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毕沅是乾嘉时期学术界的焦点人物 ,被梁启超誉为“乾嘉学术护法”。他的《经训堂丛书》和《续资治通鉴》至今仍受学术界的瞩目 ,他的学术活动曾经有力地推动了清代学术的大发展 ,而他的学术研究也不同程度的引领了乾嘉时期的学术方向 ,研究他的学术特点和学术范围将十分有利于理清当时的学术脉络和学界概况 ,本文将从历史学的角度入手 ,仔细整理毕沅在历史学上的成就 ,同时简单推敲其学术思想和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2.
乾嘉学术对中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学界一般认为这种影响主要是消极和负面的。近年来,乾嘉学术研究的深化为清代医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资源。系统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将医学史研究与学术史研究结合起来,达到一种互动下的历史研究,尽量还原乾嘉学术影响之下的清代医学发展景况,对推动医学史、学术史等领域的纵深研究,以及当前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乾嘉学术与中国古典目录学的黄金时代闵定庆对于以考据学为主流的清代乾嘉学术,可谓众说纷纭。从对乾嘉学术内容和方法的客观分析可以看出,整理、研究、保存古典文献作为学术研究机体的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一种将它代替学术研究的全部或贬低其重要性的作法,都不合乎...  相似文献   

4.
乾嘉汉学兴盛的根本原因是学术原因,文字狱等的影响尽管很大,但并没有决定乾嘉汉学的性质,这一事实应该受到学术界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5.
钱大昕的学术具有明显的开创性和兼擅经史的特点。乾嘉后学对他的极高评价证明他作为"时间差"标志点的合理性。另外不可忽视的是,钱大昕一生的学术实践与苏州紫阳书院关系密切,紫阳书院决定了钱大昕的学术立场,同时钱大昕的治学成就也标志着乾嘉时代学院风气从心学到汉学的转变完成。  相似文献   

6.
扬州学派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学术群体,它以扬州地域为活动范围,作为乾嘉汉学的一个分支,继承和发展了惠栋、戴震的考据之学,反映了乾嘉汉学由兴盛走向衰落之际的时代特征,其学术特点是:(1)将乾嘉汉学推向高峰,并取得总结性成就;(2)突破了传注重围,开拓了研究领域,使学术研究逐渐具有近代气息;(3)反对汉学的墨守与门户之见,具有发展变化思想和求实批判精神。在清代学术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乾嘉朴学是清代前期学术的主流,倡导客观征实,影响极为深远。探讨其兴起及精良方法与成果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乾嘉汉学作为清代中期官方推崇的主流学术,与文学呈现出某种同构之势,涉及到三个层面:文人与学者的兼容、汉学介入文论话语及文学创作的炫学化倾向,反映出乾嘉时期学术风尚与文论思潮之间的复杂关联。  相似文献   

9.
1  两百余年前的清代乾嘉时期,产生了著名的“乾嘉考据学”和一批卓有建树的学术巨子,如惠栋、卢文、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顾广圻等人,他们或追究古音古义,或考订名物典制,或探求历史本原,或搜集版本、校订异同,形成了中国古文献研究、整理的高潮。两百多年来,对蔚为一代学术的乾嘉考据学,人们褒贬纷纭,莫衷一是。今天,当我们在2 1世纪之初,以继往开来的学术眼光平心静气地回溯乾嘉学术及其代表人物时,我们会发现,诸如汉学、小学、朴学、考据学之称,固然本身就已包含着所谓“之学”、“不知通变”、“目光短浅”…  相似文献   

10.
乾嘉汉学家的经学思维方式及其政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乾嘉汉学的出现及其两种学风、乾嘉学者反理学的思想内容及其思维方式,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论述。作者认为,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主要内容看,宋明理学与乾嘉汉学并无本质区别,乾嘉汉学家们也始终未能超离出经学传统的窠臼  相似文献   

11.
乾嘉考据学是清代学术的代表,重视文本考证研究。清代庄学在学风精神、治学方法及治学路径上都受乾嘉考据学的影响,出现了一股考证风潮。清代学者主要从辑佚、校勘、训诂、音韵、辨伪等方面对《庄子》文本进行细致入微的考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受乾嘉考据学自身属性和清代社会发展形势等因素的制约,清代的《庄子》考证稍后于乾嘉考据学的发展,二者的进程表现出不同步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作为清代学术代表的乾嘉汉学,每以“实事求是”的治学口号相标榜。以东吴惠氏为代表的吴派汉学和以戴震、凌廷堪为代表的皖派汉学及其后学扬州学派的阮元等学者,各学派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即对汉代学者班固提出的“实事求是”说的阐释和运用是各有侧重的。通过对“实事求是”的不同理解与阐释,乾嘉各学派不仅展现出了各具特色的治学面貌,而且也在治学理念上摆脱了宋明理学的框架,建构起新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展现出乾嘉时代新儒学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翁方纲是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的学者和金石学家,毕生致力于金石考察、搜访和金石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的金石考察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式善《同馆赋钞》与清代翰林院律赋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翰林院馆课、散馆、大考均考试律赋,于是继唐代之后,律赋在清代又一次呈现兴盛的面貌。大批馆阁赋集纷纷涌现,其中汇集乾嘉时期翰苑考赋之作的法式善《同馆赋钞》最具有代表性。《赋钞》中赋作体现了赋与学术的结合、讽喻的消解以及颂圣之风的昌炽、清秀的赋风等特色。馆阁赋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考据学的产生、发展源远流长,其间形成了训诂之学与义理之学两种风格迥异的注释传统。这种学术史氛围,为乾嘉考据学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基础。从清初的经学复兴到乾嘉时期考据学派主盟学坛,清前期的学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顺治朝到康熙前期的经学复兴期、从康熙中后期到乾隆初年的经学沉潜发展期、从乾隆初年到四库馆设立时的考据学派正式主盟学坛期。乾嘉考据学派形成的原因历来有"文字狱高压说"、"康乾盛世说"、"内在理路说"等三种有代表性的学说,但三说各失偏颇。从社会环境和学术自身的演进规律综而论之,乾嘉考据学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大因素:自明朝后期出现的"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学术演进趋势使经学在理学的外壳下发展起来;明清之际兴起的经世学风致力于从经典文本中寻找到圣人的济世良方,但演变到后来,却逐渐失去了经世的内涵,对经典的研究本身成为目的;朝廷大力表彰的"理学"在心性思辨领域已经缺少可拓展的空间,因而理学在"尊德性"之外的另一面,即"道问学"在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就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6.
论晚清时期的方志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激烈转折变动的时期 ,也是中国方志学由乾嘉之际初创至民国时期系统的方志学体系形成的过渡时期。晚清时期方志编修出现了一些超越前轨的现象 ,修志观念、志书的内容类目发生变化 ,科学性有所增强 ;方志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深化了某些方面的研究 ,并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晚清时期方志学的发展及其在中国方志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应予认识与肯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根据绵阳、梓新发现的东汉“秋胡戏妻”画像砖以及过去已知的新津、彭山有关画像石材料,结合《华阳国志.士女传赞》等文献记载,揭示出东汉时期以自杀方式表示妇女贞节为特点的“秋胡戏妻”材料在四川地区特别流行的历史背景,和西汉文翁在蜀兴办学校大力推行儒家伦理道德教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通过对有关画像材料研究历史的考察,可以看到清代乾嘉石刻学研究的重大发展和今人有关研究的种种局限。  相似文献   

18.
章学诚在乾嘉考据学盛行之际提出“浙东学术”,对僵化琐碎的考据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自觉地继承和发扬浙东之学的经世传统,提炼深化其中最富于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元素,以经史合一、持世救偏、破除门户之见为浙东学术精髓,开创了以经史研究为特点的浙东学派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章学诚通过反思乾嘉考据学风,对“六经皆史”观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以挽救日趋尖锐的汉宋之争和门户之见,力图将学术发展导向客观理性的经史合一、史学经世的道路,纠正当时经学研究沉溺于训诂考证,脱离社会的弊端,为经学和史学研究理论开创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钱坫是活跃在乾嘉金石圈的一位重要学者。他一生阅览金石无数,学术积累丰厚,结合考据学盛行的时代风气,对金石学有深刻的理论思考。钱坫主张摒弃前代溺于鉴赏把玩的金石研究习气,掘发金石学服务于经史研究的学术传统,致力于考辨文字源流,证验古代经济社会制度、区域地理沿革等切于实用的学术研究。钱坫的金石学研究方法反映出乾嘉小学的发展水平与理念追求,囿于时代情形,得失互见,具有学科发展的阶段性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