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州方言给予句中的“给”——兼谈句子给予义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零兰州方言里的给予句式只有一种,即:N_1+给+N_2+V+给+N_3。如“我给他送给一本书”。这种句式中至少得有两个“给”字出现,有时还可以三个“给”字同时出现:“我给_1 他给_2 给_3 一本书”。我们把这三个“给”字依次记作“给_1”“给_2”“给_3”。普通话里的给予句式可分为下列四种: S_1 N_1+V+给+N_2+N_3 (我送给他一本书) S_2 N_1+V+N_3+给+N_2 (我送一本书给他) S_3 N_1+给+N_2+V+N_3 (我给他写一封信) S_4 N_1+V+N_2+N_3 (我送他一本书,我给他一本书) 以上四种句式都只出现一个“给”字,或者不出现。为了便于和普通话比较,我们先假定普通话里也有给_1 给_2 给_3:给_1出现在S_3里,给_2出现在S_4里,给_3出现在S_1和S_2里。显然,这三个“给”一般是出现在不同句式中的,往往不同时出现在一种句式中。  相似文献   

2.
公式N_s+[给+N_1+N_2+VP]中,N_s代表主语,“给”是动词,表示“给予”的意义,它要求带两个宾语:N_1代表直接宾语,主要指人;N_2代表间接宾语,主要指物,有时也可以指人。VP代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例如: ①他给孩子们茴香豆吃。 N_s N_1 N_2 VP ②妈妈给小王一块布料作裙子。 ③组织上给老张三天时间考虑这个问题。 ④我给他一只猫捉耗子。 ⑤学校给老教授两个年轻人作助手。 N_2 本文似对该句式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以及该句式的语法意义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0.1 双宾语句指述语后带有两个宾语的句子。其靠近述语的为近宾语,远离述语的为远宾语。如果用V表示述语,O_1表示近宾语,O_2表示远宾语,其句式可归纳为“V+O_1+O_2”。如: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史·廉蔺传》) ②天生民而立之君。(《左·襄十四年》) ③晋侯饮赵盾酒。(《左·宣二年》)  相似文献   

4.
1.1 本文的“到”字句指“到+处所+V”和“V+到+处所”结构构成的句式。这两大类汉语句式分别与如下几种朝鲜语句式相对应。①到图书馆借书(CA)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古汉语的双宾语句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双宾语句式结构,作者认为是“动宾/补”“状/动宾”格式的变换;对于传统的“间接宾语”“直接宾语”,认为采用“近宾语”“远宾语”更为贴切;同时又对为动双宾语句式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X是X”主要用途是在复句里作分句。但是,同是作分句的“X是X”,其结构却不一定相同:有的是“主语+是+宾语”,有的是“提示语+是+宾语”。前者称为主宾同形的“是”字句,记作“X是X”,后者称为提示语宾语同形“是”字句,记作“(zu)X是X”(2)。  相似文献   

7.
成都话中[tn~(21)]疼、[tr~(21)]疼儿常作粘合式结构中的补充成分,表示程度加深。疼(疼儿)总是在形客词(A)或动词(V)之后,构成“N+A+疼”和“N+V+疼”两类句式。不是所有的形容词和动词都可构成这类句式。有的形容词和动词还可构成带“疼”的把字句。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讨《儿女英雄传》一书中副词“索性”的用法,从“索性”所修饰的结构与句式看,“索性”常用于动宾结构,多用于“把”字句,其谓语部分必是一个复杂成分;从语义特征看,“索性”所修饰的句子,其主语NP具有[十人,十施事]的特征,谓语VP多数有[十述人,一心理,十及物]的特征,“索性”本身语义特征为[十人的主观意愿,十干净利落,十做某种动作行为]。该书中“索性”可修饰否定式的述能结构,又可修饰被动句,这是近代汉语副词“索性”不同于现代汉语之处,其余的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的语序倒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汉语句子的语序多倒置,这是大家所知道的。一个句子有五大成分:主语、谓语、宾语,是主要成分;定语、状语,是附加成分。所谓语序倒置,是针对“主谓宾”正常语序说的。倘主语倒在谓语后面。如《史记·孙吴列传》:“美哉乎山河之固”,便是主谓倒装句式。倘谓语倒在宾语后面,如《书经·大诰》:“民献有十夫予翼”,便是谓宾倒装句式。至于附加成分中的介宾结构,若介词放在它的宾语前边,就是正常语序;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的"被"字句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尽分析《金瓶梅》的“被”字句的用法特点。从语法结构来看 ,其“被 +Np +V +O1 +O2 ”、“被 +Np +主谓短语”、“被 +Np1 +Np2 ”是《金瓶梅》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 ;从语义结构看 ,“被”表示原因也是《金瓶梅》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V+到"结构句法平面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讨论了充当"V+到"结构的主语和宾语的有关情况,尤其对其在句子中充当句法成分的情况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如作主语、宾语、谓语、定语等.还归纳了"V+到"结构构成的各种句式类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得”字句后段的“语义指向”,“得”字句的否定,同形的“V/A+de+R”结构(可能式和非可能式)的分化规律、分化手段和分化的标记。“R”可以指向主语,可以指向谓语动词,还可以指向“N+V+de”整体。对“得”字句的否定,“不”可以放在“R”前,但是有时也可以放在“V/A”前。对同形“V/A+de+R”结构的分化,从动态的角度在语义中找出了一些分化的标记和规律。这些都是先前有关“得”字句研究中很少或没有涉及到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得”字句后段的“语义指向”,“得”字句的否定,同形的“V/A+de+R”结构(可能式和非可能式)的分化规律、分化手段和分化的标记。“R”可以指向主语,可以指向谓语动词,还可以指向“N+V+de”整体。对“得”字句的否定,“不”可以放在“R”前,但是有时也可以放在“V/A”前。对同形“V/A+de+R”结构的分化,从动态的角度在语义中找出了一些分化的标记和规律。这些都是先前有关“得”字句研究中很少或没有涉及到的。  相似文献   

14.
“是”字句主宾语语义关系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中以“是”为述语的“是”字句颇有特色。这主要表现在:1、形式上,“是”是谓语的一部分,但不是其主要部分。2、“是”字句的主语和宾语在句法方面受到的限制很小,几乎各种词语都可以充当主语和宾语。3、“是”字句的宾语不但同述语“是”有联系,而且同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对《诗经》的研究上,历代都有著述,但大都侧重于词义的训释上,对其句法还缺乏研究。本文试对《诗经》“名+是+动”这一句式作一粗浅的探讨。 “名词+是+动词”这一句式,在《诗经》中较多,据统计有七十多个。对这一句式,前人大多未有论及;有的虽已论及,但多认为是宾语前置式,这无疑是片面的。因它不完全是宾语前置式,具体来说有三种用法: 一、“主语+是+谓语”式 在“名+是+动”句式中,名词作句子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被”字句的关键是要满足终结性,即谓语部分要求包含某种终结点。在考察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性地研究了“被”字句谓语动词终结义的表现形式及其限制条件。其中动结式结构是最适合于被动式的谓语形式,是被动句的原型。对于一些影响义内涵的动词,我们可以采用体标记来进行有界化。此外,谓语动词后带宾语和“所”字标记也是谓语动词有界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敦煌变文中的被动句式有“于”字句、“为”字句、“为……所”句、“见”字句、“被”字句、“吃”字句以及“为”、“见”、“被”、“交”两两结合而构成的综合式等多种。不过前四种被动句式用例甚少,是上古句式的残留;其中“于”字句、“见”字句则因句式间的类化作用而出现了特殊形式,“被”字句结构形式多样化:A、可以带关系语,引进施动者;B、动词后可以带多种性质的宾语;C、动词后可以带多种形式的补语,具有前代所没有的特点,成了被动句的主要形式,另外又出现了“吃”字被动句式的萌芽。这说明,被动句式在唐五代时期已有了很大发展,表现了中近古被动句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安方言中宾语前置句中的“把”插入、零谓语“把”字句、“把NPV得”及“把NP一V”结构的成因分析,认为这些特殊的处置式“把”字结构与光杆动词的接受度、语义的凝固与脱落、社会环境因素、历史遗留等方面息息相关;同时,从语言内部来看,宽泛的“处置义”及谓语使西安方言对“把”字句包容性更强、使用面更广。  相似文献   

19.
“包含被字结构的把字句-N把N1被(N2) VP”是把字句的一个小类,和把字句有必然的联系,但也有自己的特征.文章从两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共时角度研究它的句法特征、语义表达、成句动因;历时角度研究它的演化过程和用频低的原因.结构上,该句式是“把字句”前半部分和“被字句”后半部分的截搭;语义上,该句式有“把字句”的主观处置和致使义,也有“被字结构”的遭受义,只是不同小类突显的语义重点有差异;语用上,该句式有了现代汉语中“把字句”、“被字句”不具有的消极义,这是这个句式所赋予的.该句式所表达的不仅是“把字句”和“被字结构”简单的叠加,还有各种附加义.  相似文献   

20.
重动结构是一种频率较高的句式,其基本结构特征是谓语动词后带上宾语,然后重复其谓语动词再带上宾语或者补语。用符号可简单表示为S+VO1+VO2/C。作者在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下,结合语段推导理论以及Cedric Beockx等学者提出的控制的移位理论MTC,解释了现代汉语重动结构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