治下良序的市场经济秩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体制动力。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民事习惯中的合会与互助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会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信用互助方式。在银行信贷业及社会保障不发达的近代社会,这种组织长期广泛存在,其运作模式已经形成一整套民事习惯。近代合会因地域风俗习惯不同,呈现出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合会组织的广泛存在,是由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自身需求所决定的。就实际情况而言,各种类型的合会组织,在近代社会整合和社会发展中,不同程度地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这些合会均为民间自发组织,没有严格纳入法制轨道,操作中又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往往造成会员利益受损,引发纷争乃至诉讼。即便纯互帮互助性的组织,也往往因浓厚的人治色彩、规章制度不够严、经理人员管理失当,导致账目不清,运作中难免产生资金浪费和使用不公平等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