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基因组研究告诉我们,"十全十美"的基因组是没有的,每个人都携带着或多或少或显或隐的有缺陷基因或疾病基因。因此,每个人都是"病人",只不过存在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的区别罢了。疾病是患者的不幸,更是人类共同的不幸。但是,在漫长的历史中,疾病却被人为地附加上道德、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含义,甚至成为一种政治手段或阶级、种族压迫的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瘟疫就经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流感便是其中主要的一种。流感一般分为三种,即甲型、乙型和丙型。甲型流感也就是目前向人类发起新挑战的禽流感。让我们翻开人类疾病的历史,看看历史上的流感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革命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它是一部历史纲领,其完成对当时革命战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已发生巨大变化,但《共产党宣言》中的基本思想仍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包括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等思想精髓,需要我们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部人类进化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类与疾病长期征战并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不过,在漫长的人与疾病的征战中,尽管人类最后总是胜利者,但是自身也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沉重而惨烈的代价,而且迄今,这一征战远无尽头。让我们来看看人类与疾病征战的一些最具典型意义也最为惊心动魄的、你死我活的巨大战役(疫)口巴。  相似文献   

5.
从人类历史的长河放眼望去,实际上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小型社会里,而亲属、朋友及邻里的密切关系又是小型社会生活的主体。虽然现代都市中的人际关系冷漠而短暂,但我们还是不能说人们以往的紧密联系在都市生活中已经百分之百地被取代了。  相似文献   

6.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尔库塞的思想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及战争年代的历史发展中,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危机和法西斯主义对人类的伤害,反映了发达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及其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威胁。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受海德格尔、弗洛伊德、马克思等学说的启发,在批判地继承众人理论的基础上,马尔库塞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做出新的解释,对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给予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并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7.
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理想与追求。人类社会与发展历史就是人类不断追求“两和”的历史,只是古代哲人的追求,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古代经典《礼记·礼运》中的“天下为公”等,带有空想的性质,直至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才使这种理想和追求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无疑在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8.
曾德雄 《城市观察》2012,(5):126-133
2011年底,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走有广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战略,相信这一战略会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成为广州市各项事业的总指引、总目标。事实上,城市化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而城市化的历史也与人类的文明历史相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历史就是城市化的历史。如果说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国家,那么城市化也可看做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具体体现。只有将城市化置于中国社会转型的视角下观察,才可以对中国的城市化运动有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夏利荣 《现代交际》2013,(9):101-101
以人为本,是指人在这个以人类为主宰的星球上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三部分构成,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历史知识的传授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基础.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发展历史学科能力的条件;历史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社会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基础教育阶段要求掌握的是历史科学的基础知识.它包括反映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特征的重大历史事实、基本历史概念、基本历史线索和基本历史规律等方面。历史是人类社会已往的发展过程.所以要使学生形成历史的基本概念,在知识教学方面,就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如历史的纵横联系、因果联系、古今联系等,以及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不能忽视历史整体性和规律性教学,防止把历史割裂成零碎、孤立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麻风:一种疾病的医疗社会史》一书,是梁其姿所写的关于中国几百年间麻风病的一部著作。本文主要从文章的大概内容、文章的优点以及当今人类对麻风病的思考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或评价,以期引起人们对麻风病历史的重视与思考,从而避免灾难的重现与折磨。  相似文献   

12.
梁钢 《职业》2012,(2):161-162
《辞海》对文化的描述是:通常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的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专指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根据上述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汽车文化"则可以解释为:人类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在汽车的发明、设计、生产、流通和使用的过程中以汽车为载体所表达的价值取向与精神内涵,是人与车、人与人、  相似文献   

13.
方亮 《公关世界》2010,(3):8-11
西方人信奉上帝,他们相信的是上帝造人,是上帝把天底下的人分为了男人和女人。中国人则更钟情于女娲造人说,认为她是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在人类社会交替更迭的历史中,男人和女人力量和地位的博弈造就了男、女地位的悬殊差异。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耀眼女性点缀其中。巾帼不让须眉,武则天、宋美龄身处的时代,决定了作为女性的她们在男权社会的璀璨夺目。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概念是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使用最频繁的概念之一,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对市民社会概念的界定是处在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过渡时期。市民社会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只要有生产和交往就存在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5.
论师德建设     
林迎春  于红红 《职业》2011,(6):84-84
人类要把历代长期积累的社会精神财富,包括文化科学知识、文学、艺术、社会思想、哲学思想等一代代地传下去,不能没有教育,没有教师,否则人类文化遗传的传递就会中断,人类社会也就无法延续和发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人物跟新一代的中介…他感到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人娄由干有了这个环节,才有光辉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林海 《职业时空》2008,4(7):29-29
价值观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的价值理念。人的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价值和价值关系的认识,是评价理性成果的集中表现。具体说,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各种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评价,如对自由、幸福、自尊、诚实、平等、金钱、家庭、朋友等,在心中有轻重主次之分,这种主次的排列,则构成了个人的价值体系。由于人们在不同的社会或社会的各时期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参加社会实践不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念。纵观历史,人类价值观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肖强 《现代妇女》2014,(4):63-63,72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是马克思、恩格斯,考察以往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剖析人类发展中的主体、动力、规律、趋势等内容所得出的社会发展理论。这一理论体系不仅使人类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过往的发展史,而且也为社会发展所要选择的道路与采取的战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与各自所处的不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来源     
历史是人类通过记录阐释过去所发生的有人类参与的活动,有当事人记录与非当事人记录两种情况。但不论哪一种,都是人为的主观加工,或多或少,或整体或部分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的痕迹。历史永远是一个追寻真相却无法发现全部客观真实真相的过程,它来源于阐释选取自己看中(重)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夏婕 《城市》2010,(11):72-73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建筑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建筑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成果,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人类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外书摘     
《中外书摘》2011,(9):51-51
一部欧洲知识分子对于社会、自然和人类自身的认知史和心灵演变史,贯穿其中的是欧洲精神政治的历史,并对当下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使命做出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