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通过阐述保证学术期刊质量的因素以及期刊质量监管的途径,可以看出,无论是在保证学术期刊的质量上,还是在对期刊质量的监管上,编辑与作者都是其中最基本的因素。由此,借助博弈理论,构建一个基于编辑和作者间的博弈来对学术期刊质量进行监管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编辑对当前屡禁不止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是提升学术期刊质量的强有力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可读性是学术期刊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根本属性。通过分析世界著名杂志《自然》、《科学>的办刊特色,讨论了提高学术期刊可读性的有效途径。包括确保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突出办刊特色,把握期刊的普及性及提高期刊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3.
数字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传播方式的变革及因应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学术期刊的出版模式、编辑方式以及学术评价方式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但同时由于网络期刊发展的不充分、不完备,也使网络学术期刊的传播存在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依托权威数据库上网,学术期刊的主体性丧失;学术期刊网络版发展空间受到局限;内容创新受到制约,等等。要真正发挥数字网络传播的优势,促进学术期刊的更大发展,就必须进行编辑观念的网络化转向,真正实现由期刊上网向网络期刊的转化;创办自己的学术期刊网站,建构各种模式的学术期刊网络站群;优化学术评价机制,促进学术创新;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促进网络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科类学术期刊目前面临经费短缺、发行量小、人才流失严重、内部管理滞后等困难和问题,学术质量偏低也影响到期刊的发展。社科类学术期刊要想求得进一步发展,必须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发展经费;同时,要努力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狠抓质量,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特色是期刊生命力的源泉。当前我国学术期刊显得单调、干瘪。开阔视野、独辟蹊径、多方位地探求学术期刊特色的形成途径,是编辑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多数期刊打造特色还局限于仅仅根据自身的地方特色、主办单位特色和独特的科研优势去开设专栏。对期刊特色形成的其他途径进行了探讨:活跃学术争鸣的空气,倡导和促进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贴近生活,关怀现实,加强学术和刊物的当代性和实践性;改革文体和文风,推动文体和写作手法的多样化,重视文采。  相似文献   

6.
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非学术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影响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既有学术因素,也有非学术因素.非学术因素主要有学科因素、论文的性质、期刊类型、期刊编排质量等,在应用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时,应对这些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建设一流学术期刊,培育一流学术期刊品牌,是融媒体时代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要求。良好的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评估体系可以引领学术期刊品牌的发展。从国内外学术期刊评估的演化与发展看,期刊评价从单一的学术质量评估逐渐转向多元的综合质量评估,评价体系大多采用文献计量学自上而下的定量研究,缺乏消费者视角,忽视学术共同体在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学术期刊品牌是建立在学术共同体心目中的价值,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评估应然回归学术共同体。根据消费者品牌接受模型的认知、联想、情感、偏好四个维度,以学术期刊品牌价值的期刊知名度、期刊权威度、期刊认同度、期刊忠诚度四个指标,构建基于学术共同体的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8.
非"核心"综合社科类学术期刊因为地处"偏远"、栏目众多、选题分散等原因,不易形成特色,不易获得作者、读者尤其是一些权威学术评价机构的认可。在"名牌期刊"、"核心期刊"资源相对有限的客观环境下,数量众多的非"核心期刊"综合社科类学术期刊要提升质量尤其是影响力实为不易。通过对《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几年来刊发文章被引用、被摘录情况的统计,以及对相关领导、学者、作者、读者进行访问调查,明确以政府期刊管理部门与期刊评价专门机构的评奖、评价依据为指导,设置重点栏目、规划适当选题、主动约稿组稿、保证编校质量及与相关期刊数据库积极配合等措施,提高期刊的总体质量和影响力。与此同时,也不应当把是否被收入"核心期刊"或"CSSCI来源期刊"目录作为评价刊物质量和影响力高低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9.
学术集刊是学术研究机构或学术团体与出版社相互合作过程中创造生成的一种具有较高学术品位的连续性或不连续性的刊物,是出版传播行为在学术依托过程中的一种自我创新和学术研究领域的有效延伸,也是一种具有双赢内涵的出版传播。这类刊物具有的编辑特色是:编选论文篇幅大,学术水平和学术质量高;专业特色突出,学术影响大;刊风端正,以研究内容的学术质量决定稿件取舍。学术集刊形态出版传媒的创构在为文化创新增添新的媒介元素的同时,也生成了一种既有别于书籍也不同于期刊的具有交叉性的出版传播新形态和新类型。把学术集刊与期刊两种文化传媒并重建设,有利于出版传播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创造了新的生长点和增长点,从而丰富了编辑出版文化的内涵和创新了编辑出版文化的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99年。它记录了学校在教学科研上的贡献与成果,也承载着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担。近年来,学报学术水平及编校质量稳步提高,现在已成为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有专业特色的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本刊被选入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国内外有着重要影响的文献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11.
在学术界,从印刷媒体学术刊物到网络版学术刊物的发展是刊物发展的必然之路,从印刷版学术期刊到网络版学术期刊,有效地降低了传播成本,扩大了信息覆盖面。目前我国的网络期刊发展极不平衡,行业、种类之间差异极大,提高发展网络传媒的自觉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如何看待“核心期刊”和“论文学术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心期刊”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其实际效用从原有的参考工具书被衍生为职称评定、学术评定,甚至学位评定的门槛值。使真正的“论文学术水平”与“核心期刊”的概念混淆起来。本文试图从对这两个概念的论述入手,建议中国学术期刊管理部门成立专门的评定期刊学术水平的机构,从而有助于促进中国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得到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期刊是以学者为作者和读者对象、报道学术研究成果的杂志。文章分析了我国学术期刊分级研究的现状和问题,认为对我国的学术期刊进行分级管理,在标准和依据的把握上不能片面化,而是应当全方位地进行综合考察。学术期刊的分级依据应主要从学术期刊自身的主客观条件两个方面来掌握和考察。同时,还要掌握科学的学术期刊分级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核心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及其局限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核心期刊作为一种文献计量的统计结果 ,对学术期刊、科研论文有一定的评价功能。但这种功能不能夸大 ,对核心期刊的过度使用 ,会严重影响核心期刊固有作用的发挥。探讨核心期刊的起源、本质 ,剖析核心期刊学术评价功能的局限性 ,旨在希望对核心期刊有较理性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质量是期刊的灵魂与生命,是期刊立足市场,参与竞争,获得更大的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华中农业大学期刊社紧紧抓住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发挥刊群优势,提高期刊质量,努力打造精品,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6.
论学术期刊的品牌创建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期刊在同质化竞争中,实施品牌战略是其发展的必然途径。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优势定位、个性策划等原则,从而构建学术期刊的品牌路径。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目前学术期刊论文创意不足、期刊出版周期过长和发行量过小的现状,从七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1)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品位,铸造特色精品;(2)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的创新意识;(3)实现学术期刊资源的优化配置;(4)创新管理机制,增强读者意识和发行意识;(5)努力缩短出版周期;(6)应用电子网络出版技术扩大学术交流;(7)推进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校学报非核心期刊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属于学术期刊,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高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在学术期刊实行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的评价机制后,高校学报中的非核心期刊面临着严峻的生存与发展危机。面对困境,学报中的非核心期刊应该在不断提高编辑人员自身素养的前提下,认清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办出特色,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期刊的失范及其体制性原因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期刊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体制性弊端,这是当前我国学术期刊失范和学术期刊学术公信力、学术声誉不断下降的根本原因。虽然暂时还不能改变学术期刊存在体制,但充分认识学术期刊的体制性弊端,并积极寻求对策,把学术期刊体制性弊端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则是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期刊开放存取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学术期刊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学术期刊的属性是分析学术期刊开放存取内在逻辑的前提和基础。从学术期刊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出发,分析学术期刊开放存取的内在逻辑性,进而通过将开放存取与中国目前发展已相对完善的学术期刊商业数据库传播模式的对比,分析其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分析认为,开放存取模式将不会取代商业数据库传播模式而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传播模式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