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题记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历来就是名重八方的“礼仪之 邦”。古人有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 则安,无礼则危,固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在居民交往中,特别是社区工作者 在与居民的交往中,以礼相待,是建设文明的开端。  相似文献   

2.
“制礼作乐”。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宝塔形的贵族等级制 ;而宗法制则使分封到各地的庶子 ,形成层层藩屏最高宗主——周天子的政治结构。所谓“制礼作乐”,其中“礼”的内容很丰富 ,概括说来有吉 (就是祭祀天地神明之礼 )、凶 (就是贵族丧葬和年成凶荒之礼 )、宾 (就是贵族朝聘、接待之礼 )、军 (就是贵族军事活动之礼 )、嘉礼 (就是贵族饮宴婚冠之礼 )等五类 ,包括了奴隶主贵族经济、政治生活及衣、食、住、行、丧葬、嫁娶等所有的行为规则。所以 ,周公制定的“礼”,无疑是维护贵族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3.
《诗经·小雅·正月》,作者感念政荒世乱,以茕独而处世艰危之辞世。诗曰:“忧心愈愈,是以有侮。”“愈愈”,《尔雅·释训》作“瘦瘦”,云“病也”,未若传训“优惧”为优。然传亦未明“愈愈”训“优惧”之所以然。笺训“侮”为“侵侮”,亦失之。今案“愈”当读“”。上古徐读定母鱼部,愈读喻母侯部,定喻准旁纽,鱼侯旁转,二字音近相通。林义光《文源》,谓“俞”字初文,“从舟,余省声。余、俞双声旁转”。《广雅·释训》曰:“,怀忧也。”《楚辞·七谏》“心而烦冤兮”,注曰“,忧愁貌”。《后汉书·冯传》“终而洞疑”,注云…  相似文献   

4.
“敢,不敢也”之说。已为当前不少汉语辞书所采用,在古汉语教学中也都这样讲,几乎已经成为定论。然而,我们认为此说是错误的。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须介绍一下此说的来胧去脉。“敢,不敢也”之说,始于汉代旧注: ①辞曰:“非礼也,敢?”对曰:“非礼也,敢?”(《仪礼·聘礼》)郑玄注:“辞,不受也。对,答问也。二者皆卒曰‘敢’,言不敢。”三国时期吴国韦昭、晋代杜预继承了这一说法: ②(辛俞)对曰:“臣顺之也,岂敢犯之?……今执政曰‘不从君者为大戮’,臣敢忘其死而叛其君,以烦司寇,”(《国语·晋语八》)韦昭注:“敢,不敢也。言不敢忘死而叛其君,烦君司寇以刑臣。”  相似文献   

5.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我们这个汉字是怎么记录汉语的呢?古人“分文析字”,总结为六书,《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之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即指事)、假借、谐声(即形声)也。”象形、会意、处事三书是用图形来记录汉语的,是表意字。据统计:《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其中象形三百四十七字,会意八百三十字,处事一百十九字,合计一千二百九十六字,占《说文》百分之十四。待记录的语言还很  相似文献   

6.
尚荣 《金陵瞭望》2011,(28):70-72
“世言酒之所自者,其说有三。其一曰:仪狄始作酒,与禹同时。又曰尧酒千钟。则酒始作于尧,非禹之世也。其二曰:《神农百草》著酒之性味,《黄帝内经》亦言酒之致病,则非始于仪狄也。其三曰: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  相似文献   

7.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晋楚城濮之战事中有一段文字是: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对其中的“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一句,晋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无注,唐孔颖达等人的《春秋左传正义》亦无疏证。今人的各种选注本或译文,对此理解上并不完全一致王伯祥先生的《春秋左传读本》为此句作注说:为曹所得之晋死人皆棺敛其尸而出  相似文献   

8.
古代婚礼有六: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始于纳采。所谓纳采,就是男方请媒人向女方纳其采择之礼,正式提出求婚。《仪礼·士昏礼》曰:“昏礼下达,纳采用鴈。”纳采用鴈亦称“委禽”。《左传》昭公元年曰:“郑徐吾犯妹美,公孙楚聘之也,公孙黑又强委禽焉。”是其证。不惟纳采用膈,六礼中除纳征外,其余五礼皆用膈。《士昏礼》曰:“昏礼,……纳采用鴈。……宾执鴈,请问名。……纳吉用鴈,如纳采礼。  相似文献   

9.
河东狮子吼     
宋人洪迈《容斋三笔》卷第三载:“陈性字季常,公弼之了。居于黄州之岐亭,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罟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东狮子.指柳氏也。”柳氏为河东望族,东歧用“河东”暗指柳氏。后来便用“河东狮子吼”或“狮子吼”喻妻子悍妇,或嘲惧内者。  相似文献   

10.
汉人训诂所使用的术语“读曰,读为”,目前学术界都依段玉裁说,断为汉人用以释假借字时使用的术语。《说文解字》“读”下段氏《注》云:“拟其音曰读,凡言读如、读若,皆是也。易其字以释其义曰读,凡言读为、读曰、当为,皆是也。”又《周礼汉读考·序》云:“汉人作注,于字发疑正读,其例有三:一曰读如,二曰读为、读曰,三曰当为。读如、读若者拟其音也,古无反语,故为比方之词;读为、读曰者,易其字也,易之以音相近之字,故为变化之词。比方主乎同,音同而义可推也;变化主乎  相似文献   

11.
“三会本”《聊斋志异·小谢》:陶三望“好以诗词讥切时事,获罪于邑贵介,日思中伤之。阴赂学使,诬以行简,淹禁狱中。”按“行简”简字当从青柯亭刻本作“检”。行检,指操行。《世说新语·自新》:“戴渊少时不修行检,尝在江淮间攻略商旅。”同书《任诞》“阮公邻家妇有美色”《注》引王隐《晋书》:“籍邻家处子有才色,未嫁而卒。籍与无亲,生不相识,往哭,尽哀而去。其达而无检,皆类此也。”可见不修行检,指奸、盗之类劣迹。上文  相似文献   

12.
点校本《宋书》标点质疑丁福林一、卷十六·礼志三明帝大和三年六月,又追尊高祖大长秋曰高皇,夫人吴氏日高皇后,并在邺庙庙所祠.则文帝之高祖处士、曾祖高皇、祖太皇帝共一庙。(第443页)[1]按:“并在邺庙庙所祠”,于文义窒碍难解。考之《三国志·魏志·武帝...  相似文献   

13.
<正> 《周礼·太师》云:“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毛诗序》亦曰:“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这里所谓的“赋”,究为何意?历来学者的认识很不一致。或以为指作诗方法,即铺采摛文,直言其事;或以为是用诗方式,即使于四方,歌诗显志;或以为乃赋体之原始,即六义附庸,蔚为大国,亦即班固所谓:“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前两说,虽略不相类,但古今学者,多有附和,几无异词;而后一说,虽亦有赞同者,然持异议者却不乏其人。例如范文澜先生在其《文心雕龙·诠赋》校注中说:“赋、比、兴三义并列,若荀屈之赋,自六义之赋流衍而成,则不得赋中杂出比、兴。今观荀屈之赋,比、兴实繁,即士(?)所作,有狐裘龙茸语,三句之中,兴居其一,谓赋之原始,即取六义之赋推演而成,或未必然。”李伯敬和褚斌杰同志也都继承其说,并从几个不同方面作了发挥论证,否定第三种意见①。  相似文献   

14.
清白堂记     
会稽府署据卧龙山之南足,北上有蓬莱阁,阁之西有凉堂,堂之西有岩焉,岩之下有地,方数丈。密蔓深丛,莽然就荒。一日,命役徒芟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择高年吏,问废之由,曰:“不知也”。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  相似文献   

15.
叔瞻考     
《左传》中谓叔詹乃郑人,而《国语》及《韩非子》中则谓为曹人。古籍既有出于前人伪撰者,亦有经后人窜改者。笔者以诸书相比勘,确认《国语》《韩非子》以为曹人者是,而二书亦有后人窜改处;《左传》乃伪书,以为郑人,殊不足信。伪《左传》以为叔詹乃郑人(字皆作“詹”,不作“瞻”)。《左氏僖公七年传》述管仲之语云:“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僖公二十二年传》云:“楚子入享于郑。享毕,夜出,文芊送于军。取郑二姬以归。叔詹日:‘楚王其不没乎!为礼卒于无别,无别不可谓礼,将何以没?’”《僖公二十三年传》云:“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  相似文献   

16.
《仪礼》一书大约是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到公元前4世纪中期这一百年中,由孔子的弟子、后学陆续撰写的。汉官学初立"五经"博士,三《礼》之《仪礼》占其一也。《仪礼》是三代以来礼之本经吗?《乐记》云:"三王异世,不相袭礼";皮锡瑞曰,三《礼》所载,皆周礼也。显然,《仪礼》不是三代相传固有的礼。《仪礼·聘礼》与《论语·乡党》文义有合,但礼意根本不同;《仪礼》与《诗经》《尚书》《易经》之"礼"亦无"公约数"。《仪礼》有自己之特征,《仪礼》所记乃鲁国地方性风俗习惯,其17篇多是鲁士大夫们生活情趣的写照。  相似文献   

17.
难以确定是否是有意的安排,同《人间世》先写了三个与君主相处的故事后,转而写了二个大木的寓言一样,《德充符》在先写了三个关于兀者的故事后,也转而写了哀骆它及无唇、大瘿这二个关于丑陋人的寓言。讲述大本寓言的部分,是《人间世》正面阐述其主旨“以无用为大用”之所在;同样,《德充符》中二个丑陋人的寓言及其余波的部分,也不仅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庄子的才德观,而且还上升到对社会和历史发展作出反思的高度。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动于父母曰:‘与为人赛宁为夫子安…  相似文献   

18.
《荀子·不苟篇》:“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其中“吟口”一词,历来注说纷纭,迄无定论。杨倞说:“吟口,吟咏长在人口也。”郝懿行说:“案‘吟口’,《说苑》作‘凶贪’,此木必作‘贪凶’,转写形误,遂为  相似文献   

19.
近日翻阅王锦民先生《古学经子》(华夏出版社1996年9月版),发现该书第127页有这样一段: 《仪礼》在三和中实际年代最为久远。《礼记·明堂位》云:“周公摄政六年,制 礼作乐。”孔颖达《礼记正义》云:“成王幼弱,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但所制 之礼,则《周官》、《仪礼》也。”按这一说法,《周官》、《仪礼》均为周公所作。不过 《周官》虽保存了很多西周到春秋的官制,但其成书实在战国时代。《仪礼》则自 孔子时已经成书,《礼记·檀弓》云:“恤由之丧,哀公使孺悲学士丧礼于孔子,士丧 礼于是乎书。”这是《礼记》…  相似文献   

20.
《乡党》末章:“色斯举矣,翔而后集。[子]曰:‘山梁雌雄,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这是《论语》里很特别也很难讲的一章。“色斯举矣”。集解引马曰:“见颜色不善则去之。”“翔而后集”。固曰:“迥翔审观而后止。”邢昺疏:“此言孔子审去就也。谓孔子所处。见颜色不善。则于斯举动而去之;将所依就。则必迴翔审观而下止.此翔而后集一句,以飞鸟喻也。”朱熹注;“言鸟见人之颜色不善,则飞去,回翔审视而后下止。人之见几而作,审择所处,亦当知此。然上下必有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