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我国城市化与城市贫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力 《西北人口》2004,(4):39-41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贫困问题,针对新增城市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贫困人口,并出现农村贫困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强调由此带来的孟买现象、数字鸿沟、房地产建设对城市贫困人群的忽视和贫困社区、文化贫困等易被忽略却会产生严重社会经济后果的因素,今后在城市化过程中应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以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林  朱小林 《西北人口》2002,(2):63-64,F003
城市贫困已成为我国现今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在对贫困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城市贫困现状的分析,揭示出其产生和扩大的深刻原因并由此提出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贫困人口的现状和解困政策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海旺 《人口研究》2001,25(2):10-16
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中的贫困问题越来越突出.上海作为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和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中大量职工下岗失业,贫困人口规模扩大.在减缓城市贫困方面,上海市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再就业工程、健全社会救济机制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大部分的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但相关政策还存在不少缺陷,造成贫困的一些因素依然存在,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必须改进和完善鼓励就业的劳动政策,填补社会保障制度的空缺,改进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4.
城市贫困: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贫困问题已成为中国改革和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治理城市贫困关系到稳定大局 ,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城市贫困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扶贫解困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贫困对儿童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我国的社会转型,城市贫困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2003年“城市贫困课题组”在抚顺、合肥、重庆开展的城市贫困与儿童救助的社会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和概括了贫困儿童的教育基本状况,使用序次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了贫困儿童年龄、性别,母亲的受教育水平等特征对贫困儿童学习状况的影响及作用方向,深入探讨了城市贫困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及城市贫困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尝试针对构建儿童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反贫困与贫困群体的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文  唐艳玲  丁云龙 《西北人口》2011,32(2):13-17,22
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虽然国家的反贫困斗争取得了较大成就,但贫困人口数量依然不断增加,而且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新增为城市贫困的主体。其原因在于目前的反贫困在理念上重视物质、收入等方面的救济,忽视贫困群体的能力建设和精神脱贫,在反贫困主体上缺乏整合,反贫困政策不成熟等。因此,应将贫困人口视作反贫困的主体,鼓励贫困群体在精神上脱贫,激发其就业意愿,增强贫困群体的就业能力,并努力创造就业机会,以此从根本上获得城市反贫困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城市相对贫困问题中的特殊群体:城市农民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并引起重视。与城市常住居民相比,流动到城市打工的农民无论在居住条件、物质生活、教育、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居于弱势,成为城市相对贫困问题中的特殊社会群体。与职工下岗造成的贫困不同,造成城市农民工相对贫困状况的起因包括户籍管理方面的暂住证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等制度性因素,也包括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和农民工群体素质等非制度性因素。如果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些因素变化不大,城市农民工的相对贫困状况将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8.
文雯 《人口与经济》2015,(2):108-118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近十年来在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受到重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设计也成为我国城市减贫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文章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02和2007两次大型的微观调查数据,从家庭层面对我国城市低保的减贫效果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我国有8.70%的城镇家庭在低保救助下摆脱了贫困,家庭的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分别下降了9.7%和11.5%;2007年我国有59%的城镇家庭在低保救助下摆脱了贫困,家庭的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降幅分别达到79.2%和87.8%。目前城市低保的重点救助对象是单人户、单亲家庭、老年人口比重高、失业率高的家庭,以及有重度残疾者和体质虚弱者的家庭,上述特征与我国家庭结构小型化、养老负担加重、持续性失业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到位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城市新贫困现象日渐凸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城市贫困救助体系在“设标”和“寻标”环节均存在缺陷,难以适应城市贫困形势发展的需要。城市贫困救助体系的改革必须对“谁是贫困者”“如何寻找贫困者”等问题进行重新回答,拓展选择的目标范围,更新工作思路,让更多贫困者受惠。  相似文献   

10.
新贫困人口:挑战正在逼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无论是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都面临消除贫困的压力。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贫困问题的治理,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制和高就业率,隐藏了城市人口贫困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和深入,城市新贫困问题逐步浮入人们的视野,为政府和学者所关注。一般认为,新贫困人口主要是指:一是因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变动所导致的贫困人口。主要包括:①因企业亏损或结构性调整的下岗职工、半失业人员或无业人员;②由农村流入城镇,靠短工为生并经常处于失业状态的农民…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五省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发展省份,作为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的贫困问题阻碍了城镇功能的充分发挥,成为制约地方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西北五省FGT贫困指数的测算发现,陕西贫困状况改善最为明显;甘肃和宁夏也有比较明显的减贫效果;青海成为目前西北五省中贫困问题最严重的省份;新疆贫困控制效果差,贫困问题突出。与全国相比,西北地区仍然是城镇贫困问题较严重的地区。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能够有效地降低城镇贫困,收入分配不均却加重了贫困程度。对西北地区而言,减贫不仅要追求经济效应,更应关注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uses the Dual Cut-offs Approach to measure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 China at the national, rural-urban, regional and provincial levels using the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data from 2010. Five dimensions and thirteen indicators are considered for the enumeration of poverty. It is observed that irrespective of cut-offs and weights, rural poverty in China is three to nine times of urban poverty. Social insurance, toilet and cooking fuel are the major indicators contributing to both rural and urban poverty. More urban households in the Western region are deprived, but urban poor households are deprived in more indicators i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some Eastern provinces are poorer than some of the Central provinces. Furthermore, 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provinces that contribute most to national poverty levels and finds the sources of poverty in those provinces.  相似文献   

13.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 China: Findings Based on the CHN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estimates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 China by applying the Alkire-Foster methodology to 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2000–2009 data. Five dimensions are included: income, living standard, education, health and social security. Results suggest that rapid economic growth has resulted not only in a reduction in income poverty but also in a reduction in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 the last decade, both in terms of its prevalence and intensity. However, many challenges remain. There are wide disparities across provinces and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ith poverty being 1.5 times higher in rural areas than in urban ones in 2009. Moreover, rising deprivation in education in rural and less developed provinces should also be a policymaking concern.  相似文献   

14.
相对贫困的识别和测算是瞄准贫困人口和制定减贫政策的基础,但常用于识别相对贫困人口的比例收入法和测度相对贫困程度的FGT指数在理论基础、比例设定和贫困性质方面遭到质疑。采用基于社会融入成本理论的弱相对贫困人口识别方法,及与弱相对贫困线相适应的分层可加综合贫困指数,且考虑与现阶段我国绝对贫困线衔接性及国际标准的可比性,使用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估计了中国城乡收入(消费)弱相对贫困线,并测算分析了中国城乡收入(消费)弱相对贫困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基于弱相对贫困线构造的综合贫困指数兼顾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可以避免传统FGT指数分别测度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时动态变化趋势出现分歧的问题,可更为直观地综合评估经济增长和扶贫政策的减贫效应。无论城乡,尽管不平等导致相对贫困始终处于高位水平,但绝对贫困更大的下降幅度使得中国收入(消费)弱相对贫困程度仍呈稳健下降趋势。从社会融入成本角度出发,建议未来考虑住房成本和子女养育成本,分家庭类型进一步细化弱相对贫困标准。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分类瞄准弱相对贫困人口,监测弱相对贫困程度演变并综合评估减贫效应。  相似文献   

15.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 This paper presents several arguments for applying a relative poverty line to urban China. For example between 2002 and 2013 urban residents in China changed their...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镇贫困人口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松 《人口学刊》2005,(1):14-16
分析城镇贫困人口的现状是解决城镇贫困问题的必要前提。我国城镇贫困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行业特征、地域特征明显,结构性、阶层性贫困人口并存,大部分属于相对贫困,但自救能力较差。与这些特征相适应,应该从提高劳动者素质等七个方面着手解决城镇贫困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老年贫困人口规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最低生活保障数据,采用不同贫困标准,对中国老年贫困人口规模进行测算。采用农村贫困线和"1天1美元"两个标准,测得农村老年贫困人口规模在1 400万人以上;采用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1天2美元"两个标准,测得城镇老年贫困人口规模在300万人左右。这样,中国老年贫困人口总规模近1 800万,老年贫困发生率超过10%。  相似文献   

18.
新疆目前的贫困是农村地区的贫困。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深入,新疆城镇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群体,他们对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大,其消极影响不能忽视。造成新疆城镇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就业不足、市场机制不完善和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为解决城镇贫困问题,我们必须以人为本,扩大就业,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策上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尽量保证城镇贫困群体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乡贫困人口虽然都存在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卫生服务利用不足的现象,但其制度根源却不同。城市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在于虽有医疗保障制度,但是保障资源在各个收入层间分配不公平,向中高收入层倾斜,贫困人口从中获益的可能性较小;农村医疗保障的主要问题在于近几年农村医疗保障的制度建设刚刚开始,过去长久以来农村几乎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大多数农民一直处于无保障状态,因病致贫比率较高。今后城市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公平性,满足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需求;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搭建制度框架,使医疗保障覆盖大多数农村居民,防止因病致贫。  相似文献   

20.
The social problem of poverty in the USA. has important spatial dimensions. The great migration of poor persons from the agricultural South to the industrial North shaped the nation's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period after World War II. Subsequent suburbanization in the nation's cities was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this movement and, in turn, had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urban poor. Also,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within urban areas has had direct effects on the nature of the poverty problem in terms of spatial segregation and the persistence of poverty in urban areas. This paper offers a survey of the spatial aspects of poverty in the USA. and relates the problem of poverty to the forces of change that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spat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US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