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试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中国社会两个基本的阶级二但是,阶级内部的阶层结构并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革,它会不断地分化演变。肇始于/\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改革,为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提供了历史契机。由于这场重大的社会变革的触发,我国社会已经分化出了一系列新的阶层,士。乡镇企业职工阶层,“三资”企业职工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个体劳动者阶层,等等。当代我国社会阶层分化以后,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地扩大了。有人对此感到困惑,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我们说,只要不是从主观偏见和个人利益出…  相似文献   

2.
十年前,农民作为一个阶级,总体上收入差距很小,也普遍贫穷。十年后的今天,农民这一阶级逐渐分化为若干个比较明显的利益不同、愿望要求不同的阶层,这些阶层大致可概括为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雇工阶层、农民知识分子阶层、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农村党政管理者阶层、盲流阶层。不同的阶层都在逐渐富裕、而其中有一部分人富得特别快,其收入与拥有的财富远远高于农民致富的平均水平,成了十万、数十万乃至百万富翁。在南通地区农村,人们把他们称为“大户”,我们姑且把这一批人称为“富翁阶层”,以区别于普遍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一万两万贫困户”——农村富翁知多少?在南通的一些地区,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一万两万贫困户,三万五万还马虎,十万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八大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产业结构调整“动力”和市场化、城市化“拉力”的牵引下,我国社会阶层仍将呈现出多样化和高速度的分化、发展态势。这种分化的进步性在于社会流动性增强冲击了原“准身份社会”条件下不平等、固定化的社会格局,催生了公民权利意识萌发,并由此形成各种社会利益群体,使构建“国家—社会”双向互动的民主化与良性化成为可能。同时,中国的阶层分化也表现得更为复杂,“体制外”阶层与“中间阶层”的扩大、影响贫富差距的新因素介入、潜在的压力团体现象开始出现等都为政治发展提出新问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4.
灵活就业者阶层是在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新兴社会群体,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演进、数字经济发展等的现实反映,诸多概念、认识问题亟待厘清。灵活就业者由个体劳动者、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自由职业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四大类群体组成,在结构上呈现出“双圈—双层”的特征。一般来说,可将广义灵活就业者视为规模达2亿人的一个“群体”,狭义灵活就业者可规定为一个“阶层”。目前,围绕这一群体的劳动法规体系、社会保障制度、利益表达渠道、整合服务能力还较为欠缺。这种独特处境,限制了中国阶层结构弹性的发挥。灵活就业者阶层的健康发展,要以促进阶层关系“包容性发展”为基本方略,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政治整合、公共服务及舆论心理引导等方面寻求突破。在此基础上,深化、细化对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不仅意味着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启航,而且还意味着农民阶层分化的动力结构也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为直接动因,利益驱动下农民主动追求共同富裕为内在动因。动力结构的新变化,必然要求动力指向、路径和目标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具体可表现为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现实路径,有效应对乡村社会阶层结构深度调整期的挑战,进而促使农民阶层分化迈上合理有序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6.
中国转型过程中多元利益结构的重塑实际折射出社会阶层结构由“身份制”分层向“资源占有制”分层的演化,与这种新的社会分层相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正成为利益结构调整的焦点,这是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之一。在当前中国社会分层加速分化组合的过程中,这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的经济分化现象不仅仅是一种个体之间的分化,更主要地表现为群体间的分化,不同社会分层的群体在经济地位高低排序中上下滑动,各群体或阶层的经济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是以阶层性的收入分配差距出现,而调控这种收入差距和协调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7.
对现阶段中国中间阶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继90年代以来推进的一系列体制改革,促进了中国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上升;引起了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的重大变化,并导致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与重组,出现了一些新的“准阶层”,“白领阶层”。他们是谁?从访谈及大众的经验中看“他们”,已有了现代社会结构中“中产阶级”的印像;一个可以被识别出来的“中间阶层”地位分层群体的雏形已经出现。尽管其行为边界目前还不很清晰,阶层认知尚处于萌芽状态;90年代以来出现的社会资源重新聚敛及其社会分化过程,有可能撕裂“中间阶层”,或使之重蹈20、30年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命运。但只要改革开放继续沿着“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推进,调整社会资源配置机制,提高机会结构的平等化效应,这一地位群体必将顺势而发,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社会结构的一支定型力量。  相似文献   

8.
转型社会中的中间阶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职工”和“社员”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以不同职业、不同经济地位以及不同劳动、生活方式组成的社会群体所取代,在社会结构的分化和组合中,社会中间阶层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中间阶层是介于贫困阶层和富有阶层之间的一个阶层,划分中间阶层的标准主要依据财产和收入的水平,兼顾劳动方式、生活方式、文化程度、思想观念等因素。中间阶层一般以公司员工、一般官员、教师、科研技术人员、律师、医生等为职业,文化程度较高,一般接受过大学教育。发达的商…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社会阶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农村政治发展面临着政治参与、利益整合和政治稳定的挑战,但同时阶层分化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因此,应积极促进农村阶层分化,健全各阶层利益表达机制,完善其政治参与渠道,加强农村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整合,合理定位各阶层的政治地位以优化权利配置,从而使阶层分化成为促进农村政治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个体户”一词具有两个相关连的涵义:1.“个体户”是从事个体经济的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2.“个体户”是指从事个体经济的劳动者。具体是指现阶段在我国城乡作为全民经济和集体经济必要补充而存在的个体工商业的从业人员。用作此涵义时,一般是指个体劳动者群体。本文主要在第二种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个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个体户队伍迅速壮大,形成一个新的阶层。他们不但以有别于传统的方式进入社会的经济生活,而且鲜明地表现出与传统道德迥异的作风,对社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尚发生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与个体户阶层的影响也是有一定  相似文献   

11.
在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转型过程中,劳动者的地位、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自由流动的空间,与管理者相比较,存在较大反差。在劳动关系合作与冲突所必须凭借的权力与资源利用上,劳动者阶层处于弱势地位,其行动包含自尊与忍耐的双重矛盾。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格局中的劳动者阶层具有深刻的双重性。在貌似矛盾与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主人翁”与“劳动者”之间,存在许多理解误区。面对国有企业内部阶层分化与社会阶层定型化的客观现实,国有企业的劳动者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主观感受。国有企业改制中产权先行、劳权虚置的改革逻辑引发了劳动关系中的结构性问题。劳动者作为个体面对这些结构性问题时有心态异化之虞。欲实现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格局中产权与劳权的和谐共生,政府需要对国有企业产权运行做出创造性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流动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业结构变了,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原来的“两个阶段、一个阶层”的社会结构分化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形成。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当前阶层结构发生的变化,正确认识各个阶层的地位和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向,并给予正确的理论解释,这是摆在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历史任务,也是本文所要重点谈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研究:一个管理者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洲 《学术探索》2006,15(4):19-26
随着市场经济转轨的深入和社会分化的加剧,工人阶级内部不同阶层日趋独立,阶层分化日趋明显,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格局各方主体在劳动关系管理中可支配的资源也随之发生深刻改变。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格局中管理者阶层的独立与分化,是一个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权变革与管理者身份转换对于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管理者的分化与企业内部阶层的定型化,不过是双方所占有的资源及其在生产关系体系中位置的折射。管理者角色从厂长到经理的变化,是一种深刻的名实之变。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紧张化,与管理阶层的利益觉醒与监督缺位并存有着密切联系。管理者与劳动者拥有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流动行动空间比例关系的深刻改变,对未来劳动关系的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农业劳动者的阶层歧视】《社会科学报》(2002年5月2日)发表张乐天《阶层歧视:社会发展的障碍》的文章认为,阶层歧视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阶层歧视指对一些阶层或群体的阶层地位给予否定性评价,甚至认为某一阶层人群是落后、愚昧和不可信的,从而是低人一等的。这一问题在我国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农业劳动者阶层的歧视:一是制度性的歧视。最明显莫过于现行的户籍制度,农民身份不仅使他们不可能在城市里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公民待遇,而且即使他们找到了工作,也可能被简单粗暴的城市管理者以维护社会秩序的名义随时…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制崩溃,社会生产力发展时期。商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个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自由商人阶层。这个阶层流品复杂,既有冲破“工商食官”束缚,获得自由的“贾人”,也有从贵族、官僚、个体手工业者和庶人转化而来从事买卖活动的人们。这些成分不一的人们,组成了一个松散的没有特定阶级属性,但有自己特殊利益的自由商人阶层。他们的形成,一般都认为是在春秋中后期,他们随着生产的变化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以致到了战国中期,经商逐利已成为一种社会风俗和时尚,富商大贾以及他们所拥有的财产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贫富分化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提倡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结果,城乡各阶层居民的经济收入明显拉开.短短十余年间,先是农村中一批“万元户”脱颖而出,接着几十万元户,百万元户,千万元户也开始崭露头角。在一部分人先富的同时,虽然多数居民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比起改革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先富阶层相比,也出现了较大的贫富差距乃至贫富悬殊。一、我国贫富分化的现状按国际惯例,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分化程度的标准是基尼系数。这是个在0到1之间的数值。基尼系数为0表示绝对平等,即财产或收入完全平…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阶级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采用大量材料和数据,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阶级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变化,并就“社会是否出现了两极分化”、“是否产生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怎样认识中产阶级和小康大众”、“怎样看待社会公平”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文章强调指出,体制改革实际上也是一个阶级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的调整过程,改革、发展的稳定机制最终来自于社会利益关系的合理与协调。因此,要把经常考察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关系的变化作为政策制定和调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与国家关系的变化以 1 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在前一阶段 ,私营企业主与国家形成了互相依赖的共生关系 ,即“官商一体化”模式 ,1 992年以后 ,逐渐转变为“分化”结构。这种分化结构和东欧国家不同 ,呈现了“非冲突性分化”结构 ,并不形成“冲突性”的关系。这种特点是中国式渐进改革的结果 ,并且反映着转型期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通称为“士”的社会属性在先秦秦汉时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春秋战国前之“士”是贵族的一个等级,春秋战国时期是为游士,秦汉时期,尤其是汉初方正式形成一个士大夫阶层。汉初,由于高度集权的中央君主专制体制的确立,士人的社会角色也基本被确定为入则为官、出则为士,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阶层及其社会功能由此基本形成,并历经两千多年而无本质变化。汉初士大夫的社会功能或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积极入世,投身于社会政治,为新兴的汉王朝反思历史,拨乱反正;规划政权,制礼定制;亦官亦师,教化民众等,对汉政权的确立和巩固、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文化学术的繁荣倡盛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二是继承和传播文化,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浅议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加快,并呈现以下主要特征:阶层分化的自我主导型有所加强,阶层的“体制内分化”与“体制外分化”同时进行,阶层分化与阶层整合发展不同步,尚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中间阶层”,阶层分化地域性差异明显.针对阶层分化政府应采取相应对策,协调各阶层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