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竹农参与技术创新是一种资源的再配置。在明确竹农参与技术创新可供参与的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了竹农参与技术创新的几种形式,分析了竹农运用资财的参与度、参与曲线和参与方式的选择,对竹农资源与科研机构资源“参与角色”的转换性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是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是社会生产力系统的重大变革。推进技术创新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迫切需要社会制度提供有效的支持。一个社会技术创新的程度,取决于该社会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理论上研究了高等教育供求关系,揭示了高等教育需求及供给的内涵及相关特性,并探讨了高等教育产品的供求链关系。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是浙江特色,但产业的技术层次和产品科技含量低,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是提升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产业集群中共性技术的供给存在着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总体上供给短缺;需求特点是直接受益主体(企业)需求不足,间接受益主体(地方政府)需求强烈。根据产业共性技术的特征和浙江产业集群中共性技术的供求状况,加强官、产、学、研合作,实现"四轮"同步驱动,是实现产业集群中共性技术供求协调的主要途径,而找准它们的目标结合点和利益的"黄金分割点"是实现"四轮"同步驱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模型 ,分析了影响消费信贷供给与需求的制约因素 ,并联系消费信贷在目前我国现实制度环境中的运作状况 ,提出了削减其制约因素 ,以使二者在较高水平上达到均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7.
对内蒙古农牧区的金融需求现状分析发现:农户金融需求强烈,且呈现分层性、不稳定等特点,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的服务缺失严重制约了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缺乏保障机制,发展缓慢。农村金融供需的失衡影响了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改善农村金融供需紧张关系需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实施普惠金融策略来增加农村资金支持,大力程度满足农户金融需求,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8.
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技术创新。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技术创新受技术市场需求、资源配置倾向、农业科研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农业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公共品特性,影响着农业技术创新的组织、进行、传播和使用的诸多环节。对具有公共品性质的农业技术实行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投资、分级组织、科学管理以及强化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市场化运作,是扩大公共品供给规模和提高供给效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的需求拉力与科技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需求拉力与科技推力并非两个分立的力量。需求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认识范畴,需求具有"被创造性"。目前,要发挥需求拉力的作用,应着重改善经济运行机制。单方面促动科技"面向经济建设",只能"事倍功半"。政府科技投入达到一定的程度,企业科技投入才能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消费供给来促进消费需求的上扬有着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仅从需求侧探求消费需求的增长无法对现实问题给出全面解释,秉承需求侧与供给侧对接的理念才能共同拉动经济进步,从根本上推动消费需求的上涨。中国目前的消费供给面临着有效供给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高质量供给不足、高端消费供给不足、个性化消费供给不足三个方面。要提振中国消费需求,需要重视供给侧的重要作用,从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消费层次、增加个性化供给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视阈下农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需主体均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业科技创新供需及服务主体失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结构性瓶颈。造成农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需主体失衡的原因,主要来自由传统的"城市—政府"单一中心治理模式引发的三个:短板效应1.农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给主体科研考核标准机械化;2.农业科技创新及服务需求主体分散化;3.农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需求主体耦合机制低效化。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需失衡的问题,应该在生态文明社会内涵的主导下,在制度层面上完备农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给主体激励机制、优化农业科技创新及服务需求主体结构和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需主体耦合机制,进而建构农业科技创新及服务多中心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知识技术观和技术创新的非线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知识经济形态中技术创新是经济内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基于知识技术观的技术创新实质上属于知识生产的一种。同时 ,知识经济形态下的技术创新具有网络化、属人化和富集化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对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技术创新的涵义、特点及创新基础的认识 ,分析了科技型企业在当前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的人文化,是对传统技术创新理论的一种新的诠释。它要求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全面引入人文思想,以人为本,既要考虑技术对人、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又要保证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确保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技术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又能创造人文价值,最终目标是协调人类发展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技术进步主要取决于需求因素,而不是供给因素。文章把创新和模仿当作两种商品,首次构建了一个技术进步的两商品模型,分析影响创新和模仿的因素发现:国民收入对技术进步产生拉动和推动作用;对外开放对创新和模仿均具有正效应;国内外技术差距大,有利于模仿而不利于创新,而当国内外技术接近并使国内技术出现超越时,创新比模仿有利;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一国对创新和模仿的偏好不同,经济落后时偏好模仿,经济发展时偏好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揭示了科技创新既能改善中国人民社会生活水平、解决民生问题,也能帮助中国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更能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在多领域实现自主创新,同时通过“非对称”赶超战略和人才重点培养战略在部分领域向“领跑”转变,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科研合作,共同构建国家安全格局。应当在体制机制方面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市场方面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对接,弘扬和培育优秀企业家精神,在推进科技创新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幸福感;在外交方面将国际科技合作纳入国家总体外交,开放创新,提升中国科技竞争话语权,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技术创新速度不断加快,打破原来创新轨道的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备受关注。企业不仅要判断好当前的技术范式的生命周期阶段,而且要辨析、预测未来的主导技术范式,而且企业应该正确地进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时机预测和把握;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产品需要努力地寻求低端市场的突破口进而向高端市场慢慢接近并逐渐取得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企业突破性技术和产品需要挖掘潜在的用户市场并培养他们成为主流用户,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以历史意识为分析工具,通过对技术概念的话语分析,考察了技术历史意识的变迁谱系.从文化实践视角扩展了技术过程论和技术系统论,拓展了技术创新的含义,即用历史过程的观念取代了技术的静态理解,用文化实践概念强调了技术创新过程的异质性和偶然性,也凸显了各行动者的能动性,并阐明了技术实践的文化研究路径,从而论证了技术创新作为当代历史意识出现的必然性.在当代文化语境中,技术创新已成为人们协商历史进程的话语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